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899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装置,在磨煤机上的每一条从分离器(01)向上到混合器(02)再到每一个主粉管(03)的风粉主管道上并联设置有至少一条旁路管道;或者直接通过两路流动方向相反的旁路管道将每一个混合器(02)上方的主粉管(03)连通,所述的旁路管道的直径明显小于主管道的直径;所述的旁路管道上安装有引射器(04),通过引射器(04)的抽吸作用以实现各管道间粉体浓度的平衡。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方法,首先设置好旁路结构;然后在每个旁路管道上连接引射器(04),通过引射器的抽吸作用以实现各管道粉体浓度的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煤粉调平更高效且稳定的有益效果。煤粉调平更高效且稳定的有益效果。煤粉调平更高效且稳定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粉系统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燃煤电厂直吹式制粉系统磨煤机出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太阳能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在未来将成为主体电源,但新能源电力由于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间歇性而无法提供稳定的电量,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大力发展储能外,可将稳定可靠的煤电作为调峰电源,发挥其兜底保障作用和承担应急备用电源以服务新能源电力系统。煤电的灵活性改造是实现煤电机组调峰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灵活性改造的过程中,锅炉燃烧的稳定对机组调峰的低限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机组负荷的降低,锅炉燃烧负荷也需降低,这意味着进入炉膛的空气和煤粉将减少,负荷越低,空气和煤粉就减少越多,这时燃烧的热量可能不足以维持整个炉膛的热稳定,造成炉膛灭火,进而机组停机。因此在降负荷的过程中,煤粉是维持燃烧的关键,这里既包含煤粉本身的品质,也包含煤粉在整个炉膛的分配情况。
[0003]目前,大型燃煤发电锅炉的制粉系统为直吹式制粉系统,这种制粉系统没有独立的煤粉分配器,从磨煤机出来的煤粉通过多根管道(如四根)直接进入炉膛燃烧,一般来说,在同一层燃烧器中各一次风管内流速和煤粉浓度的不一致会对锅炉的运行造成诸如燃烧偏斜、锅炉热负荷不均、火焰贴壁,冲刷水冷壁、结焦、熄火等等问题。为保证管道中气流速度和煤粉浓度的平衡,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案是在管道上布置可调缩孔用于调节管道内气速和浓度。因为现有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燃煤电厂基本认为各磨出粉管风的速度平衡后其煤粉浓度也达到平衡,浓度平衡的调节手段也就转换为通过调节缩孔的大小,但实际应用中发现,即使管道中风量达到了平衡,粉量的偏差仍普遍存在,同一个磨煤机不同管道中煤粉浓度甚至能相差一倍以上。特别是在调峰变负荷过程中各管粉量偏差较大,电厂缺乏手段去实现粉量偏差达到
±
5%的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本专利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通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64326.X,名称为调节直吹式制粉系统各粉管粉量偏差的装置及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在粉管上开辟带有风粉分离筒的支管,借助风粉分离筒实现煤粉的分离来实现各管道中煤粉平衡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实践发现,由于分离筒和支管的阀门处有较大通风阻力,风粉的流动会受到阻碍,进入支管的风粉量比较有限,从而导致煤粉浓度调节的实际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同样,基于上述结构的无动力式支管平衡方法无法达到煤粉调平的效果,而且上述结构下的装置和方法,均只能单向调节,无法实现反向调节。
[0004]综上所述,目前,管道风粉浓度的调平一直以来缺少有效且稳定的解决办法和对应的装置,而煤粉浓度的调节又是一个重要而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且稳定的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
粉浓度调平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装置,在磨煤机上的每一条从分离器向上到混合器再到每一个主粉管的风粉主管道上并联设置有至少一条旁路管道;所述的旁路管道上安装有引射器,通过引射器的抽吸作用以实现各管道间粉体浓度的平衡。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引射器包括流出管、扩压室、混合室、接收室、射流喷嘴、入口管、抽吸管和返回管;所述的入口管的入口端连接有压缩空气源,出口端与射流喷嘴相连,射流喷嘴伸入在接收室内部,接收室在射流喷嘴的喷气方向上依次连接有混合室、扩压室和流出管;接收室的底部连接有返回管;接收室的侧面连接有抽吸管;所述的入口管和抽吸管上均设有开合度可调的阀门,所述的返回管上设置有锁气器;所述的抽吸管用于与分离器或混合器相连;所述的流出管用于与主粉管相连;所述的返回管用于与分离器或混合器相连通。
