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运输作业用装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327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卸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建筑材料运输作业用装卸系统。包括运输主体,所述运输主体的前端连接有用于夹持建筑材料的夹持翻转单元,所述运输主体的尾部连接有用于运输座,所述运输座上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设置有能够延展的装卸架,所述装卸架的端部连接有装卸单元与平衡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装卸单元上设置平衡机构,通过平衡机构的动态气平衡来减小建筑材料在装卸过程的晃动,从而保护专用材料的专用性能,在满足了运输材料多样性的前提下避免了运输材料的晃动,从而保证建筑材料的完整性与功能性。从而保证建筑材料的完整性与功能性。从而保证建筑材料的完整性与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材料运输作业用装卸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卸系统
,具体是指一种建筑材料运输作业用装卸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装卸搬运技术主要包括装卸搬运设施和装卸搬运作业两大类,前者属于装卸搬运硬技术,后者属于装卸搬运软技术。目前装卸作业系统没有充分考虑对所搬运的建筑材料进行保护的问题,传统的夹紧装置容易因力量过大对建筑材料造成损坏或因力量太小导致建筑材料脱落。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建筑材料的多样性,现有装卸系统无法满足多种建筑材料的装卸需求,以建筑残渣的装卸为例,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人工吊装或叉车等方式进行装卸,但其不仅费时费力,运输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建筑材料摇晃从而损坏物料,甚至造成掉落等安全事故。
[0003]鉴于上述情况,亟待一种能够在满足运输材料多样性的前提下避免运输材料的晃动的装卸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运输作业用装卸系统,用于在满足运输材料多样性的前提下避免运输材料的晃动,从而保证建筑材料的完整性与功能性。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材料运输作业用装卸系统,包括运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主体(1)的前端连接有用于夹持建筑材料的夹持翻转单元(2),所述运输主体(1)的尾部连接有用于运输座(3),所述运输座(3)上设置有旋转机构(4),所述旋转机构(4)上设置有能够延展的装卸架(5),所述装卸架(5)的端部连接有装卸单元(6)与平衡机构(7);所述装卸单元(6)包括:装卸板(601)、若干第一过渡环(602)、若干第一装卸绳(603)、若干第一传动爪(604)与若干第一装卸爪(605),若干所述第一传动爪(604)对称间隔均布在所述第一装卸爪(605)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传动爪(604)的一端与所述装卸板(601)的上端面铰接,所述第一装卸爪(605)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传动爪(604)的另一端铰接且铰接处设置有电控机构(10),所述第一装卸爪(605)的端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板(606),所述第一传动板(606)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装卸绳(603)的一端连接,若干所述第一过渡环(602)设置在所述装卸板(601)上端面且与所述第一传动爪(604)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装卸绳(60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渡环(602)与所述平衡机构(7)的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运输作业用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翻转单元(2)包括:升降架(21)、翻转机构(22)、滑动机构(23)以及成对设置的夹持组件(24),所述翻转机构(22)设置在所述升降架(21)上且能够上下移动,一对所述夹持组件(24)通过所述滑动机构(23)相向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构(22)上且能够相对移动,所述夹持组件(24)包括:夹持架(241)、气缸(242)以及夹持板(243),所述夹持架(241)为L型结构,所述夹持架(241)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机构(23)连接,所述夹持板(243)转动设置在所述夹持架(241)的另一端,且所述夹持板(243)的侧面与所述气缸(242)的输出端铰接,所述气缸(242)的端部铰接设置在所述夹持架(24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运输作业用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架(5)的延伸部中空,且所述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翼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城乡发展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