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碳化硅MOSFET结构的智能测热芯片及其版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31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碳化硅MOSFET结构的智能测热芯片及其版图结构,所述芯片包括:源极、栅极、阴极、栅氧化层、第一N+注入区、第一P+注入区、第二P+注入区、第二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新型碳化硅MOSFET结构的智能测热芯片及其版图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新型碳化硅MOSFET结构的智能测热芯片及其版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碳化硅(SiC)材料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具有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率、高热导率等优点,成为实现高压、高频、高温应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理想选择。基于其优异的物理特性及电特性,碳化硅材料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SiC MOSFET是一种代表性功率器件。
[0003]但是SiC MOSFET工作在大电流条件下,发热显著,会影响其可靠性,现有技术中的碳化硅MOSFET器件,仍无法克服温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新型碳化硅MOSFET结构的智能测热芯片及其版图结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基于新型碳化硅MOSFET结构的智能测热芯片,所述芯片包括:源极(1)、栅极(2)、阴极(3)、栅氧化层(4)、第一N+注入区(5)、第一P+注入区(6)、第二P+注入区(7)、第二P

阱区(8)、第一P

阱区(9)、第二N+注入区(10)、N

外延区(11)、N+衬底区(12)、漏极(13)、钝化层(14)、源极接触(15)、N+源区(16)和漏极接触(17);其中,所述漏极接触(17)位于所述漏极(13)的上方;所述N+衬底区(12)位于所述漏极接触(17)的上方;所述N

外延区(11)位于所述N+衬底区(12)的上方;所述第一P

阱区(9)包括左侧第一P

阱区和右侧第一P

阱区;所述左侧第一P

阱区嵌于所述N

外延区(11)的左侧上方;所述右侧第一P

阱区嵌于所述N

外延区(11)的右侧上方;所述左侧第一P

阱区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嵌有第一P+注入区(6)和第一N+注入区(5);所述右侧第一P

阱区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嵌有N+源区(16)和第一P+注入区(6);所述第二P

阱区(8)和所述第二N+注入区(10)位于所述左侧第一P

阱区和右侧第一P

阱区的中间,且从左到右依次嵌于所述N

外延区(11)的上方;所述第二P+注入区(7)嵌于所述第二P

阱区(8)的上方;所述栅氧化层(4)位于所述第二P

阱区(8)、所述第一P

阱区(9)、所述第二N+注入区(10)的上方;所述源极接触(15)位于所述栅氧化层(4)的两侧;所述钝化层(14)位于所述栅氧化层(4)的上方;所述源极(1)包括第一源级、第二源级和第三源级;所述源级(1)结构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其中,水平部分的宽度大于竖直部分的宽度;所述第一源级和第二源级的竖直部分分别嵌于所述钝化层(14)的两侧,其水平部分位于所述钝化层(14)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源级和第二源级的竖直部分分别位于源极接触(15)的上方;所述阴极(3)和所述第三源级的竖直部分从左到右依次嵌于所述栅氧化层(4)和钝化层(14)中;所述阴极(3)位于所述第二P

阱区(8)的上方,所述第三源级位于所述第二N+注入区(10)的上方;且所述阴极(3)和所述第三源级位于所述第一源级和所述第二源级之间;所述栅极(2)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所述第一栅极位于所述栅氧化层(4)的
上方,嵌于所述钝化层(14)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源级和阴极(3)之间;所述第二栅极位于所述栅氧化层(4)的上方,嵌于所述钝化层(14)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二源级和第三源级之间;所述源极(1)、所述阴极(3)、所述第二P+注入区(7)、所述第二P

阱区(8)、所述第二N+注入区(10)和所述N

外延区(11)构成PIN二极管的元胞;所述源极(1)、所述栅极(2)、所述栅氧化层(4)、所述第一N+注入区(5)、所述第一P+注入区(6)、所述第一P

阱区(9)、所述N

外延区(11)、所述N+衬底区(12)、所述漏极(13)和所述N+源区(16)构成MOSFET元胞区。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源极(1)、所述第一P+注入区(6)、所述第一N+注入区(5)和所述第二N+注入区(10)的界面为欧姆接触。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阴极(3)和第二P+注入区(7)的界面为欧姆接触。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能够在碳化硅MOSFET结构中集成PIN二极管,通过PIN二极管对芯片温度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0010]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新型碳化硅MOSFET结构的智能测热芯片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新型碳化硅MOSFET结构的智能测热芯片的版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4]实施例一
[0015]请参见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新型碳化硅MOSFET结构的智能测热芯片结构示意图,所述芯片包括:源极(1)、栅极(2)、阴极(3)、栅氧化层(4)、第一N+注入区(5)、第一P+注入区(6)、第二P+注入区(7)、第二P

