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282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主要通过传动齿轮组件在环形齿轮上的齿轮咬合滚动,带动待打磨试件做自传和圆周运动,使得待打磨试件抛光均匀,且提高抛光效率。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环形齿轮设置于悬臂上且与磨抛盘相对应,传动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悬臂,传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的外周与环形齿轮内周齿轮咬合,传动齿轮连接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待磨抛试件,驱动组件设置于传动杆和悬臂之间,用于驱动传动齿轮绕环形齿轮的内周滚动,带动待磨抛试件相对磨抛盘转动以及做圆周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金相抛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金相抛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金相抛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


[0001]本技术涉及金相抛磨
,尤其涉及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产业、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金属材料的研究过程中,大多会对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与检测,首先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抛光,只有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程度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0003]现有的金相抛光方法包括手动抛光和自动抛光,手动抛光需要工作人员手持待打磨试件或者抛光机进行手动打磨,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现有的自动抛光机采取夹持设备夹持待打磨试件,待打磨试件固定不动,通过抛光盘转动进行抛光,但是在抛光过程中,待打磨试件的径向不同位置相对于抛光盘的线速度不同,导致打磨程度不一致,极易在局部位置产生缺陷,且抛光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主要通过传动齿轮组件在环形齿轮上的咬接滚动,带动待打磨试件做自传和圆周运动,使得待打磨试件抛光均匀,且提高抛光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包括:
[0007]底座(10)、第一转轴组件(20)、磨抛盘(30)、悬臂(40)、环形齿轮(50)、传动齿轮组件(60)、驱动组件(70)和夹持组件(80);
[0008]磨抛盘(30)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0)转动连接于底座(10)上,磨抛盘 (30)用于在第一转轴组件(20)的驱动下相对底座(10)在第一方向上转动;
[0009]悬臂(40)的第一端与底座(10)连接,悬臂(40)的第二端悬置,环形齿轮(50)设置于悬臂(40)的第二端,且环形齿轮(50)与磨抛盘(30)相对应;
[0010]传动齿轮组件(60)包括传动杆(61)和传动齿轮(62),传动杆(61) 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悬臂(40)的第二端,且连接位置与环形齿轮(50)的中心对应,传动杆(6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传动齿轮(62)第一端面的中心,传动齿轮(62)的外周侧壁与环形齿轮(50)的内周侧壁齿轮咬合,传动齿轮 (62)的第二端面连接有夹持组件(80),夹持组件(80)用于夹持待磨抛试件,使待磨抛试件的磨抛面与磨抛盘(30)抵接,驱动组件(70)设置于传动杆(61)的第一端和悬臂(40)的第二端之间;
[0011]驱动组件(70)用于通过传动杆(61)驱动传动齿轮(62)绕环形齿轮(50) 的内周滚动,同时,传动齿轮(62)转动,以带动待磨抛试件相对磨抛盘(30) 在第二方向上做圆周运动以及转动。
[0012]优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相反的转动方向。
[0013]优选的,还包括:抛光液组件(90),抛光液组件(90)包括抛光液管道 (91)和抛光
液存储箱(92),抛光液存储箱(92)的第一端固定于悬臂(40) 的第二端,抛光液存储箱(92)具有用于盛放抛光液的容置腔,抛光液存储箱 (92)的第二端具有抛光液出口,抛光液管道(91)呈管状结构,抛光液管道(91)的第一端通过轴承(93)与抛光液出口转动连接,且与容置腔连通,驱动组件(70)与抛光液管道(91)连接,抛光液管道(91)的第二端悬置,且抛光液管道(91)的第二端与磨抛盘(30)对应,传动杆(61)的第一端连接于抛光液管道(91)靠近的第一端的侧壁上;
[0014]抛光液管道(91)用于在驱动组件(70)的驱动下转动,以通过传动杆(61) 带动传动齿轮(62)滚动,抛光液存储箱(92)用于向抛光液管道(91)提供抛光液。
[0015]优选的,驱动组件(70)包括驱动电机(71)和驱动齿轮(72),抛光液管道(91)靠近第一端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咬合齿,驱动齿轮(72)连接于驱动电机(71)的转轴(73),驱动齿轮(72)与抛光液管道(91)的咬合齿齿接;
[0016]驱动组件(70)用于通过驱动齿轮(72)转动推动抛光液管道(91)转动。
[0017]可选的,悬臂(40)上设置高度调节装置(41),高度调节装置(41)用于调节悬臂(40)的第二端相对磨抛盘(30)的距离。
[0018]优选的,抛光液组件(90)靠近第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抛光液组件(90) 的中间通孔的开口(91),开口(91)用于穿插抛光液软管。
[0019]优选的,夹持组件(80)包括连接轴(81)、连接盘(82)和多个夹持件 (83);
[0020]连接轴(81)的第一端与传动齿轮(62)的第二端中心连接,连接轴(81) 的第二端与连接盘(82)第一端面的中心连接,多个夹持件(83)转动连接于连接盘(82)第二端面,且多个夹持件(83)均匀设置于连接盘(82)第二端面边沿。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主要通过传动齿轮组件在环形齿轮上的咬接滚动,带动待打磨试件做自传和圆周运动,使得待打磨试件抛光均匀,且提高抛光效率。现有技术中,自动抛光机采取夹持设备夹持待打磨试件,待打磨试件固定不动,通过抛光盘转动进行抛光,但是在抛光过程中,待打磨试件的径向不同位置相对于抛光盘的线速度不同,导致打磨程度不一致,极易在局部位置产生缺陷,且抛光效率较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传动杆带动传动齿轮绕环形齿轮中心做圆周运动,同时,由于传动齿轮与环形齿轮齿接,使得传动齿轮在做圆周运动的同时,还绕自身的中心轴转动,使得待磨抛试件相对磨抛盘的速度增大,提高磨抛效率,且通过传动齿轮自传和在磨抛盘上做圆周运动,使得待磨抛试件的磨抛面打磨均匀。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的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中A

