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023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包括基座、上摆杆、下摆杆、上电机、下电机、打磨头、第一弹性内夹绳以及第二弹性内夹绳;所述上摆杆与上固定座上的铰座铰接,所述下摆杆与下固定座上的铰座铰接;所述上电机位于上摆杆上并且转轴末端设置有上打磨座,所述下电机位于下摆杆上并且转轴末端设置有下打磨座,所述打磨头分别与上打磨座和下打磨座连接;所述上摆杆上还设置有上电磁铁,所述下摆杆上还设置有下电磁铁;所述第一弹性内夹绳和第二弹性内夹绳的两端均分别与上摆杆和下摆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内壁和外表面均需要打磨的圆筒形金属件进行双面打磨,代替人工手动打磨,避免损伤操作人员的听力系统,提升打磨速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用于钢铁熔炉设备的圆筒形金属件在完成生产加工后,为了提升金属件的表面光泽性,需要对金属件的内壁和外表面进行打磨操作。
[0003]针对圆筒形金属件外圆周表面的打磨操作,尚可使用自动化打磨设备来进行,但是,针对圆筒形金属件内壁的打磨,往往需要人工手持便携式打磨装置来进行人工打磨。
[0004]人工手持打磨装置来对圆筒形金属件的内壁进行打磨,无疑会消耗较多的人力劳动,并且圆筒形金属件内部的噪声回音会严重损伤操作人员的听觉系统,同时人工打磨的速度较慢,制约整体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
[0006]设计一种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可由机械手带动,对内壁和外表面均需要打磨的圆筒形金属件进行内壁和外表面的双面同时打磨,代替人工手动打磨,克服现有打磨设备无法针对产品内壁面进行打磨的缺陷,避免损伤操作人员的听力系统,同时提升打磨的速度。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包括基座、上摆杆、下摆杆、上电机、下电机、打磨头、第一弹性内夹绳以及第二弹性内夹绳;所述基座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螺杆和下螺杆,所述上螺杆上设置有上固定座,所述下螺杆上设置有下固定座,所述上摆杆与上固定座上的铰座铰接,所述下摆杆与下固定座上的铰座铰接;所述上电机位于上摆杆上并且转轴末端设置有上打磨座,所述下电机位于下摆杆上并且转轴末端设置有下打磨座,所述打磨头分别与上打磨座和下打磨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摆杆上还设置有上电磁铁,所述下摆杆上还设置有下电磁铁;所述第一弹性内夹绳和第二弹性内夹绳的两端均分别与上摆杆和下摆杆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上电机位于上浮动块上,并且上电机的转轴贯穿上浮动块,所述上浮动块与上摆杆活动连接;所述下电机位于下浮动块上,并且下电机的转轴贯穿下浮动块,所述下浮动块与下摆杆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上浮动块具体通过轴和弹簧与上摆杆的通槽侧壁活动连接;所述下浮动块具体通过轴和弹簧与下摆杆的通槽侧壁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上打磨座和下打磨座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电磁铁具体位于上摆杆的末端,所述下电磁铁具体位于下摆杆的末端,并且上电磁铁和下电磁铁的位置相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内夹绳的两端分别位于靠近上打磨座和下打磨座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弹性内夹绳位于第一弹性内夹绳与基座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内夹绳的弹性系
数小于第二弹性内夹绳。
[0013]优选的,所述上螺杆和下螺杆同轴设置,所述上固定座通过螺母锁紧固定在上螺杆上,所述下固定座通过螺母锁紧固定在下螺杆上;所述基座远离第一弹性内夹绳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可由机械手带动,通过上摆杆、下摆杆、上电机、下电机、上浮动块、下浮动块、上电磁铁、下电磁铁、打磨头、第一弹性内夹绳以及第二弹性内夹绳的综合利用,可对内壁和外表面均需要打磨的圆筒形金属件进行内壁和外表面的双面同时打磨,电磁铁与弹性内夹绳可驱动摆杆,使打磨头紧贴金属件产品的内壁和外表面,从而代替人工手动打磨,节省人工成本,克服现有打磨设备无法针对产品内壁面进行打磨的缺陷,避免损伤操作人员的听力系统,同时提升打磨的速度,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又一视角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的正视视角实际受力示意图。
