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22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包括PCB板输送机构用于按照固定时间间隔输送姿态统一的PCB板;端子堆栈存储机构设置在PCB板输送机构的上方,端子堆栈存储机构用于存储多个上下层叠分布的接线端子;间隔分料组装机构设置在端子堆栈存储机构的下端,间隔分料组装机构用于将单个接线端子按照时间间隔从端子堆栈存储机构内推出,并利用间隔分料组装机构的下推作用将接线端子挤压组装在PCB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仅需要控制单个PCB板与管道的宏观对应位置,即调控接线端子的推动速度和PCB转移速度的对应关系,即可实现接线端子的在线组装,而无需将PCB接线端子转移和定位,解决微观位移定位造成的计算量大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CB板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应用于印刷线路板电气连接中的接线端子,被成为PCB接线端子或PCB连接器,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标准的PCB上头没有零件,也常被称为印刷线路板,PCB接线端子的分为插拔式接线端子、螺钉式接线端子、弹簧式接线端子、栅栏式接线端子,其中插拔式接线端子拥有针距为3.5、3.81、5.0、5.08、7.5、7.62极数2

24线,可提供带螺钉固定的插座进行匹配,抗震连接。插头使用侧面连接技术,即螺丝方向与导线进线方向垂直。
[0003]现有的PCB板自动组装大多利用机械手夹持单个接线端子,配合PCB板的输送工作,依次将接线端子安装在PCB板的匹配位置,虽然解决了传统手工安装接线端子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但是由于机械手的移动和位置识别均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因此导致PCB板的自动组装工作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手的移动和位置识别均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因此导致PCB板的自动组装工作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包括:PCB板输送机构,用于按照固定时间间隔输送姿态统一的PCB板;端子堆栈存储机构,设置在所述PCB板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用于存储多个上下层叠分布的接线端子;间隔分料组装机构,设置在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的下端,所述间隔分料组装机构用于将单个所述接线端子按照时间间隔从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内推出,并利用所述间隔分料组装机构的下推作用将所述接线端子挤压组装在所述PCB板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PCB板输送机构上方的三维立体桁架,以及设置在所述三维立体桁架上的中空存储管,所述中空存储管内存储有多个上下层叠分布的接线端子,且所述接线端子的引脚始终朝下。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间隔分料组装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存储管两个平行侧面的承载耳板、设置在所述承载耳板上的棘轮驱动组件,以及用于限制所述棘轮驱动组件间歇式转动的棘轮限位组件,所述棘轮限位组件限制所述棘轮驱动组件的每次转动操作的转动角度,且所述棘轮驱动组件处于所述接线端子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棘轮驱动组件推动所述接线端子的上表面下移并安插至所述PCB板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棘轮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承载耳板侧表面
上的第一伺服电机,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转动棘轮,且所述转动棘轮的表面中心位置通过立桩固定安装有分料盘,所述分料盘的侧曲面上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辐射条板,两个相邻的所述辐射条板之间的夹角相同,且两个相邻的所述辐射条板抵挡所述接线端子的上下表面,以使得所述接线端子稳定在两个所述辐射条板之间。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棘轮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承载耳板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安装位置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处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转动盘,且所述转动盘的侧曲面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转动盘侧边的所述承载耳板上铰接有挡杆,所述挡杆朝向所述转动盘的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转动盘在定向转动时通过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的相互抵挡推动所述挡杆绕铰接点转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杆朝向所述转动盘的侧表面在远离铰接点的位置设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壳体连接,所述连接弹簧用于带动所述挡杆恢复至原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棘轮的侧曲面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辐射条板的数量相同,所述挡杆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卡槽形状互补的凸起,所述转动盘通过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挡杆上的第一凸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所述挡杆绕铰接点转动,且所述挡杆在所述连接弹簧的带动下通过所述凸起和所述卡槽的相互作用阻止所述转动棘轮的转动,以使得所述转动棘轮在每个转动周期对应的夹角为两个所述卡槽之间的夹角。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相邻所述辐射条板中处于上方的所述辐射条板在每个转动周期内的垂直向转动距离,与处于稳定状态的所述接线端子的下表面距离所述PCB板下表面的间距相同。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空存储管的下端对应所述承载耳板的安装侧面设有拱形开口,且所述拱形开口的开口长度与相邻两个所述辐射条板的外端点之间的距离相同。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相邻的所述辐射条板中处于下方的最下端所述辐射条板抵住所述接线端子的下表面边缘,且两个相邻的所述辐射条板中处于上方的所述辐射条板抵住最下端上面的所述辐射条板的下表面边缘。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大量的接线端子按照固定姿态层叠储存在管道内,将管道设置在PCB板输送机构的上方,因此当PCB板移动至管道位置时,利用管道下端的推动机构下推单个接线端子,实现对PCB接线端子的自动组装工作,仅需要控制单个PCB板与管道的宏观对应位置,即调控接线端子的推动速度和PCB转移速度的对应关系,即可实现接线端子的在线组装,而无需将PCB接线端子转移和定位,解决微观位移定位造成的计算量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组装装置的横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间隔分料组装机构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间隔分料组装机构的横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1
‑ꢀ
PCB板输送机构;2

端子堆栈存储机构;3

间隔分料组装机构;4

卡槽;5

凸起;6

拱形开口;21

三维立体桁架;22

中空存储管;31

承载耳板;32

棘轮驱动组件;33

棘轮限位组件;321

第一伺服电机;322

转动棘轮;323

立桩;324

分料盘;325

辐射条板;33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输送机构(1),用于按照固定时间间隔输送姿态统一的PCB板;端子堆栈存储机构(2),设置在所述PCB板输送机构(1)的上方,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2)用于存储多个上下层叠分布的接线端子;间隔分料组装机构(3),设置在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2)的下端,所述间隔分料组装机构(3)用于将单个所述接线端子按照时间间隔从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2)内推出,并利用所述间隔分料组装机构(3)的下推作用将所述接线端子挤压组装在所述PCB板上;其中,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2)包括设置在所述PCB板输送机构(1)上方的三维立体桁架(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三维立体桁架(21)上的中空存储管(22),所述中空存储管(22)内存储有多个上下层叠分布的接线端子,且所述接线端子的引脚始终朝下;所述间隔分料组装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存储管(22)两个平行侧面的承载耳板(31)、设置在所述承载耳板(31)上的棘轮驱动组件(32),以及用于限制所述棘轮驱动组件(32)间歇式转动的棘轮限位组件(33),所述棘轮限位组件(33)限制所述棘轮驱动组件(32)的每次转动操作的转动角度,且所述棘轮驱动组件(32)处于所述接线端子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棘轮驱动组件(32)推动所述接线端子的上表面下移并安插至所述PCB板上;所述棘轮驱动组件(32)包括安装在所述承载耳板(31)侧表面上的第一伺服电机(32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21)输出轴上的转动棘轮(322),且所述转动棘轮(322)的表面中心位置通过立桩(323)固定安装有分料盘(324),所述分料盘(324)的侧曲面上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辐射条板(325),两个相邻的所述辐射条板(325)之间的夹角相同,且两个相邻的所述辐射条板(325)抵挡所述接线端子的上下表面,以使得所述接线端子稳定在两个所述辐射条板(32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限位组件(33)包括安装在所述承载耳板(31)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驱动电机(33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2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31)的安装位置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31)处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21)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31)输出轴上安装有转动盘(332),且所述转动盘(33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市旭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