A方向上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中处理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6]如图1

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包括:
[0027]底座(10)、第一转轴组件(20)、磨抛盘(30)、悬臂(40)、环形齿轮(50)、传动齿轮组件(60)、驱动组件(70)和夹持组件(80);
[0028]磨抛盘(30)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0)转动连接于底座(10)上,磨抛盘 (30)用于在第一转轴组件(20)的驱动下相对底座(10)在第一方向上转动;
[0029]悬臂(40)的第一端与底座(10)连接,悬臂(40)的第二端悬置,环形齿轮(50)设置于悬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第一转轴组件(20)、磨抛盘(30)、悬臂(40)、环形齿轮(50)、传动齿轮组件(60)、驱动组件(70)和夹持组件(80);所述磨抛盘(30)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0)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磨抛盘(30)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0)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底座(10)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所述悬臂(40)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0)连接,所述悬臂(40)的第二端悬置,所述环形齿轮(50)设置于所述悬臂(40)的第二端,且所述环形齿轮(50)与所述磨抛盘(30)相对应;所述传动齿轮组件(60)包括传动杆(61)和传动齿轮(62),所述传动杆(6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悬臂(40)的第二端,且连接位置与所述环形齿轮(50)的中心对应,所述传动杆(6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62)第一端面的中心,所述传动齿轮(62)的外周侧壁与所述环形齿轮(50)的内周侧壁齿轮咬合,所述传动齿轮(62)的第二端面连接有所述夹持组件(80),所述夹持组件(80)用于夹持待磨抛试件,使所述待磨抛试件的磨抛面与所述磨抛盘(30)抵接,所述驱动组件(70)设置于所述传动杆(61)的第一端和所述悬臂(40)的第二端之间;所述驱动组件(70)用于通过所述传动杆(61)驱动所述传动齿轮(62)绕所述环形齿轮(50)的内周滚动,同时,所述传动齿轮(62)转动,以带动所述待磨抛试件相对所述磨抛盘(30)在第二方向上做圆周运动以及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的转动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轨同步全自动金相磨抛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抛光液组件(90),所述抛光液组件(90)包括抛光液管道(91)和抛光液存储箱(92),所述抛光液存储箱(92)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悬臂(40)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壮李悦萌陈宏彦孙浩蔡国齐张世震曹惟靳清涵刘芮含王高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