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建筑陶瓷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344565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建筑陶瓷制品,按重量份计,所述高硅建筑陶瓷坯体的原料包括:泥类原料10~20份、粘土类原料10~30份、砂类原料20~55份、硅质原料15~40份、辅助原料0~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价格低廉的硅质原料作为建筑陶瓷坯体的原料,能够降低建筑陶瓷坯体生产过程中对优质陶瓷原料资源的依赖,大大降低陶瓷制品的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硅质原料作为建筑陶瓷坯体的原料,建筑陶瓷坯体原料配方中含有较多的SiO2,高于普通瓷质砖中SiO2的含量,能够赋予建筑陶瓷砖坯体高强度、高硬度及良好的耐磨性能等优异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陶瓷坯体外观无缺陷、坯体吸水率<0.2%、强度>60MPa、显微硬度>1200kg/mm2、耐磨性≥4级。耐磨性≥4级。耐磨性≥4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建筑陶瓷制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陶瓷
,尤其涉及一种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建筑陶瓷制品。

技术介绍

[0002]原料是陶瓷之根本,且陶瓷原料是不可再生资源。目前,陶瓷原料资源的开采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综合利用措施,致使其资源利用率极低、陶瓷制品原料成本高,极大制约了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开发利用低品位原料,扩大建筑陶瓷生产原材料的渠道范围,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建筑陶瓷制品,旨在解决现有陶瓷制品生产成本较高、原料资源有限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其中,按重量份计,所述高硅建筑陶瓷坯体的原料包括:
[0007]泥类原料10~20份、粘土类原料10~30份、砂类原料20~55份、硅质原料15~40份、辅助原料0~2份。
[0008]可选地,所述泥类原料选自镁质泥、白泥、黑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可选地,所述粘土类原料选自水洗高岭土、球土中的至少一种。
[0010]可选地,所述砂类原料选自水磨砂、高温砂、钠砂、钾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可选地,所述硅质原料选自石英、硅质岩、石英岩、石英砂岩、沙漠砂、黄河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可选地,所述辅助原料选自三聚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
[0013]可选地,所述建筑陶瓷坯体的化学组成包括:
[0014]SiO
2 74.10~79.31wt%、Al2O
3 12.37~15.98wt%、Fe2O
3 0.23~1.97wt%、MgO 0.30~2.52wt%、CaO 0.11~0.42wt%、Na2O 0.97~3.72wt%、K2O 1.64~3.17wt%、烧失量1.51~4.24wt%。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0016]将硅质原料粉碎、球磨后进行磁选、重选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硅质原料;
[0017]按重量份计,将泥类原料10~20份、粘土类原料10~30份、砂类原料20~55份、处理后的硅质原料15~40份、辅助原料0~2份混合后进行湿法球磨,得到浆料;
[0018]将所述浆料依次进行喷雾造粒、陈腐、成型后,得到建筑陶瓷生坯;
[0019]将所述建筑陶瓷生坯进行烧成后,得到所述高硅建筑陶瓷坯体。
[0020]可选地,
[0021]所述浆料中水分的质量含量为32~35%;
[0022]和/或,所述建筑陶瓷生坯中水分的质量含量为6~7%;
[0023]和/或,所述烧成的温度为1150~1250℃。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建筑陶瓷制品,其中,包括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
[002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价格低廉的硅质原料作为建筑陶瓷坯体的原料,能够降低建筑陶瓷坯体生产过程中对优质陶瓷原料资源(尤其是富铝的粘土类原料)的依赖,大大降低陶瓷制品的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硅质原料作为建筑陶瓷坯体的原料,建筑陶瓷坯体原料配方中含有较多的SiO2(大于74%),高于普通瓷质砖中SiO2的含量(64~74%),能够赋予建筑陶瓷砖坯体高强度、高硬度及良好的耐磨性能等优异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外观无缺陷、坯体吸水率<0.2%、强度>60MPa、显微硬度>1200kg/mm2、耐磨性≥4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的生产简单易控、成本低,沿用现有的工艺成熟的陶瓷生产设备即可,有助于推广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的XRD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建筑陶瓷制品,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高硅建筑陶瓷坯体的原料包括:
[0031]泥类原料10~20份、粘土类原料10~30份、砂类原料20~55份、硅质原料15~40份、辅助原料0~2份。
[0032]硅质原料是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要化学成分和以石英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矿物原料的统称,硅质原料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价格低廉。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充分开发低品位原料,扩大建筑陶瓷生产原材料的渠道范围,巧妙地利用硅质原料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制备高硅含量的建筑陶瓷坯体,能够降低建筑陶瓷坯体生产过程中对优质陶瓷原料资源(尤其是富铝的粘土类原料)的依赖,大大降低陶瓷制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缓解陶瓷行业优质原料资源日益匮乏所面临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上重量份的硅质原料作为建筑陶瓷坯体的原料,建筑陶瓷坯体原料配方中含有较多的SiO2(大于74%),高于普通瓷质砖中SiO2的含量(64~74%),SiO2可以提高坯体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原料配方能够在降低建筑陶瓷坯体的生
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建筑陶瓷坯体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外观无缺陷、坯体吸水率<0.2%、强度>60MPa、显微硬度>1200kg/mm2、耐磨性≥4级。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具有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好的优点,其生产简单易控、成本低,沿用现有的工艺成熟的陶瓷生产设备即可,有助于推广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003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泥类原料选自镁质泥、白泥、黑泥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限于此。
[0035]镁质泥主要成分是氧化镁和氯化镁,镁质泥可以提高建筑陶瓷坯体的耐磨性。白泥是一种非金属矿产,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白泥和黑泥有利于促进固相反应与烧结,提高建筑陶瓷坯体强度。
[003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土类原料选自水洗高岭土、球土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本实施方式中,粘土类原料(如水洗高岭土、球土等)可以改善建筑陶瓷坯体的成型性能。
[003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砂类原料选自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高硅建筑陶瓷坯体的原料包括:泥类原料10~20份、粘土类原料10~30份、砂类原料20~55份、硅质原料15~40份、辅助原料0~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类原料选自镁质泥、白泥、黑泥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类原料选自水洗高岭土、球土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类原料选自水磨砂、高温砂、钠砂、钾砂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质原料选自石英、硅质岩、石英岩、石英砂岩、沙漠砂、黄河砂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原料选自三聚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建筑陶瓷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硅建筑陶瓷坯体的化学组成包括:SiO
2 74.10~79.31wt%、Al2O
3 12.37~15.98wt%、Fe2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悦增孙熠林克辉朱立洪王永强黄材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