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22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包括PCB板输送机构用于按照固定时间间隔输送姿态统一的PCB板;端子堆栈存储机构设置在PCB板输送机构的上方,端子堆栈存储机构用于存储多个上下层叠分布的接线端子;间隔分料组装机构设置在端子堆栈存储机构的下端,间隔分料组装机构用于将单个接线端子按照时间间隔从端子堆栈存储机构内推出,并利用间隔分料组装机构的下推作用将接线端子挤压组装在PCB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仅需要控制单个PCB板与管道的宏观对应位置,即调控接线端子的推动速度和PCB转移速度的对应关系,即可实现接线端子的在线组装,而无需将PCB接线端子转移和定位,解决微观位移定位造成的计算量大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CB板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应用于印刷线路板电气连接中的接线端子,被成为PCB接线端子或PCB连接器,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标准的PCB上头没有零件,也常被称为印刷线路板,PCB接线端子的分为插拔式接线端子、螺钉式接线端子、弹簧式接线端子、栅栏式接线端子,其中插拔式接线端子拥有针距为3.5、3.81、5.0、5.08、7.5、7.62极数2

24线,可提供带螺钉固定的插座进行匹配,抗震连接。插头使用侧面连接技术,即螺丝方向与导线进线方向垂直。
[0003]现有的PCB板自动组装大多利用机械手夹持单个接线端子,配合PCB板的输送工作,依次将接线端子安装在PCB板的匹配位置,虽然解决了传统手工安装接线端子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但是由于机械手的移动和位置识别均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因此导致PCB板的自动组装工作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输送机构(1),用于按照固定时间间隔输送姿态统一的PCB板;端子堆栈存储机构(2),设置在所述PCB板输送机构(1)的上方,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2)用于存储多个上下层叠分布的接线端子;间隔分料组装机构(3),设置在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2)的下端,所述间隔分料组装机构(3)用于将单个所述接线端子按照时间间隔从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2)内推出,并利用所述间隔分料组装机构(3)的下推作用将所述接线端子挤压组装在所述PCB板上;其中,所述端子堆栈存储机构(2)包括设置在所述PCB板输送机构(1)上方的三维立体桁架(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三维立体桁架(21)上的中空存储管(22),所述中空存储管(22)内存储有多个上下层叠分布的接线端子,且所述接线端子的引脚始终朝下;所述间隔分料组装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存储管(22)两个平行侧面的承载耳板(31)、设置在所述承载耳板(31)上的棘轮驱动组件(32),以及用于限制所述棘轮驱动组件(32)间歇式转动的棘轮限位组件(33),所述棘轮限位组件(33)限制所述棘轮驱动组件(32)的每次转动操作的转动角度,且所述棘轮驱动组件(32)处于所述接线端子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棘轮驱动组件(32)推动所述接线端子的上表面下移并安插至所述PCB板上;所述棘轮驱动组件(32)包括安装在所述承载耳板(31)侧表面上的第一伺服电机(32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21)输出轴上的转动棘轮(322),且所述转动棘轮(322)的表面中心位置通过立桩(323)固定安装有分料盘(324),所述分料盘(324)的侧曲面上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辐射条板(325),两个相邻的所述辐射条板(325)之间的夹角相同,且两个相邻的所述辐射条板(325)抵挡所述接线端子的上下表面,以使得所述接线端子稳定在两个所述辐射条板(32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组装线用接线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限位组件(33)包括安装在所述承载耳板(31)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驱动电机(33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2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31)的安装位置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31)处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21)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31)输出轴上安装有转动盘(332),且所述转动盘(33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市旭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