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91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包括筒体、端盖、活塞杆、活塞和连接板,所述筒体的外壁上靠近下边缘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凸轴,所述端盖固定在筒体的上部敞口端并封闭所述筒体,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在活塞杆的下端,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端盖并与所述端盖上下滑动配合,同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上下滑动配合,所述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边缘处设有连通筒体内外的排气通道,所述连接板水平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上端,所述凸轴上套设有一个或多个调节环,所述凸轴的末端旋接有螺母。本发明专利技术用在辅助受力机构中,用于向行走系统施加恒定的向下液压力,使行走机构始终保持正常啮合状态,从而提供有效的牵引力。而提供有效的牵引力。而提供有效的牵引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缸结构,主要用在与采煤机行走系统的轨道配合使用的辅助受力机构上,该辅助受力机构能为行走系统提供恒定的向下作用力,使行走机构始终保持正常的啮合状态。

技术介绍

[0002]采煤机导向滑靴在遇到大量坚硬难破碎的块岩环境时,行走系统容易提前失效,尤其是导向滑靴底勾硬化层快速磨损,而导向滑靴导向框口尺寸磨损过大后则无法保证行走轮与销排的正常啮合,最终导致采煤机的爬坡能力大大减弱,严重影响开采,特别是在20
°
以上倾角的工作面,会严重影响或制约开采。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业内曾提出过很多的优化改进方案,包括:增厚导向滑靴与行走轮的硬化层深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将易磨损的导向滑靴底勾设置成可拆卸结构,磨损后可以及时更换,避免整体更换,减少损耗;加强维护,及时清理轨道中的硬岩块,减少行走系统对硬岩块的破碎;采用新型结构的行走系统等等。
[0004]然而由于现场工况条件的复杂性,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无论上述哪种改进方案都无法完全避免岩粉、硬岩块对行走系统的影响,因此导向滑靴与行走轮磨损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该油缸结构用在辅助受力机构中,用于向行走系统施加恒定的向下液压力,即使在坚硬块岩环境下导向滑靴底勾与行走轮齿过渡磨损的情况下,也可使行走机构保持正常啮合状态,从而提供有效的牵引力。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0007]一种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包括筒体、端盖、活塞杆、活塞和连接板,所述筒体的外壁上靠近下边缘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圆柱状凸轴,所述端盖固定在筒体的上部敞口端并封闭所述筒体,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在活塞杆的下端,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端盖并与所述端盖上下滑动配合,同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上下滑动配合,所述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边缘处设有连通筒体内外的排气通道,所述活塞将筒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上方的液压腔和下方的大气腔,所述连接板水平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上端。
[0008]所述筒体的外壁上优选设有一对相对筒体的中心线呈轴对称分布的导向结构。
[0009]所述导向结构可以采用垂直于筒体的外壁外伸的筒体圆柱销,所述筒体圆柱销优选位于筒体的外壁的中上部。
[0010]所述端盖上安装有进油接头。
[0011]所述端盖上还可以安装有手动放气塞。
[0012]所述活塞杆的顶部与连接板之间可以通过止口结构定位并通过若干螺钉固定连接。
[0013]所述手动放气塞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螺纹连接在所述端盖上的放气塞安装孔中,阀座中设有上部大阀孔、中部小阀孔和下部螺纹孔,阀芯设置成上部大阀芯、中部小阀芯和下部螺柱结构,螺柱直径小于小阀芯,大阀芯与小阀芯分别与大阀孔和小阀孔相配合,螺柱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大阀孔的靠近上边缘的孔壁上和小阀芯的靠近上边缘的外柱面上各自设有密封环槽,密封环槽内设有密封圈,阀芯内设有上气孔和下气孔,上气孔的上端开口于大阀芯的靠近上边缘的外柱面上,下端开口于大、小阀芯间的阶梯端面上,下气孔的上端开口于小阀芯的外柱面上且位于小阀芯上的密封环槽的下方,下端开口于螺柱的下端面上,螺柱的下端穿过阀座的底端并伸入到放气塞安装孔中,螺柱的外柱面上安装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外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当卡环与阀座的底面接触时,下气孔的上端开口与大阀孔相通。
[0014]所述筒体的横截面优选呈矩形,所述凸轴设置在筒体的前侧外壁上,所述筒体圆柱销设置在筒体的左右侧外壁上。
[0015]所述连接板可以呈条形,所述连接板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向左右方向悬伸的连接板圆柱销。
[0016]所述凸轴上套设有一个或多个调节环,所述凸轴的末端旋接有螺母。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的油缸结构中所述活塞将筒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上方的液压腔和下方的大气腔,在液压腔内压力油的作用下,筒体将相对活塞和活塞杆上移或产生上移趋势,因此在活塞杆和筒体之间产生相应的拉力,当将活塞杆和筒体分别与采煤机行走箱和轨道连接后,会将行走箱向轨道拉靠,相当于对采煤机行走系统提供恒定的向下推力,即使在坚硬块岩等复杂工况和导向滑靴底勾与行走轮齿过渡磨损的情况下,也可保证行走机构处于下压状态,迫使采煤机的行走机构处于正常的啮合状态,进而提供有效的牵引力。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辅助力还可分担导向滑靴底勾的受力,因此大大减少导向滑靴底勾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9]由于筒体可相对活塞杆上下移动,当将筒体与采煤机轨道连接后,在筒体随轨道改变工作位置时能够适应轨道相对行走箱的上下弯曲。
[0020]所述筒体圆柱销的设置可以为所述筒体的上下往复移动提供导向。
[0021]由于设置了圆柱状凸轴,将与轨道连接的结构件铰接在凸轴上,与轨道连接的结构件则可以绕凸轴做小幅摆动,因此可以适应轨道因上下弯曲导致的局部起伏和角度变化。
[0022]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的向左右方向悬伸的连接板圆柱销,可以作为将所述油缸结构向其他装置上铰接连接时的销轴结构,使所述油缸结构可以做前后方向的小幅摆动,因此可以适应采煤机轨道的前后弯曲。
[0023]手动放气塞安装后、液压腔油压作用前,通过手动放气塞可以对液压腔进行有效的空气排出作业。
[0024]采用不同个数和/或不同厚度的调节环组合,可以控制其他结构件(可以与轨道直接接触的零件)与筒体的前后距离,进而可以适应采煤机轨道的前后弯曲,提供足够的偏转间隙以保证滚轮与轨道的正常接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6]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7]图3为图1的B

