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02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包括:行走底座;驱动后轮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底部,用于提供前进动力;转向前轮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底部,所述转向前轮机构与驱动后轮机构平行而设,用于控制所述行走底座的转向。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当需要转向时,伸缩缸顶推着转向连接板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并带动前轮向相同方向转动,同时联动杆带动另一转向连接板在水平方向转动,此时两前轮向相同的方向转向,那么行走机构的多个车轮即实现同步转向,转向灵活。转向灵活。转向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搬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物联网设备数量呈指数增长,物联网场景日趋复杂。其中物联网搬运机器人的应用较为成熟。
[0003]对于物联网搬运机器人而言,其转向灵活性比较重要。然而现有的物联网搬运机器人,其行走机构的转向结构不够灵活,往往导致物联网搬运机器人无法准确到达预定轨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包括:
[0006]行走底座;
[0007]驱动后轮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底部,用于提供前进动力;
[0008]转向前轮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底部,所述转向前轮机构与驱动后轮机构平行而设,用于控制所述行走底座的转向。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行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抓取货物的抓取机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驱动后轮机构包括:
[0011]后轮,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底部;
[0012]行走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的侧部;
[0013]传动器,与所述行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
[0014]所述传动器与后轮之间传动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传动器的侧壁转动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后轮侧壁转动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转向前轮机构包括:
[0017]前轮,两个前轮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底部;
[0018]转向连接板,每个前轮上方均设置有转向连接板,所述转向连接板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有联动杆;
[0019]联动杆,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向连接板铰接;
[0020]伸缩缸,所述行走底座上方设置有伸缩缸,所述伸缩缸与其中一个转向连接板连
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伸缩缸与联动杆平行而设,且伸缩缸、联动杆铰接于所述转向连接板的同一端。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前轮与转向连接板之间通过异向联动构件连接,所述异向联动构件包括:
[0023]第一转轴,竖直转动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上,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转向连接板固接;
[0024]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而设,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与所述前轮固接;
[0025]第一转向筒,中间设有第一方形轴孔,所述第一转向筒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方形轴孔的外形轮廓与第一转轴相适配,所述第一转向筒的外周开设有第一螺旋沟槽;
[0026]第二转向筒,中间设有第二方形轴孔,所述第二转向筒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方形轴孔的外形轮廓与第二转轴相适配,所述第二转向筒的外周开设有第二螺旋沟槽,所述第二螺旋沟槽与第一螺旋沟槽的螺旋方向相对称;
[0027]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底部设置有同步嵌梁,所述第一转向筒、第二转向筒底部开设有同步嵌槽,所述同步嵌梁与同步嵌槽相配合;
[0028]中间联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向筒、第二转向筒之间,所述中间联动件的两径向端开设有弧面槽,且分别抵接于第一转向筒、第二转向筒的外周,
[0029]所述弧面槽内分别固接有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导入第一螺旋沟槽中,所述第二凸柱导入第二螺旋沟槽中;
[0030]直线滑移导向件,所述中间联动件的两端还对称的设置有直线滑移导向件,两个直线滑移导向件之间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中间联动件。
[0031]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3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异向联动构件的安装剖视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异向联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异向联动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39]图中各构件为:
[0040]1、行走底座,
[0041]2、驱动后轮机构,21、后轮,22、行走电机,23、传动器,24、第一链轮,25、第二链轮,26、链条,
[0042]3、转向前轮机构,31、前轮,32、转向连接板,33、联动杆,34、伸缩缸,
[0043]4、抓取机构,
[0044]5、异向联动构件,51、第一转轴,52、第二转轴,53、第一转向筒,54、第二转向筒,55、同步嵌梁,56、同步嵌槽,57、中间联动件,58、直线滑移导向件,59、导向杆,531、第一方形轴孔,532、第一螺旋沟槽,541、第二方形轴孔,542、第二螺旋沟槽,571、弧面槽,572、第一凸柱,573、第二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6]请参阅图1,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包括:
[0047]行走底座1;
[0048]驱动后轮机构2,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1底部,用于提供前进动力;
[0049]转向前轮机构3,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1底部,所述转向前轮机构3与驱动后轮机构2平行而设,用于控制所述行走底座1的转向。
[0050]所述行走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抓取货物的抓取机构4。
[0051]所述驱动后轮机构2包括:
[0052]后轮21,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1底部;
[0053]行走电机22,固定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1的侧部;
[0054]传动器23,与所述行走电机22的输出轴同轴连接;
[0055]所述传动器23与后轮21之间传动连接。
[0056]所述传动器23的侧壁转动设置有第一链轮24,所述后轮21侧壁转动设置有第二链轮25,所述第一链轮24、第二链轮25之间通过链条26传动连接。
[0057]所述转向前轮机构3包括:
[0058]前轮31,两个前轮31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1底部;
[0059]转向连接板32,每个前轮31上方均设置有转向连接板32,所述转向连接板32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有联动杆3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底座(1);驱动后轮机构(2),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1)底部,用于提供前进动力;转向前轮机构(3),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1)底部,所述转向前轮机构(3)与驱动后轮机构(2)平行而设,用于控制所述行走底座(1)的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抓取货物的抓取机构(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后轮机构(2)包括:后轮(21),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1)底部;行走电机(22),固定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1)的侧部;传动器(23),与所述行走电机(22)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传动器(23)与后轮(21)之间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器(23)的侧壁转动设置有第一链轮(24),所述后轮(21)侧壁转动设置有第二链轮(25),所述第一链轮(24)、第二链轮(25)之间通过链条(26)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前轮机构(3)包括:前轮(31),两个前轮(31)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行走底座(1)底部;转向连接板(32),每个前轮(31)上方均设置有转向连接板(32),所述转向连接板(32)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有联动杆(33);联动杆(33),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向连接板(32)铰接;伸缩缸(34),所述行走底座(1)上方设置有伸缩缸(34),所述伸缩缸(34)与其中一个转向连接板(3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网络互联的工业化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缸(34)与联动杆(33)平行而设,且伸缩缸(34)、联动杆(33)铰接于所述转向连接板(32)的同一端。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琼吴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维徕智能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