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08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包括上砂模、下砂模、进料通道、分流通道、上辅助槽、下辅助槽、出料通道,所述下砂模内设有一个模腔,模腔开口向上,所述上砂模由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组成,第一模体放置在下砂模上,第一模体将模腔遮住,所述第一模体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模体,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模体呈圆柱形,第二模体压在模腔的底壁上,上砂模和下砂模的组合体形成一个浇注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出料通道设置在浇注空腔的底部,使得铁水可自下向上平缓的灌满浇注空腔,浇注空腔不易受损,同时铁水不易氧化,便于排气,铸件不易产生夹渣、夹砂、缩松等缺陷,有效的保证了铸件的质量。有效的保证了铸件的质量。有效的保证了铸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的
,特别是风电大型轴承座的


技术介绍

[0002]风电大型轴承座一般通过浇注的方式进行生产,其对铸件质量要求极高,不允许有夹渣、夹砂、缩松等缺陷。现有的浇注结构浇注出的铸件容易产生夹渣、夹砂、缩松等缺陷,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能够使铁水不易破坏浇注空腔,不易产生夹渣、夹砂、缩松等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包括上砂模、下砂模、进料通道、分流通道、上辅助槽、下辅助槽、出料通道,所述下砂模内设有一个模腔,模腔开口向上,所述上砂模由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组成,第一模体放置在下砂模上,第一模体将模腔遮住,所述第一模体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模体,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模体呈圆柱形,第二模体压在模腔的底壁上,上砂模和下砂模的组合体形成一个浇注空腔,所述第二模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上辅助槽,上辅助槽绕着第二模体的轴线围成一圈,所述上砂模上设有一个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进料口位于上砂模的顶端,进料通道的出料口位于第二模体的底端,进料通道的出料口通过分流通道与每个上辅助槽相连通,所述模腔的底壁上设有若干个与上辅助槽一一对应的下辅助槽,上辅助槽罩住相对应的下辅助槽,下辅助槽的底部设有一个出料通道,出料通道呈U形,出料通道的出料端位于模腔的底壁上且与浇注空腔相连通。
[0005]作为优选,所述进料通道为一个竖直设置的圆柱形通道,模腔的底壁上设有一个缓冲槽,缓冲槽呈倒置的球冠形,缓冲槽的顶端直径与进料通道的内径相筒,缓冲槽与进料通道同轴。
[0006]作为优选,所述模腔的底壁上设有一个定位槽,第二模体的底端嵌入定位槽内。
[0007]作为优选,所述出料通道为陶瓷管。
[0008]作为优选,所述浇注空腔的侧壁、顶壁、底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冷铁。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体上设有若干个与浇注空腔相连通的通气孔。
[0010]作为优选,所述分流通道由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组成,进料通道的出料端连有若干个径向分布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为一个与进料通道同轴的环形槽,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连通,第二通道的外侧设有若干个与上辅助槽一一对应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相对应的上辅助槽相连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陶瓷过滤网。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出料通道设置在浇注空腔的底部,使得铁水可自下向上平缓的灌满浇注空腔,浇注空腔不易受损,同时铁水不易氧化,便于排气,铸件不
易产生夹渣、夹砂、缩松等缺陷,有效的保证了铸件的质量。
[0013]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的第二模体仰视图。
[0016]图中:1

上砂模、2

下砂模、3

分流通道、10

进料通道、11

第一模体、12

第二模体、15

上辅助槽、20

缓冲槽、21

浇注空腔、22

定位槽、23

冷铁、25

下辅助槽、26

出料通道、31

第一通道、32

第二通道、33

第三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包括上砂模1、下砂模2、进料通道10、分流通道3、上辅助槽15、下辅助槽25、出料通道26,所述下砂模2内设有一个模腔,模腔开口向上,所述上砂模1由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组成,第一模体11放置在下砂模2上,第一模体11将模腔遮住,所述第一模体11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模体12,第二模体12与第一模体11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模体12呈圆柱形,第二模体12压在模腔的底壁上,上砂模1和下砂模2的组合体形成一个浇注空腔21,所述第二模体12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上辅助槽15,上辅助槽15绕着第二模体12的轴线围成一圈,所述上砂模1上设有一个进料通道10,进料通道10的进料口位于上砂模1的顶端,进料通道10的出料口位于第二模体12的底端,进料通道10的出料口通过分流通道3与每个上辅助槽15相连通,所述模腔的底壁上设有若干个与上辅助槽15一一对应的下辅助槽25,上辅助槽15罩住相对应的下辅助槽25,下辅助槽25的底部设有一个出料通道26,出料通道26呈U形,出料通道26的出料端位于模腔的底壁上且与浇注空腔21相连通,所述进料通道10为一个竖直设置的圆柱形通道,模腔的底壁上设有一个缓冲槽20,缓冲槽20呈倒置的球冠形,缓冲槽20的顶端直径与进料通道10的内径相筒,缓冲槽20与进料通道10同轴,所述模腔的底壁上设有一个定位槽22,第二模体12的底端嵌入定位槽22内,所述出料通道26为陶瓷管,所述浇注空腔21的侧壁、顶壁、底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冷铁23,所述第一模体11上设有若干个与浇注空腔21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分流通道3由第一通道31、第二通道32、第三通道33组成,进料通道10的出料端连有若干个径向分布的第一通道31,第二通道32为一个与进料通道10同轴的环形槽,第一通道31与第二通道32相连通,第二通道32的外侧设有若干个与上辅助槽15一一对应的第三通道33,第三通道33与相对应的上辅助槽15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1内设有陶瓷过滤网。
[0018]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
[0019]本专利技术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出料通道26设置在浇注空腔21的底部,使得铁水可自下向上平缓的灌满浇注空腔21,浇注空腔21不易受损,同时铁水不易氧化,便于排气,铸件不易产生夹渣、夹砂、缩松等缺陷,有效的保证了铸件的质量。
[0020]上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专利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砂模(1)、下砂模(2)、进料通道(10)、分流通道(3)、上辅助槽(15)、下辅助槽(25)、出料通道(26),所述下砂模(2)内设有一个模腔,模腔开口向上,所述上砂模(1)由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组成,第一模体(11)放置在下砂模(2)上,第一模体(11)将模腔遮住,所述第一模体(11)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模体(12),第二模体(12)与第一模体(11)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模体(12)呈圆柱形,第二模体(12)压在模腔的底壁上,上砂模(1)和下砂模(2)的组合体形成一个浇注空腔(21),所述第二模体(12)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上辅助槽(15),上辅助槽(15)绕着第二模体(12)的轴线围成一圈,所述上砂模(1)上设有一个进料通道(10),进料通道(10)的进料口位于上砂模(1)的顶端,进料通道(10)的出料口位于第二模体(12)的底端,进料通道(10)的出料口通过分流通道(3)与每个上辅助槽(15)相连通,所述模腔的底壁上设有若干个与上辅助槽(15)一一对应的下辅助槽(25),上辅助槽(15)罩住相对应的下辅助槽(25),下辅助槽(25)的底部设有一个出料通道(26),出料通道(26)呈U形,出料通道(26)的出料端位于模腔的底壁上且与浇注空腔(21)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大型轴承座铸件的伞形铁水浇道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10)为一个竖直设置的圆柱形通道,模腔的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赵仁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坤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