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045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身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一车辆、一控制平台、至少一主站车身控制器及至少一从站车身控制器的组合设计,先由该控制平台发出至少一控制的开关信号,而控制平台所发出控制的开关信号通过该车用区域网络(CAN BUS)输送至该主站车身控制器,再输送至该从站车身控制器,再输送至该车身装置,使该车身装置能根据所接收到该控制平台所发出控制的开关信号来进行开启或关闭动作,且该车身装置将已完成的控制的开关信号输送至该从站车身控制器,再输送至该主站车身控制器,再输送至该控制平台内,以回报该车身装置已完成的控制的开关信号至该控制平台来显示开关状态,使具有管理及控制操作的效能。使具有管理及控制操作的效能。使具有管理及控制操作的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车身控制系统,尤指一种具有管理及控制操作的效能,而适用于电动车或是电动巴士等各种形态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的车辆充电后就能行驶,尤其是小型车辆如轿车、休旅车或巴士车等已经初见成效,当小型车辆完成后,就开始研究大型车辆如公共汽车、大客车或游览车等是否也能充电后就能行驶,当然需要克服的是充电后所能行驶的里程数。
[0003]然而,当车辆开始使用充电后,该车辆内所设的电控装置就变得很重要,尤其是所有的电控装置几乎都需要电力才能操作,因此,如何控制电力输出给电控装置,以及进行操作电控装置就变得是一门很大的课题。
[0004]因此,本技术鉴于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种具有管理及控制操作的效能的车身控制系统,使用者可轻易操作组装,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一车辆、一控制平台、至少一主站车身控制器及至少一从站车身控制器的组合设计,该车辆设有至少一车用区域网络及至少一车身装置,该控制平台装设于该车辆内,该控制平台与车辆的车用区域网络连接,该主站车身控制器与该车辆的车用区域网络连接,该主站车身控制器通过该车用区域网络与该控制平台连接,该从站车身控制器与该主站车身控制器连接,该从站车身控制器与该车辆的车身装置连接,先由该控制平台发出至少一控制的开关信号,而控制平台所发出控制的开关信号通过该车用区域网络(CAN BUS)输送至该主站车身控制器,再输送至该从站车身控制器,再输送至该车身装置,使该车身装置能根据所接收到该控制平台所发出控制的开关信号来进行开启或关闭动作,且该车身装置将已完成的控制的开关信号输送至该从站车身控制器,再输送至该主站车身控制器,再输送至该控制平台内,以回报该车身装置已完成的控制的开关信号至该控制平台来显示开关状态,使具有管理及控制操作的效能,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控制系统,且该车身装置通过该从站车身控制器及该主站车身控制器来与该控制平台形成连接,以通过该控制平台来控制开关该车身装置,其中该车身装置为前车门、后车门、电子后视镜、司机灯、阅读灯、氛围灯、行李箱灯、走道灯、前换气扇、后换气扇、行李舱灯、麦克风、喇叭、前电视机或后电视机的其中任一种。而该控制平台具有二种实施方式,而第一种实施方式乃为该控制平台设有至少一车身装置的控制按键,该车身装置的控制按键为实体按键,该控制平台所发出至少一控制的开关信号由该至少一车身装置的控制按键来发出,而该控制平台设有至少一状态灯,且该状态灯与该车身装置的控制按键连接,以能显示该车身装置的控制按键的开关状态,另第二种实施方式乃为该控制平台设有一触控显示屏,该触控显示屏显示至少一车身装置的触
控键,该控制平台所发出至少一控制的开关信号由该至少一车身装置的触控键来发出,其中该车身装置的触控键为虚拟图像,而该控制平台设有至少一状态灯,且该状态灯为虚拟图像并配合该车身装置的触控键来设置,以能显示该车身装置的触控键的开关状态,使具有开关该车身装置的实施效能,进而增加整体的使用性。
[0007]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控制系统,该主站车身控制器设有一第一电源输入端、一直流电源降压电路及一第一微控制器,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该直流电源降压电路连接,该直流电源降压电路与该第一微控制器连接,该直流电源降压电路接收至少一钥匙开关信号、至少一车用区域网络通讯信号的其中任一信号,该钥匙开关信号具有电源开关信号,该车用区域网络通讯信号具有车用区域网络唤醒信号。且通过该主站车身控制器的第一微控制器(MCU)接收至少一钥匙开关信号、至少一车用区域网络(CANBUS)通讯信号、至少一机体温度监控信号的其中任一信号,其中通过该第一微控制器(MCU)来接收至少一钥匙开关信号并进行控制处理,并通过该车用区域网络(CAN BUS)通讯信号来进行信号传递。该主站车身控制器同时串接至少两个以上从站车身控制器。该从站车身控制器设有一第二电源输入端、一第一直流电源降压电路、一第二直流电源降压电路及一第二微控制器,该第二电源输入端与该第一直流电源降压电路连接,该第一直流电源降压电路与该第二直流电源降压电路连接,该第二直流电源降压电路与该第二微控制器连接。另外该主站车身控制器的第一微控制器(MCU)输出一从站车身控制器唤醒信号,以能进行唤醒该从站车身控制器;而该从站车身控制器的第二微控制器(MCU)接收至少一电压输入信号、至少一电阻输入信号、至少一开关输入信号、至少一车速脉冲输入信号、至少一转速脉冲输入信号、至少一位址线输入信号、至少一从站车身控制器温度侦测信号、至少一车用区域网络(CAN BUS)通讯信号的其中任一信号,以通过该第二微控制器(MCU) 来接收上述所列的信号并进行处理,进而增加整体的操作性。该从站车身控制器输出该车身装置所需电流至该车身装置。该车身装置进行开启或关闭动作后该车身装置将已完成的控制的开关信号输送至该从站车身控制器,该从站车身控制器将该车身装置已完成的控制的开关信号输送至该主站车身控制器,并通过该主站车身控制器将已完成的控制的开关信号通过该车用区域网络输送至该控制平台内。
