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434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轮辋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装置及工艺,包括底板、顶端成型模块,底端成型模块、转换组件;所述顶端成型模块包括第一外模、第二外模、第三外模、第一扩径模、第二扩径模、盆形成型内模、盆形成型外模、倒锥形块及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外模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模与底板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外模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三外模呈圆周阵列分布且彼此贴合,若干个所述第三外模均与第二外模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三外模能够与第一外模组成一个完整的成型外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轮辋体的成品率。轮辋体的成品率。轮辋体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装置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辋加工
,具体为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轮辋体两端都存在一定的直径度,小端径口呈锥形和小直径的圆柱形,大端成大锥形和盆形。对于这种结构比较复杂的轮辋体,传统的加工方法是首先将空心圆柱体的毛坯顶部压成盆形,然后将工件加热,之后放置在专用的滚压成型设备中进行滚压。滚压而成的轮辋体尺寸误差大,圆柱度、圆度等形位公差误差大,因此需要对工件增加整形工艺,才能保证尺寸符合要求,加工过程相对复杂,费时费力,成本高;并且,在滚压过程中在工件的焊缝处容易产生开裂,导致产品缺陷,废品率高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轮辋加工
的专利技术专利,其中申请号为CN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卷制圆筒体坯料;2)将圆筒体坯料放置于冷压成型模具的凹模中,采用凸模组件依次进行其底端的预成型和顶端的成型;还包括:在所述步骤2)之后,将所述圆筒体坯料由所述冷压成型模具的凹模中取出,然后放置于翻边模具中对所述预成型的底端进行翻边。采用一付冷压成型模具实现轮辋体小端和大端的成型,减少了加工工序和加工模具,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工成型的轮辋体尺寸精准。
[0004]现有技术在对将圆筒体坯料进行冷压成型时,圆筒体的顶、底两端需要采用不同的成型模具来成型,圆筒体坯料的顶端成型后需要转移到底端成型模具内再次成型,较为复杂,且在转移的过程中初步成型的轮辋体还存在掉落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轮辋体的次品率。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装置及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装置及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装置,包括底板、顶端成型模块、底端成型模块及转换组件;
[0008]所述顶端成型模块包括第一外模、第二外模、第三外模、第一扩径模、第二扩径模、盆形成型内模、盆形成型外模、倒锥形块及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外模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模与底板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外模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三外模呈圆周阵列分布且彼此贴合,若干个所述第三外模均与第二外模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三外模能够与第一外模组成一个完整的成型外模;所述第二扩径模滑动连接在第一扩径模的内部,且第二扩径模和第一扩径模能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扩径内模,所述倒锥形块位于第一扩径模的内侧;所述盆形成型内模与倒锥形块固定连接,所述盆形成型外模与盆形成型内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倒锥形块移动;
[0009]所述底端成型模块包括翻边凹模、翻边成型模、第二驱动组件及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翻边凹模和第二驱动组件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翻边凹模关于顶端成型模块呈对称布置,且两个翻边凹模均与底板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翻边成型模设置在第二外模内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分别驱动翻边凹模移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翻边成型模移动;
[0010]所述转换组件在顶端成型模块使圆筒体坯料的顶端成型后,使底端成型模块能在顶端成型模块的支撑下对圆筒体坯料的底端进行成型操作。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换组件包括若干固定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
[0012]若干所述固定杆的个数与第三外模的个数相同,所述固定杆分别与第三外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端延伸至第二外模的外侧,所述固定杆上套装有用于第三外模复位的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能够驱动固定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0013]所述第一支撑块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关于顶端成型模块呈对称布置,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用于支撑第二外模,所述第一支撑块与底板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杆,所述第一齿条杆均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均啮合有第二齿条杆,两个所述第二齿条杆分别与两个翻边凹模固定连接;
[0014]所述第二支撑块与第一扩径模和倒锥形块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用于支撑第二扩径模,使第二扩径模与第一扩径模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侧边设置有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用于牵引第二支撑块向远离第二扩径模的一侧移动,使第二支撑块取消对第二扩径模的支撑。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安装槽和固定筒;
