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49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料机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本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包括轨道,所述轨道的顶壁设置有加料车,所述加料车内腔左右侧壁的上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壁设置有第一电机,本新型方案能够通过设置轨道、加料车和安装架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原料进行均匀的搅拌混合,避免纤维材料与渗透溶液混合浸泡不均匀,有利于进行预处理;通过设置密封盖、升降块和挡块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加料完毕后加料车进行放行,有利于对指定加料车进行排料,便于进行加料作业,避免原料洒落到地面。地面。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加料机构
,具体为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复合保温涂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某些纤维性材料通过渗透剂对其预处理,以使其增加分散性、柔韧性和表面活性,其中产生更多的极性胶囊束,从而增加复合材料的稠度,保水性和结合力。
[0003]过去的预处理方法是在主要生产设备搅拌机旁边建两个较大的水泥槽,在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加入一定比例的渗透剂融入其中;然后将需要预处理的纤维材料放入该溶液中浸泡八小时以上备用,一个池子可以分十次搅拌用量,生产时,工人用铁锨一锨一锨地将预处理好的纤维材料,连同溶液投入到搅拌机中,与其他材料一起进行搅拌,这种操作方法,笨拙落后,工人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其投入全靠人为掌握,预处理过程中纤维材料和渗透溶液混合浸泡不均匀,对产品质量有影响,且溶液和纤维进行人工加料时常会洒落到地面,影响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有效的解决了工人劳动强度大,纤维材料和渗透溶液的剂量不准确,而且溶液和纤维时常会洒落到地面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包括轨道,所述轨道的顶壁设置有加料车,所述加料车内腔左右侧壁的上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壁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贯穿安装架的底壁并延伸至加料车的内腔,所述转杆的外壁设置有作用杆,所述作用杆底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壁均匀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均贯穿作用杆的顶壁并设置有齿轮,所述加料车内壁的上侧设置有齿环,所述齿轮均与所述齿环相啮合,所述转杆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叶,所述螺旋叶位于所述作用杆的下侧,所述加料车的底部设置有排料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排料机构包括升降块,所述升降块设置于所述加料车的底壁,所述升降块的顶端贯穿加料车内腔的底部并设置密封盖,所述加料车的底壁开设有加料口,所述密封盖位于所述加料口的上侧,所述轨道的顶壁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顶壁呈倾斜设置,所述轨道的底壁开设有与所述加料口相匹配的漏口。
[0007]优选的,所述轨道的顶壁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顶端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挡块右侧壁的上侧。
[0008]优选的,所述轨道的顶壁开设有滑槽,所述调节块的底端位于所述滑槽的内腔。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块的底端设置有顶升块,所述顶升块的顶壁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设置于所述加料车的底壁,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弹簧的内腔。
[0010]优选的,所述顶升块的底壁设置有转轮,所述顶升块底壁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通过设置轨道、加料车和安装架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原料进行均匀的搅拌混合,避免纤维材料与渗透溶液混合浸泡不均匀,有利于进行预处理;
[0013]2、该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通过设置密封盖、升降块和挡块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加料完毕后加料车进行放行,有利于对指定加料车进行排料,便于进行加料作业,避免原料洒落到地面;
[0014]3、该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通过设置弹簧,顶升块和挡块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加料口进行密封,避免原料泄露污染环境,有利于进行保温材料的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加料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0020]图中:100、轨道;101、加料车;102、安装架;103、第一电机;104、转杆;105、作用杆;106、搅拌杆;107、搅拌叶;108、齿轮;109、齿环;110、螺旋叶;111、排料机构;112、升降块;113、密封盖;114、挡块;115、第二电机;116、螺纹杆;117、调节块;118、连杆;119、顶升块;120、弹簧;121、转轮;12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轨道100的顶壁设置有加料车101,加料车101内腔左右侧壁的上侧设置有安装架102,安装架102的顶壁设置有第一电机103,第一电机103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104,转杆104的底端贯穿安装架102的底壁并延伸至加料车101的内腔,转杆104的外壁设置有作用杆105,作用杆105底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106,搅拌杆106的外壁均匀设置有搅拌叶107,搅拌杆106的顶端均贯穿作用杆105的顶壁并设置有齿轮108,加料车101内壁的上侧设置有齿环109,齿轮108均与齿环109相啮合,转杆104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叶110,螺旋叶110位于作用杆105的下侧,加料车101的底部设置有排料机构111;将材料投入加料车101的内腔
进行预处理,通过第一电机103带动转杆104旋转,通过转杆104带动作用杆105旋转,通过作用杆105带动搅拌杆106旋转,通过搅拌杆106带动齿轮108旋转,通过齿轮108在齿环109的内壁进行移动可以使齿轮108进行自转,通过齿轮108自转带动搅拌杆106进行自转,通过搅拌杆106带动搅拌叶107旋转,通过搅拌叶107对加料车101内腔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通过转杆104带动螺旋叶110旋转,通过螺旋叶110带动底部的原料进行升降混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原料进行均匀的搅拌混合,避免纤维材料与渗透溶液混合浸泡不均匀,有利于进行预处理,排料机构111包括升降块112,升降块112设置于加料车101的底壁,升降块112的顶端贯穿加料车101内腔的底部并设置密封盖113,加料车101的底壁开设有加料口,密封盖113位于加料口的上侧,轨道100的顶壁设置有挡块114,挡块114的顶壁呈倾斜设置,轨道100的底壁开设有与加料口相匹配的漏口;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包括轨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00)的顶壁设置有加料车(101),所述加料车(101)内腔左右侧壁的上侧设置有安装架(102),所述安装架(102)的顶壁设置有第一电机(103),所述第一电机(103)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104),所述转杆(104)的底端贯穿安装架(102)的底壁并延伸至加料车(101)的内腔,所述转杆(104)的外壁设置有作用杆(105),所述作用杆(105)底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106),所述搅拌杆(106)的外壁均匀设置有搅拌叶(107),所述搅拌杆(106)的顶端均贯穿作用杆(105)的顶壁并设置有齿轮(108),所述加料车(101)内壁的上侧设置有齿环(109),所述齿轮(108)均与所述齿环(109)相啮合,所述转杆(104)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叶(110),所述螺旋叶(110)位于所述作用杆(105)的下侧,所述加料车(101)的底部设置有排料机构(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线用纤维材料预处理加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机构(111)包括升降块(112),所述升降块(112)设置于所述加料车(101)的底壁,所述升降块(112)的顶端贯穿加料车(101)内腔的底部并设置密封盖(113),所述加料车(101)的底壁开设有加料口,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涛刘斌刘锡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启明环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