[0008]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特点和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车辆内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车辆内驾驶座舱的架设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平台放大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的车身控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的主站车身控制器的架构示意图;
[0014]图6为本技术的从站车身控制器的架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0、车辆;11、车用区域网络(CAN BUS);12、车身装置;20、控制平台;201、控制的开关信号;21、触控显示屏;22、触控键;23、状态灯; 30、主站车身控制器;31、第一电源输入
端;32、直流电源降压电路;33、第一微控制器(MCU);34、机体温度监控信号;40、从站车身控制器;41、第二电源输入端;42、第一直流电源降压电路;43、第二直流电源降压电路; 44、第二微控制器(MCU);50、钥匙开关信号;501、电源开关信号;60、车用区域网络(CAN BUS)通讯信号;601、车用区域网络(CAN BUS)唤醒信号;70、从站车身控制器唤醒信号;81、半桥电源输出;82、电源输出; 83、C3信号输出;91、电压输入信号;92、电阻输入信号;93、开关输入信号;94、车速脉冲输入信号;95、转速脉冲输入信号;96、位址线输入信号; 97、从站车身控制器温度侦测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阅图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而本技术的车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车辆,该车辆设有至少一车用区域网络及至少一车身装置;一控制平台,该控制平台装设于该车辆内,该控制平台与车辆的车用区域网络连接,该控制平台发出至少一控制的开关信号;至少一主站车身控制器,该主站车身控制器与该车辆的车用区域网络连接,该主站车身控制器通过该车用区域网络与该控制平台连接,该主站车身控制器接收通过该车用区域网络所传递的该控制平台所发出控制的开关信号,再将该控制平台所发出控制的开关信号传递至从站车身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从站车身控制器,该从站车身控制器与该主站车身控制器连接,该从站车身控制器与该车辆的车身装置连接,该从站车身控制器接收通过该主站车身控制器所传递的该控制平台所发出控制的开关信号,再将该控制平台所发出控制的开关信号传递至该车身装置,该车身装置根据所接收到该控制平台所发出控制的开关信号进行开启或关闭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站车身控制器设有一第一电源输入端、一直流电源降压电路及一第一微控制器,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该直流电源降压电路连接,该直流电源降压电路与该第一微控制器连接,该直流电源降压电路接收至少一钥匙开关信号、至少一车用区域网络通讯信号的其中任一信号,该钥匙开关信号具有电源开关信号,该车用区域网络通讯信号具有车用区域网络唤醒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站车身控制器的第一微控制器接收至少一钥匙开关信号、至少一车用区域网络通讯信号、至少一机体温度监控信号的其中任一信号,该第一微控制器接收至少一钥匙开关信号并进行控制处理,并通过该车用区域网络通讯信号进行信号传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站车身控制器同时串接至少两个以上从站车身控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从站车身控制器设有一第二电源输入端、一第一直流电源降压电路、一第二直流电源降压电路及一第二微控制器,该第二电源输入端与该第一直流电源降压电路连接,该第一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公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