阱区(8)、第一P

阱区(9)、第二N+注入区(10)、N

外延区(11)、N+衬底区(12)、漏极(13)、钝化层(14)、源极接触(15)、N+源区(16)和漏极接触(17)。
[0016]所述漏极接触(17)位于所述漏极(13)的上方。
[0017]所述N+衬底区(12)位于所述漏极接触(17)的上方。
[0018]所述N

外延区(11)位于所述N+衬底区(12)的上方。
[0019]所述第一P

阱区(9)包括左侧第一P

阱区和右侧第一P

阱区。
[0020]所述左侧第一P

阱区嵌于所述N

外延区(11)的左侧上方。
[0021]所述右侧第一P

阱区嵌于所述N

外延区(11)的右侧上方。
[0022]所述左侧第一P

阱区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嵌有第一P+注入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型碳化硅MOSFET结构的智能测热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源极(1)、栅极(2)、阴极(3)、栅氧化层(4)、第一N+注入区(5)、第一P+注入区(6)、第二P+注入区(7)、第二P

阱区(8)、第一P

阱区(9)、第二N+注入区(10)、N

外延区(11)、N+衬底区(12)、漏极(13)、钝化层(14)、源极接触(15)、N+源区(16)和漏极接触(17);其中,所述漏极接触(17)位于所述漏极(13)的上方;所述N+衬底区(12)位于所述漏极接触(17)的上方;所述N

外延区(11)位于所述N+衬底区(12)的上方;所述第一P

阱区(9)包括左侧第一P

阱区和右侧第一P

阱区;所述左侧第一P

阱区嵌于所述N

外延区(11)的左侧上方;所述右侧第一P

阱区嵌于所述N

外延区(11)的右侧上方;所述左侧第一P

阱区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嵌有第一P+注入区(6)和第一N+注入区(5);所述右侧第一P

阱区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嵌有N+源区(16)和第一P+注入区(6);所述第二P

阱区(8)和所述第二N+注入区(10)位于所述左侧第一P

阱区和右侧第一P

阱区的中间,且从左到右依次嵌于所述N

外延区(11)的上方;所述第二P+注入区(7)嵌于所述第二P

阱区(8)的上方;所述栅氧化层(4)位于所述第二P

阱区(8)、所述第一P

阱区(9)、所述第二N+注入区(10)的上方;所述源极接触(15)位于所述栅氧化层(4)的两侧;所述钝化层(14)位于所述栅氧化层(4)的上方;所述源极(1)包括第一源级、第二源级和第三源级;所述源级(1)结构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其中,水平部分的宽度大于竖直部分的宽度;所述第一源级和第二源级的竖直部分分别嵌于所述钝化层(14)的两侧,其水平部分位于所述钝化层(14)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源级和第二源级的竖直部分分别位于源极接触(15)的上方;所述阴极(3)和所述第三源级的竖直部分从左到右依次嵌于所述栅氧化层(4)和钝化层(14)中;所述阴极(3)位于所述第二P

阱区(8)的上方,所述第三源级位于所述第二N+注入区(10)的上方;且所述阴极(3)和所述第三源级位于所述第一源级和所述第二源级之间;所述栅极(2)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所述第一栅极位于所述栅氧化层(4)的上方,嵌于所述钝化层(14)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源级和阴极(3)之间;所述第二栅极位于所述栅氧化层(4)的上方,嵌于所述钝化层(14)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二源级和第三源级之间;所述源极(1)、所述阴极(3)、所述第二P+注入区(7)、所述第二P

阱区(8)、所述第二N+注入区(10)和所述N

外延区(11)构成PIN二极管的元胞;所述源极(1)、所述栅极(2)、所述栅氧化层(4)、所述第一N+注入区(5)、所述第一P+注入区(6)、所述第一P

阱区(9)、所述N

外延区(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艳静詹欣斌江希袁嵩弓小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