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02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焊接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包括上压夹、下压夹以及夹持机构;还包括侧对边机构,其包括驱动电机、顶块、螺杆、轴承座、顶料推杆以及顶料块;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螺杆的末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下压夹上,所述顶料推杆与所述顶块的侧壁连接,其末端连接有所述顶料块,所述顶料块用于推动位于上压夹和下压夹之间的板料,所述下压夹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板料侧边的侧边感应组件;通过设置侧对边机构使顶块移动时带动顶料块移动,在顶料块的作用下将板料推至一侧,使板料的侧边与侧边感应组件接触,实现板料对边定位,从而保证两块板料的焊接质量。从而保证两块板料的焊接质量。从而保证两块板料的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料自动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焊接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板料自动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板料焊接设备中,一般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夹持机构,其分别用于将从前方输送过来的板料进行夹持以及将从后方输送过来的板料进行夹持,然后两个夹持机构相互靠近,使两块板料接触后,通过焊接机构的运行将两块板料焊接在一起。然而现有夹持机构一般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驱动上夹板向下夹板移动的夹手气缸,上述结构简单,虽然能保证板料的夹持效果,但是两块板料在输送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移位,从而使宽度相等的两块板料产生错位,影响后续生产。
[0003]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料自动定位装置,旨在解决发生移位后的两块板料在焊接时产生错位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包括上压夹、设置在上压夹下方的下压夹以及设置在下压夹上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使所述上压夹和所述下压夹接触或分离;所述板料自动定位装置还包括侧对边机构,所述侧对边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顶块、螺杆、轴承座、顶料推杆以及顶料块;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所述顶块设置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杆的末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下压夹上,所述顶料推杆与所述顶块的侧壁连接,其末端连接有所述顶料块,所述顶料块用于推动位于上压夹和下压夹之间的板料,所述下压夹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板料侧边的侧边感应组件。
[0007]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侧边感应组件包括第一侧边定位块、第二侧边定位块以及接触传感器;所述第一侧边定位块设置在远离所述侧对边机构的所述下压夹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侧边定位块设置在所述上压夹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侧边定位块和所述第二侧边定位块错位设置,所述接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定位块上,用于与板料的侧边接触或分离。
[0008]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上压夹和所述下压夹之间还设置有夹持感应组件,所述夹持感应组件包括与所述下压夹的侧壁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中设置有三个夹持传感器,所述上压夹的侧壁上设置有感应板,三个所述夹持传感器分别用于感应所述感应板,三个所述夹持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夹持机构、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0009]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上压夹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压夹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齿板,两块所述齿板在同一竖直延长线上,所述下压夹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托料板,所述齿板和所述托料板之间还设置有一块或多块承托板;一块或多块所述承托板均等距地设
置在所述顶料块和所述侧边感应组件之间。
[0010]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上压夹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上定边机构,其包括定边驱动件、连接板、定位板、定位导杆以及定边块;所述定边驱动件的输出端朝下设置,且穿过所述连接板并与所述上压夹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定位导杆贯穿所述上压夹的上下表面,且其上端面与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连接,其下端面与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定位板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定边块,设置在所述上压夹上的齿板设置有两块或以上,所述定边块设置在相邻的所述齿板之间,所述定边块的前侧壁与另一块板料的侧边接触或分离。
[0011]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定边驱动件为油缸;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输出端朝下设置的应急气缸,所述应急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上压夹的上表面接触或分离。
[0012]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上压夹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所述进油管道和所述出油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油缸与所述进油管道或所述出油管道连通。
[0013]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侧对边机构还包括电机座、联轴器、推杆导套以及连接柱;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座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推杆导套设置在所述下压夹的上表面,所述顶料推杆贯穿所述推杆导套左右侧壁;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电机座和所述顶块,其另一端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压夹的上表面连接。
[0014]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驱动座、输出端朝上设置的液压油缸、导向柱以及导向柱盖;所述夹持驱动座与所述下压夹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所述夹持驱动座上,其输出端与所述导向柱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导向柱贯穿所述上压夹的上下表面和所述下压夹的上下表面,其上部与所述导向柱盖连接,所述导向柱盖的下表面与所述上压夹的上表面抵接。
[0015]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上压夹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应急螺杆,所述下压夹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的位置对应的盲孔。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料自动定位装置,通过设置夹持机构使上压夹和下压夹接触时夹持板料,上压夹和下压夹分离时供板料穿过;通过设置侧对边机构使顶块移动时带动顶料块移动,在顶料块的作用下将板料推至一侧,使板料的侧边与侧边感应组件接触,实现板料对边定位,从而保证两块板料的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20]图3为板料自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0022]图5为板料自动定位装置的剖视图一。
[0023]图6为板料自动定位装置的剖视图二。
[0024]图7为上定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焊缝的局部示意图。
[00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上压夹、11

进油管道、12

出油管道、13

阀门、14

应急螺杆、2

下压夹、21

齿板、22

托料板、23

承托板、24

盲孔、3

夹持机构、31

夹持驱动座、32

液压油缸、33

导向柱、34

导向柱盖、4

侧对边机构、401

驱动电机、402

顶块、403

螺杆、404

轴承座、405

顶料推杆、406

顶料块、4061

凹槽、407

电机座、408

联轴器、409

推杆导套、410

连接柱、6

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包括上压夹、设置在上压夹下方的下压夹以及设置在下压夹上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使所述上压夹和所述下压夹接触或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料自动定位装置还包括侧对边机构,所述侧对边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顶块、螺杆、轴承座、顶料推杆以及顶料块;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所述顶块设置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杆的末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下压夹上,所述顶料推杆与所述顶块的侧壁连接,其末端连接有所述顶料块,所述顶料块用于推动位于上压夹和下压夹之间的板料,所述下压夹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板料侧边的侧边感应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感应组件包括第一侧边定位块、第二侧边定位块以及接触传感器;所述第一侧边定位块设置在远离所述侧对边机构的所述下压夹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侧边定位块设置在所述上压夹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侧边定位块和所述第二侧边定位块错位设置,所述接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定位块上,用于与板料的侧边接触或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夹和所述下压夹之间还设置有夹持感应组件,所述夹持感应组件包括与所述下压夹的侧壁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中设置有三个夹持传感器,所述上压夹的侧壁上设置有感应板,三个所述夹持传感器分别用于感应所述感应板,三个所述夹持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夹持机构、驱动电机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夹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压夹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齿板,两块所述齿板在同一竖直延长线上,所述下压夹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托料板,所述齿板和所述托料板之间还设置有一块或多块承托板;一块或多块所述承托板均等距地设置在所述顶料块和所述侧边感应组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料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夹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上定边机构,其包括定边驱动件、连接板、定位板、定位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冬黄海涛李宏鑫刘锦均练振达廖谷祥左建林黄思薪杨红杰严君仪罗勇杰杨广潮苏伟瞬林哲肖冲王红胜吴昌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汇百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