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15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直线移动模组,固定支架上架设有装配流道,装配流道一侧设有杆件推动机构,装配流道前端分别设置有杆件上料台和内圈上料台,直线移动模组上设有L形挂板,L形挂板上设有拨料机构,拨料机构包括顶升气缸和手指气缸,手指气缸活塞端连接有两个限位拨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直线移动模组、装配流道、杆件推动机构和拨料机构的组合结构,实现了拉杆和内圈精准上料,定位准确,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杆端关节轴承生产
,具体涉及为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杆端轴承又称杆端关节轴承,属于轴承中的关节轴承,而杆端关节轴承其由杆端部和轴承部构成,而轴承部上也设置有凸起,即轴承部上额外设置有拉杆;
[0003]由于杆端关节轴承结构带有拉杆,内圈和外圈无法一次装配成型,因此,现有的装配方式是先将外圈和拉杆进行装配,再将内圈压入,进行二次装配,但是装有外圈的拉杆部分无法通过输送机构进行固定,在输送线上传送时随着振动和移动速度会左右滑动,无法定位,只能通过人工进行逐个上料,再作二次装配,这种装配方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增加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直线移动模组,所述固定支架上架设有装配流道,所述装配流道一侧设有杆件推动机构,所述装配流道前端分别设置有杆件上料台和内圈上料台,所述直线移动模组上设有L形挂板,所述L形挂板上设有拨料机构,所述拨料机构包括顶升气缸和手指气缸,所述手指气缸活塞端连接有两个限位拨片。
[0006]优选的,所述装配流道上开设有杆件限位槽,所述杆件限位槽内开设有移料滑槽,两个所述限位拨片与所述移料滑槽相对应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杆件推动机构包括U形卡块,所述U形卡块一端设有限位推板和推动气缸。
[0008]优选的,所述内圈上料台与所述装配流道之间具有倾斜角度,所述装配流道上设有与所述内圈上料台相对应的卡料板。
[0009]优选的,所述L形挂板靠近所述手指气缸的一侧设有导向滑轨,所述手指气缸与所述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L形挂板上还设有定位垫板。
[0010]优选的,所述顶升气缸位于所述手指气缸一侧,所述顶升气缸活塞端与所述定位垫板抵触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杆件上料台、所述内圈上料台均与所述装配流道相连通。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采用直线移动模组、装配流道、杆件推动机构和拨料机构的组合结构,实现了拉杆和内圈精准上料,定位准确,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装配流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固定支架,2

直线移动模组,3

装配流道,31

杆件限位槽,32

移料滑槽,4

杆件推动机构,41

U形卡块,42

限位推板,43

推动气缸,5

杆件上料台,6

内圈上料台,7

L形挂板,8

拨料机构,81

顶升气缸,82

手指气缸,83

限位拨片,9

卡料板,10

导向滑轨,11

定位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参考图1

4所示,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包括固定支架1和直线移动模组2,固定支架1上架设有装配流道3,用于接收杆件和内圈,装配流道3一侧设有杆件推动机构4,用于拉杆件推入上料,装配流道3前端分别设置有杆件上料台5和内圈上料台6,杆件上料台5和内圈上料台6分别用于拉杆件、内圈上料,并且杆件上料台5位于装配流道3前端,内圈上料台6位于装配流道3后端,内圈上料台6与装配流道3相交叉位置为装配工位,直线移动模组2上设有L形挂板7,L形挂板7上设有拨料机构8,拨料机构8通过直线移动模组2将拉杆件推送到装配工位,拨料机构8包括顶升气缸81和手指气缸82,手指气缸82活塞端连接有两个限位拨片83,顶升气缸81将限位拨片83向上插入拉杆件的外圈内,并且通过手指气缸82进行内撑限位。
[0020]装配流道3上开设有杆件限位槽31,用于固定拉杆件,防止其进入装配流道3后向两侧滑动或倾斜,便于杆件推动机构4平稳推出,杆件限位槽31内开设有移料滑槽32,两个限位拨片83与移料滑槽32相对应设置,移料滑槽32为通槽,便于限位拨片83从下端顶升进入并来回移动。
[0021]杆件推动机构4包括U形卡块41,U形卡块41一端设有限位推板42和推动气缸43,U形卡块41卡入拉杆件后端,通过推动气缸43沿装配流道3向装配工位处输送。
[0022]内圈上料台6与装配流道3之间具有倾斜角度,内圈通过倾斜角度自动下落,逐个上料,装配流道3上设有与内圈上料台6相对应的卡料板9,内圈落入装配流道2后,前端通过卡料板9限制定位。
[0023]L形挂板7靠近手指气缸82的一侧设有导向滑轨10,手指气缸82与导向滑轨10滑动连接,手指气缸82经顶升气缸81作用后沿导向滑轨10上下移动,L形挂板7上还设有定位垫板11。
[0024]顶升气缸81位于手指气缸82一侧,顶升气缸81活塞端与定位垫板11抵触连接。
[0025]杆件上料台5、内圈上料台6均与装配流道3相连通。
[0026]本结构中安装于冲压设备一侧,其中杆件上料台5和内圈上料台6均与自动输送线接驳;
[0027]首先拉杆件从杆件上料台5进入装配流道3内,通过杆件推动机构4向拨料机构8处推出,通过拨料机构8中的顶升气缸81将手指气缸82向上顶起,使得两个拨片83插入拉杆件的外圈中,并启动手指气缸82,两个拨片83向外撑开,拉杆件的外圈内壁夹紧,随后启动直线移动模组2,带动拨料机构8和拉杆件移动到装配工位处,此时内圈开始上料;
[0028]内圈通过内圈上料台6的倾斜角度自动落下,逐个进入装配流道3内,并通过卡料板9定位后保持在拉杆件的外圈上端位置,最后通过冲压设备将其压入,完成装配;
[0029]拨料机构8移出杆件后,杆件推动机构4复位,让出入料口,下一个拉杆件继续上料。
[0030]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包括固定支架(1)和直线移动模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上架设有装配流道(3),所述装配流道(3)一侧设有杆件推动机构(4),所述装配流道(3)前端分别设置有杆件上料台(5)和内圈上料台(6),所述直线移动模组(2)上设有L形挂板(7),所述L形挂板(7)上设有拨料机构(8),所述拨料机构(8)包括顶升气缸(81)和手指气缸(82),所述手指气缸(82)活塞端连接有两个限位拨片(8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流道(3)上开设有杆件限位槽(31),所述杆件限位槽(31)内开设有移料滑槽(32),两个所述限位拨片(83)与所述移料滑槽(32)相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自动组装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推动机构(4)包括U形卡块(41),所述U形卡块(41)一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承伟金博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山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