B剖视图;
[0028]图4为图1的C

C剖视图;
[0029]图5为所述手动放气塞的结构和安装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1.筒体;111.筒体圆柱销;114.凸轴;115.液压腔;116.大气腔;12.连接板;121.连接板圆柱销;13.活塞杆;14.活塞;15.端盖;16.进油接头;17.手动放气塞;171.阀座;172.阀芯;1721.上气孔;1722.下气孔;173.密封圈;18.排气通道;19.调节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包括筒体11、端盖15、活塞杆13、活塞14和连接板12,所述筒体的外壁上靠近下边缘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圆柱状凸轴114。所述端盖固定在筒体的上部敞口端并封闭所述筒体。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在活塞杆的下端,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端盖并与所述端盖上下滑动配合,同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上下滑动配合。所述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边缘处设有连通筒体内外的排气通道18,所述活塞将筒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上方的液压腔115和下方的大气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端盖、活塞杆、活塞和连接板,所述筒体的外壁上靠近下边缘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圆柱状凸轴,所述端盖固定在筒体的上部敞口端并封闭所述筒体,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在活塞杆的下端,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端盖并与所述端盖上下滑动配合,同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上下滑动配合,所述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边缘处设有连通筒体内外的排气通道,所述活塞将筒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上方的液压腔和下方的大气腔,所述连接板水平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上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一对相对筒体的中心线呈轴对称分布的导向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采用垂直于筒体的外壁外伸的筒体圆柱销,所述筒体圆柱销位于筒体的外壁的中上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安装有进油接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还安装有手动放气塞。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顶部与连接板之间通过止口结构定位并通过若干螺钉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的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放气塞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螺纹连接在所述端盖上的放气塞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璟章立强陈峤鹰王振乾胡滔董超顾恩洋钱壮壮郭岱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