[0016]所述安装槽开设在倒锥形块内部,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块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滑块的左端转动连接有推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与安装槽在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安装槽的侧边设置有开设在倒锥形块内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板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板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向上移动的楔形推杆;
[0017]所述固定筒固定连接在倒锥形块的顶部,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滑筒,所述滑筒的底端穿过倒锥形块的顶端延伸至倒锥形块的内部,所述滑筒上套装有用于其复位的第四弹簧,所述滑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C形固定架,所述C形固定架的底端位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之间,所述楔形推杆与C形固定架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楔形推杆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五弹簧。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扩径模和第二扩径模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汽缸,所述第一汽缸与滑筒固定连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汽缸;所述第二汽缸的输
出端与翻边凹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汽缸的固定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汽缸;所述第三汽缸与底板固定连接,且第三汽缸用于驱动翻边成型模向上移动。
[0022]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一:将圆筒体坯料放置到顶端成型模块,使顶端成型模块对圆筒体坯料的顶端及外壁进行成型处理;
[0024]步骤二:待顶端成型模块工作完成后,启动底端成型模块进行工作;
[0025]步骤三:底端成型模块会再时圆筒体坯料的底端成型;
[0026]步骤四:待成型结束后使顶端成型模块和底端成型模块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工作人员取出成型后的轮辋体。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专利技术通过顶端成型模块、底端成型模块及转换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圆筒体坯料在完成顶端成型后,能在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顶端成型模块、底端成型模块及转换组件;所述顶端成型模块包括第一外模(201)、第二外模(202)、第三外模(203)、第一扩径模(204)、第二扩径模(205)、盆形成型内模(206)、盆形成型外模(207)、倒锥形块(208)及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外模(201)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模(202)与底板(1)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外模(20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三外模(203)呈圆周阵列分布且彼此贴合,若干个所述第三外模(203)均与第二外模(202)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三外模(203)能够与第一外模(201)组成一个完整的成型外模;所述第二扩径模(205)滑动连接在第一扩径模(204)的内部,且第二扩径模(205)和第一扩径模(204)能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扩径内模,所述倒锥形块(208)位于第一扩径模(204)的内侧;所述盆形成型内模(206)与倒锥形块(208)固定连接,所述盆形成型外模(207)与盆形成型内模(20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倒锥形块(208)移动;所述底端成型模块包括翻边凹模(301)、翻边成型模(302)、第二驱动组件及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翻边凹模(301)和第二驱动组件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翻边凹模(301)关于顶端成型模块呈对称布置,且两个翻边凹模(301)均与底板(1)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翻边成型模(302)设置在第二外模(202)内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分别驱动翻边凹模(301)移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翻边成型模(302)移动;所述转换组件在顶端成型模块使圆筒体坯料的顶端成型后,使底端成型模块能在顶端成型模块的支撑下对圆筒体坯料的底端进行成型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辋体的冷缩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包括若干固定杆(401)、第一支撑块(402)、第二支撑块(403);若干所述固定杆(401)的个数与第三外模(203)的个数相同,所述固定杆(401)分别与第三外模(20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01)的外端延伸至第二外模(202)的外侧,所述固定杆(401)上套装有用于第三外模(203)复位的第一弹簧(404),所述固定杆(401)的外侧设置有滑道(405),所述滑道(405)能够驱动固定杆(40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支撑块(40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402)关于顶端成型模块呈对称布置,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402)用于支撑第二外模(202),所述第一支撑块(402)与底板(1)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402)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杆(406),所述第一齿条杆(406)均啮合有齿轮(407),所述齿轮(407)均啮合有第二齿条杆(408),两个所述第二齿条杆(408)分别与两个翻边凹模(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403)与第一扩径模(204)和倒锥形块(208)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403)用于支撑第二扩径模(205),使第二扩径模(205)与第一扩径模(204)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支撑块(403)的侧边设置有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用于牵引第二支撑块(403)向远离第二扩径模(205)的一侧移动,使第二支撑块(403)取消对第二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跃东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双跃钢圈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