[0008]作为进一步优选,返回管沿管内风粉出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流出管与主粉管之间的连接管道沿管内风粉流动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0009]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抽吸管连接在混合器顶盖上两根主粉管之间的区域,或者距离主粉管的入口一倍于主粉管直径以上距离的混合器的侧边上。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装置,直接通过两路流动方向相反的旁路管道将每一个混合器上方的主粉管连通;所述的旁路管道的直径明显小于主管道的直径;所述的旁路管道上安装有引射器,通过引射器的抽吸作用以实现各管道间粉体浓度的平衡。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引射器包括流出管、扩压室、混合室、接收室、射流喷嘴、入口管、抽吸管和返回管;所述的入口管的入口端连接有压缩空气源,出口端与射流喷嘴相连,射流喷嘴伸入在接收室内部,接收室在射流喷嘴的喷气方向上依次连接有混合室、扩压室和流出管;接收室的底部连接有返回管;接收室的侧面连接有抽吸管;所述的入口管、抽吸管和返回管上均设有开合度可调的阀门;所述的抽吸管用于与一个主粉管或混合器相连;所述的流出管用于与另一个主粉管相连;所述的返回管用于与分离器相连通或与混合器相通。
[0012]作为进一步优选,返回管沿管内风粉出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流出管与主粉管之间的连接管道沿管内风粉流动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0013]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抽吸管连接在混合器顶盖上两根主粉管之间的区域,或者距离主粉管的入口一倍于主粉管直径以上距离的混合器的侧边上。
[001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且稳定的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装置的煤粉调平方法。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方法,首先在磨煤机的各个风粉主管道设置至少一条直径明显小于主管道直径的并联旁路管道;或者直接通过两路流动方向相反的旁路管道将每一个混合器上方的主粉管连通;然后在每个旁路管道上连接引射器,通过引射器的抽吸作用以实现各管道粉体浓度的平衡。
[0016]作为优选;引射器的抽吸方式有三种:第一种为:抽吸分离器中合格粉体弥补粉量偏小的主粉管;第二种为抽吸含高粉量的主粉管中的粉体进入分离器本体或者混合器中;
第三种为抽吸含高粉量的主粉管中的粉体弥补低粉量的主粉管。
[0017]采用上述结构和方法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现有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燃煤电厂基本认为各磨出粉管风的速度平衡后其煤粉浓度也达到平衡,其调节手段为通过调节缩孔进行调节,但实际应用中发现,即使管道中风达到了平衡,粉量的偏差仍普遍存在,特别是在调峰变负荷过程中各管粉量偏差较大,电厂缺乏手段去实现粉量偏差达到
±
5%的目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加并联旁路与引射器方案使用电厂已有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通过引射器抽吸煤粉弥补粉量偏少的管道,最终使各管浓度达到平衡。该方案不用在主粉管上添加挡板等装置,不会增加粉管阻力。依靠引射器产生抽吸力吸取粉量,运行高效且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下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磨煤机上的每一条从分离器(01)向上到混合器(02)再到每一个主粉管(03)的风粉主管道上并联设置有至少一条旁路管道;所述的旁路管道上安装有引射器(04),通过引射器(04)的抽吸作用以实现各管道间粉体浓度的平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射器(04)包括流出管(1)、扩压室(2)、混合室(3)、接收室(4)、射流喷嘴(5)、入口管(6)、抽吸管(7)和返回管(8);所述的入口管(6)的入口端连接有压缩空气源,出口端与射流喷嘴(5)相连,射流喷嘴(5)伸入在接收室(4)内部,接收室(4)在射流喷嘴(5)的喷气方向上依次连接有混合室(3)、扩压室(2)和流出管(1);接收室(4)的底部连接有返回管(8);接收室(4)的侧面连接有抽吸管(7);所述的入口管(6)和抽吸管(7)上均设有开合度可调的阀门,所述的返回管(8)上设置有锁气器;所述的抽吸管(7)用于与分离器(01)或混合器(02)相连;所述的流出管(1)用于与主粉管(03)相连;所述的返回管(8)用于与分离器(01)或混合器(02)相连通。3.一种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接通过两路流动方向相反的旁路管道将每一个混合器(02)上方的主粉管(03)连通;所述的旁路管道的直径明显小于主管道的直径;所述的旁路管道上安装有引射器(04),通过引射器(04)的抽吸作用以实现各管道间粉体浓度的平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电厂煤粉管道煤粉浓度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射器(04)包括流出管(1)、扩压室(2)、混合室(3)、接收室(4)、射流喷嘴(5)、入口管(6)、抽吸管(7)和返回管(8);所述的入口管(6)的入口端连接有压缩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广张巍田红辛凤郭帅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