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490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四氧化三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包括焙烧炉外壳,焙烧炉外壳内壁固定安装有耐热炉腔,烧炉外壳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顶部固定安装有燃烧器,焙烧炉外壳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轴承座和电机座,电机座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框体放置锰的氧化物,网孔金属板可避免物品从框体内部掉落,燃烧器启动时,耐热框体左侧的框体内部的锰氧化物开始焙烧,待锰氧化物焙烧完毕后,通过伺服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带动轴杆旋动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四氧化三锰
,具体为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四氧化三锰外观为棕红色或褐色结晶粉末,属于尖晶石类,自身具备毒性,化学性质中不溶于水,溶于浓盐酸,制备方法分为焙烧法、还原法、氧化法和电解法等,其中焙烧法方式简单,仅需要将锰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硫酸盐、碳酸盐在空气中或氧中灼烧至约1000℃便可,现有的焙烧法设备存在缺陷,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
[000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3922761U),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包括包括反应釜、空气分布系统和搅拌系统三部分,其中反应釜上端开有进料口,内壁四周分布了热油循环装置,底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排料阀门相连,空气分布系统包括进气管道、开孔圆形盘管,其中开孔圆形盘管位于反应釜底部,开孔圆形盘管与进气管道相连,搅拌系统为开孔六叶圆盘涡轮搅拌器,位于开孔圆形盘管上方150~200mm处,其搅拌叶片是由六个开孔平直叶片组成。
[000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现有的焙烧法设备是由焙烧炉来实现的,需要先将锰的氧化物放入焙烧炉内部,随后关上炉门,随后开启燃烧器进行焙烧,完成后需要将燃烧器关闭,随后打开炉门取出四氧化三锰,这样的方式效率较低,需要频繁的开关燃烧器,打开炉门会散出较多的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包括焙烧炉外壳,焙烧炉外壳内壁固定安装有耐热炉腔,烧炉外壳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顶部固定安装有燃烧器,焙烧炉外壳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轴承座和电机座,电机座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轴承座内部镶嵌安装有轴杆,轴杆底部固定安装有耐热框体。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轴杆与焙烧炉外壳和耐热炉腔贯穿连接,耐热框体位于耐热炉腔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焙烧炉外壳外部铰接安装有炉门体,炉门体外部固定安装有伺服控制器,伺服控制器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耐热框体内部填充有石棉体。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耐热框体外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框体,框体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轨条,限位轨条内部镶嵌安装有网孔金属板。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伺服电机的电机轴固定安装有联轴器,联轴器底部与轴杆顶部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框体放置锰的氧化物,网孔金属板可避免物品从框体内部掉落,燃烧器启动时,耐热框体左侧的框体内部的锰氧化物开始焙烧,待锰氧化物焙烧完毕后,通过伺服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带动轴杆旋动180
°
,此时耐热框体旋动180
°
,从而快速将未焙烧的锰氧化物与焙烧完毕后的锰氧化物进行替换,可提升装置焙烧的效率,并且不需要频繁的开闭燃烧器,可提升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0014]2.本技术通过网孔金属板嵌入限位轨条可快速将网孔金属板与框体进行安装,通过将网孔金属板与框体分离方便快速取出框体内部的四氧化三锰,通过打开炉门体可取出框体内部的四氧化三锰,耐热框体配合石棉体可阻止耐热炉腔内部的热量大量散出。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的侧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框体的俯视图。
[0019]图中:1、焙烧炉外壳;2、耐热炉腔;3、燃烧器;4、固定座;5、框体;6、石棉体;7、耐热框体;8、轴承座;9、伺服电机;10、电机座;11、炉门体;12、伺服控制器;13、网孔金属板;14、轴杆;15、限位轨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包括焙烧炉外壳1,焙烧炉外壳1内壁固定安装有耐热炉腔2,烧炉外壳1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固定座4顶部固定安装有燃烧器3,焙烧炉外壳1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轴承座8和电机座10,电机座10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9,轴承座8内部镶嵌安装有轴杆14,轴杆14底部固定安装有耐热框体7。
[0021]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将锰氧化物放入每个框体5内部,网孔金属板13嵌入限位轨条15可快速将网孔金属板13与框体5进行安装,可阻止锰氧化物从框体5内脱落,随后关闭炉门体11开启燃烧器3,燃烧器3启动时可对耐热框体7左侧的框体5内部的锰氧化物进行焙烧,待锰氧化物焙烧完毕后,通过伺服控制器12控制伺服电机9带动轴杆14绕轴承座8内部的轴承旋动180
°
,此时耐热框体7旋动180
°
,此时耐热框体7左侧的框体5内部是未焙烧的锰氧化物,耐热框体7右侧的框体5内部是四氧化三锰,从而快速将未焙烧的锰氧化物与焙烧完毕后的锰氧化物进行替换,可提升装置焙烧的效率,并且不需要频繁的开闭燃烧器3,可提升燃烧器3的使用寿命,将网孔金属板13从限位轨条15内部取出,方便快速取出框体5内部的四氧化三锰,通过打开炉门体11可取出框体5内部的四氧化三锰,耐热框体7配合石棉体6可阻止耐热炉腔2内部的热量大量散出。
[0022]本实施例中,焙烧炉外壳1外部铰接安装有炉门体11,炉门体11外部固定安装有伺服控制器12,伺服控制器12与伺服电机9电性连接,伺服电机9的电机轴固定安装有联轴器,联轴器底部与轴杆14顶部固定连接,轴杆14与焙烧炉外壳1和耐热炉腔2贯穿连接,耐热框
体7位于耐热炉腔2的内部,通过伺服控制器12控制伺服电机9带动轴杆14绕轴承座8内部的轴承旋动180
°
,此时耐热框体7旋动180
°

[0023]本实施例中,耐热框体7内部填充有石棉体6,耐热框体7配合石棉体6可阻止耐热炉腔2内部的热量大量散出。
[0024]本实施例中,耐热框体7外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框体5,框体5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轨条15,限位轨条15内部镶嵌安装有网孔金属板13,网孔金属板13嵌入限位轨条15可快速将网孔金属板13与框体5进行安装,通过将网孔金属板13与框体5分离方便快速取出框体5内部的四氧化三锰。
[0025]工作原理:通过将锰氧化物放入每个框体5内部,网孔金属板13嵌入限位轨条15后,网孔金属板13与框体5进行安装,网孔金属板13可阻止锰氧化物从框体5内脱落,随后关闭炉门体11开启燃烧器3,燃烧器3启动时可对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包括焙烧炉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炉外壳(1)内壁固定安装有耐热炉腔(2),所述烧炉外壳(1)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顶部固定安装有燃烧器(3),所述焙烧炉外壳(1)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轴承座(8)和电机座(10),所述电机座(10)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9),所述轴承座(8)内部镶嵌安装有轴杆(14),所述轴杆(14)底部固定安装有耐热框体(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14)与焙烧炉外壳(1)和耐热炉腔(2)贯穿连接,耐热框体(7)位于耐热炉腔(2)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氧化三锰制备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昆康凯罗文宗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金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