[0019]图中:1、基座;2、连接杆;3、上螺杆;4、下螺杆;5、上摆杆;6、下摆杆;7、上电机;8、下电机;9、上浮动块;10、下浮动块;11、上电磁块;12、下电磁铁;13、上打磨座;14、下打磨座;15、打磨头;16、第一弹性内夹绳;17、第二弹性内夹绳;18、上固定座;19、下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参考图1至图4,一种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包括基座1、上摆杆5、下摆杆6、上电机7、下电机8、打磨头15、第一弹性内夹绳16以及第二弹性内夹绳17;所述基座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螺杆3和下螺杆4,所述上螺杆3上设置有上固定座18,上固定座18位置可调节,所述下螺杆4上设置有下固定座19,下固定座19位置可调节,所述上摆杆5与上固定座18上的铰座铰接,上摆杆5可相对于上固定座18翻转,所述下摆杆6与下固定座19上的铰座铰接,下摆杆6可相对于下固定座19翻转;所述上电机7位于上摆杆5上并且转轴末端设置有上打磨座13,上电机7用于驱动上打磨座13高速旋转,所述下电机8位于下摆杆6上并且转轴末端设置有下打磨座14,下电机8用于驱动下打磨座14高速旋转,所述打磨头15分别与上打磨座13和下打磨座14可拆卸式连接,打磨头15用于起打磨作用,打磨头15可更换;所述上摆杆5上还设置有上电磁铁11,所述下摆杆6上还设置有下电磁铁12,上电磁铁11和下电磁铁12分别用于驱动上摆杆5、下摆杆6翻转,实现内夹;所述第一弹性内夹绳16和第二弹性内夹绳17的两端均分别与上摆杆5和下摆杆6连接,第一弹性内夹绳16和第二弹性内夹绳17均用于拉动上摆杆5、下摆杆6,实现内夹。
[0022]所述上电机7位于上浮动块9上,并且上电机7的转轴贯穿上浮动块9,所述上浮动
块9与上摆杆5活动连接,上浮动块9可相对于上摆杆5小角度翻转;所述下电机8位于下浮动块10上,并且下电机8的转轴贯穿下浮动块10,所述下浮动块10与下摆杆6活动连接,下浮动块10可相对于下摆杆6小角度翻转。
[0023]所述上浮动块9具体通过轴和弹簧与上摆杆5的通槽侧壁活动连接,弹簧用于实现上浮动块9的自动复位;所述下浮动块10具体通过轴和弹簧与下摆杆6的通槽侧壁活动连接,弹簧用于实现下浮动块10的自动复位。
[0024]所述上打磨座13和下打磨座14的位置相对应,分别对应金属件产品的额你比磨光和外表面的磨光;所述上电磁铁11具体位于上摆杆5的末端,所述下电磁铁12具体位于下摆杆6的末端,并且上电磁铁11和下电磁铁12的位置相对应,上电磁铁11和下电磁铁12均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磁力,此为现有成熟技术。
[0025]所述第一弹性内夹绳16的两端分别位于靠近上打磨座13和下打磨座14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弹性内夹绳17位于第一弹性内夹绳16与基座1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内夹绳16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弹性内夹绳17,金属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上摆杆(5)、下摆杆(6)、上电机(7)、下电机(8)、打磨头(15)、第一弹性内夹绳(16)以及第二弹性内夹绳(17);所述基座(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螺杆(3)和下螺杆(4),所述上螺杆(3)上设置有上固定座(18),所述下螺杆(4)上设置有下固定座(19),所述上摆杆(5)与上固定座(18)上的铰座铰接,所述下摆杆(6)与下固定座(19)上的铰座铰接;所述上电机(7)位于上摆杆(5)上并且转轴末端设置有上打磨座(13),所述下电机(8)位于下摆杆(6)上并且转轴末端设置有下打磨座(14),所述打磨头(15)分别与上打磨座(13)和下打磨座(14)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摆杆(5)上还设置有上电磁铁(11),所述下摆杆(6)上还设置有下电磁铁(12);所述第一弹性内夹绳(16)和第二弹性内夹绳(17)的两端均分别与上摆杆(5)和下摆杆(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件伸入内夹式双面磨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机(7)位于上浮动块(9)上,并且上电机(7)的转轴贯穿上浮动块(9),所述上浮动块(9)与上摆杆(5)活动连接;所述下电机(8)位于下浮动块(10)上,并且下电机(8)的转轴贯穿下浮动块(10),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承伟金博雄山蒙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山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