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在调节肠道菌群、尿酸代谢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0585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应用,该方法以桑黄子实体粉末作为原料,先用水浸泡后,再加入丙酮乙醇混合液多频超声提取;获得粗品后,采用乙酸乙酯正丁醇混合液分级萃取;获得萃取物后利用膜分离技术除去样品中多糖、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旋蒸冻干后得到桑黄酚类活性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取的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纯度较高,活性较强,不仅能有效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还能增加尿液中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的排泄以及有效降低血清中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可作为天然、无副作用的尿酸代谢稳态维持及肠道菌群调节的辅助食品。持及肠道菌群调节的辅助食品。持及肠道菌群调节的辅助食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在调节肠道菌群、尿酸代谢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深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桑黄子实体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在尿酸代谢调控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桑黄又称桑耳、桑臣和胡孙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锈革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桑黄属(Sanghuangporus),是一类珍贵的药用真菌。现代研究发现,桑黄中含有多糖、黄酮、三萜、多酚类、吡喃酮类和呋喃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因此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抗肿瘤和抗癌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桑黄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天然抗癌产品属性的深入人心,桑黄已经为国内外医药制剂和保健品行业研究开发的热点。与欧盟、日韩等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对于桑黄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技术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人工驯化栽培已经获得成功,因此可以从桑黄子实体中大量提取生物活性物质。
[0003]目前,关于桑黄活性物质提取技术方面申请了许多的专利,主要包括:CN101032532A公开了从桑黄子实体中提取多糖PT1和蛋白多糖PT2的方法及其在抗癌药物或免疫调节药物中的应用。CN112656820A公开了利用氯化胆碱和苹果酸组成的深共熔溶剂提取桑黄深层发酵菌丝中桑黄多酚的方法。CN112791108A公开了利用有机溶剂从桑黄菌株发酵液中萃取活性物质的方法,发现萃取物具有一定降血糖活性;CN101474211A和CN111096983A分别公开了一种从桑黄子实体中制备乙醇提取物的方法及其具有降血糖活性。CN112138030A公开了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桑黄黄酮提取方法及其在防治痛风方面的作用;CN108379305A和CN112189505A分别公开了桑黄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降尿酸效果;CN110693921B公开了桑黄子实体醇提物在制备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中的应用。上述专利从不同角度公开了桑黄粗提物的制备方法,虽然其最终提供得到“多酚、黄酮”,但由于多酚和黄酮是一类物质的统称,因此究竟降血糖、降尿酸活性到底是哪种、哪些或者是哪一类主要成分起作用,我们都无从知晓。此外,在降尿酸活性(痛风)研究中,所提到的都是醇提物,并没有考虑不同活性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效、廉价制备桑黄多酚类活性物质的方法,能明确其主要成分并能增强其生物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目前桑黄子实体中多酚类活性物质的提取率较低、提取不充分、功能成分混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酚含量高达60%以上的高纯度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专利技术人结合多年来的提取分离经验,并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不懈探索,最终获得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该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1)取栽培年限1~3年的杨树桑黄子实体,烘干后粉碎,将得到的子实体粉末加入2~10倍量的水浸泡过夜,加入丙酮乙醇混合液,搅拌均匀后,采用多频超声装置提取1~3次,每次20~40min,所述多频超声装置的提取条件为:超声频率40KHz和80KHz交替使用,每次使用4~6min,共计20~40min,超声功率为450~600W,提取温度为25~35℃;提取结束后离心,收集上清液,旋转蒸发浓缩后得到丙酮乙醇粗提物干品;
[0007](2)将步骤(1)得到的丙酮乙醇粗提物干品与蒸馏水混合制成悬浮液,使用乙酸乙酯正丁醇混合液进行萃取1~3次,每次静置萃取1h~6h,分离有机层,旋蒸后挥发有机溶剂,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
[0008](3)将步骤(2)得到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用所述乙酸乙酯正丁醇混合液溶解后,将溶解液与蒸馏水按照1:(6~15)的体积比震荡混匀,过超滤膜,除去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收集滤液,旋蒸冻干后得到桑黄子实体酚类提取物纯品。
[0009]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1)中桑黄子实体烘干后粉碎后过20

80目筛。
[0010]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1)加入丙酮乙醇混合液后,所得料液中V
丙酮
:V
乙醇
:V

=(0.5~3):(6~8):1。
[0011]再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1)加入丙酮乙醇混合液后,所得料液中V
丙酮
:V
乙醇
:V

=(0.8~1.5):(7~8):1。
[0012]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所述的乙酸乙酯正丁醇混合液中V
乙酸乙酯
:V
正丁醇
=(5~30):1。
[0013]再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所述的乙酸乙酯正丁醇混合液中V
乙酸乙酯
:V
正丁醇
=(5~10):1。
[0014]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萃取时每次静置1h~2h。
[0015]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3)中超滤膜规格为10~20kDa,压力为0.2~0.4MPa,温度为25~30℃。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在制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或/和调节尿酸代谢的药品、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所述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为选择性刺激肠道Muri菌(Muribacul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及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益生菌属的生长,降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菌群的丰度;所述调节尿酸代谢为降低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和尿酸浓度,增加尿液中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的排放。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中多酚含量高达60%以上,总黄酮含量超过10%,并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8](1)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实验显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具有显著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且其IC50值较低,为0.45mg/mL。
[0019](2)小鼠模型试验显示,喂食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能显著刺激肠道Muri菌(Muribacul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等益生菌属的生长,降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菌群的丰度,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并
改善模型小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0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还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栽培年限1~3年的杨树桑黄子实体,烘干后粉碎,将得到的子实体粉末加入2~10倍量的水浸泡过夜,加入丙酮乙醇混合液,搅拌均匀后,采用多频超声装置提取1~3次,每次20~40min,所述多频超声装置的提取条件为:超声频率40KHz和80KHz交替使用,每次使用4~6min,共计20~40min,超声功率为450~600W,提取温度为25~35℃;提取结束后离心,收集上清液,旋转蒸发浓缩后得到丙酮乙醇粗提物干品;(2)将步骤(1)得到的丙酮乙醇粗提物干品与蒸馏水混合制成悬浮液,使用乙酸乙酯正丁醇混合液进行萃取1~3次,每次静置萃取1~6h,分离有机层,旋蒸后挥发有机溶剂,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3)将步骤(2)得到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用所述乙酸乙酯正丁醇混合液溶解后,将溶解液与蒸馏水按照1:(6~15)的体积比震荡混匀,过超滤膜,除去大分子物质;收集滤液,旋蒸冻干后得到桑黄子实体酚类提取物纯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桑黄子实体烘干后粉碎后过20

80目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加入丙酮乙醇混合液后,所得料液中V
丙酮
:V
乙醇
:V

=(0.5~3):(6~8):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朝敏高虹范秀芝史德芳姚芬乔鑫李雨虹李江涛程雅清李晨刘梦凡卢琪薛淑静杨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