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2230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料装置,包括上端连接于竖管段下端的斜管,所述的斜管上的上游段的底侧管壁处设置加热单元或气流扰动单元。上述方案中通过加热单元,以加热与管壁接触的物料,使其水分蒸发变为干燥的物料然后顺利进入下游。或者通过气流的扰动使物料从管壁上脱落。落。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固体颗粒状物料输送疏通领域,尤其是一种落料管的防堵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产制造过程中,部分种类的固体颗粒物料采用管道进行输送,例如发电厂的输煤系统,由于原煤仓距离炉膛较远,煤粉在输送过程中通常使用弯折的管道。
[0003]输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的煤种不断变化,因保存不当也会导致原煤湿度过大,由于原煤中添加劣质煤、煤泥或污泥等物料,使进入炉膛前落煤管运行频繁发生堵煤和接口炼焦现象。尤其是在管道的弯折处极易堆积物料,尤其是湿度较大的物料便会在弯折处积累,阻断物料向下游流动,严重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料装置,防止湿度较大的物料在落料管内堆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输料装置,包括上端连接于竖管段下端的斜管,所述的斜管上的上游段的底侧管壁处设置加热单元或气流扰动单元。
[0006]上述方案中通过加热单元,以加热与管壁接触的物料,使其水分蒸发变为干燥的物料然后顺利进入下游。或者通过气流的扰动使物料从管壁上脱落。
附图说明
[0007]图1、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3、4是两种斜管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5、6为捣焦观察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一种输料装置,包括上端连接于竖管段下端的斜管10,所述的斜管 10上的上游段的底侧管壁11处设置加热单元或气流扰动单元。
[0011]上述方案中的底侧管壁11即为落料管的托接料位置。潮湿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便会与斜管10的底侧管壁11接触然后在管壁上粘附积累形成堵料,因此在该处设置加热装置,以加热与管壁接触的物料,使其水分蒸发变为干燥的物料然后顺利进入下游。或者通过气流的扰动使物料从管壁上脱落。
[0012]所述的斜管10上的上游段的底侧管壁11处设置热气流扰动单元。通过热气流对物料进行同步加热和扰动,使得水分蒸发更快且具有扰动能力加速物料从管壁上脱落。
[0013]所述热气流扰动单元包括向斜管10内通入热气流的热风装置60,热风装置60的热风口61设置在斜管10的拐角12下方。通过热风直接向斜管10内通气加热,热气在加热易堵料部位的同时还会再斜管10内留存上升对物料进行预热,节省能源提升加热效率。
[0014]热风口61处的斜管10管腔内设置有挡料热扰动板20,挡料热扰动板20的板底与斜管10的底侧管壁11间隔布置。挡料热扰动板20可以防止落料进入堵塞热风口61,热风口61处的热气流会加热挡料热扰动板20从而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同时间隔布置的挡料热扰动板在热气流的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的振动,加速物料的脱落。
[0015]挡料热扰动板20的上板沿位于斜管10的拐角12的上方。这样挡料热扰动板20便能跨过整个拐角12处,避免在拐角12处出现无法加热的死角。
[0016]如图1所示,挡料热扰动板20与热风口61之间的间距>挡料热扰动板20的下板沿与斜管10的底侧管壁11之间的间距。也就是说挡料热扰动板20与底侧管壁11之间的热气流腔室进口大出口小,这样可以提升热气流在该腔室内的留存时间提升加热效率,同时热气流在斜管10 的底侧管壁11上形成一层气隙,有效减少物料与底侧管壁11之间的摩擦力。
[0017]挡料热扰动板20的形状与斜管10的底侧管壁11形状相符。如图3 所示,圆管状的斜管10,其挡料热扰动板20即为半圆形。如图4所示,方管状的斜管10,其挡料热扰动板20即为矩形槽状。
[0018]斜管10的出料口、拐角12上方以及斜管10中部三处中至少设置有一个向斜管10内通入热气流的热风管30,热风管30的气流方向与落料方向顺向。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为在三处均设置热风管30,通过直接通入热气流完成对管内全部物料的加热,可以提升煤粉的燃烧效率。气流方向与落料方向顺向是指气流方向与落料方向夹角为锐角。
[0019]如图2所示,斜管10临近出料口的位置设置有捣焦观察管40。斜管10临近出料口的位置靠近炉膛,其温度较高极易出现结焦显现,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清除结焦因此设置捣焦观察管40。捣焦观察管 40可以设置在底部,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0020]如图2所示,斜管10中下部的捣焦观察管40及热风管30设置在斜管10的侧方。斜管10的下方便于操作和观察,然而该位置与落料方向一致,落料极易进入各管道中,因此将捣焦观察管40及热风管30设置在侧方,便于观察使用的同时落料不易进入。
[0021]捣焦观察管40上设置有开闭捣焦观察管40的密封板41,观察管管芯垂直于密封板41板面,密封板41通过悬臂42与捣焦观察管40旁侧的连接板43转动连接,转动轴44的轴芯与方向平行于观察管管芯。部分观察口通常为玻璃窗口,然而其内侧极易被物料或灰尘污染导致无法观察,另外本申请中需要通过捣焦观察管40伸入捣焦设备,因此设置为开闭式结构。
[0022]转动轴44上设置有驱使密封板41封堵捣焦观察管40的压簧45。使得密封板41能够更好的封闭捣焦观察管40避免返料。
[0023]密封板41内侧的捣焦观察管40与压缩空气管50连通,压缩空气管 50形成气幕封堵捣焦观察管40。斜管10由于摩擦原因内部温度极易形成内部正压,且本申请本身就需要向斜管10内部通入热气流,更是有部分粉末状物料直接通过高压气流进行输送。此时如果打开开闭式观察口,极易造成物料泄漏污染周边环境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设置气幕防止物料外泄。
[0024]斜管10的底侧管壁11处设置有仓壁振打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料装置,包括上端连接于竖管段下端的斜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10)上的上游段的底侧管壁(11)处设置加热单元或气流扰动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10)上的上游段的底侧管壁(11)处设置热气流扰动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流扰动单元包括向斜管(10)内通入热气流的热风装置(60),热风装置(60)的热风口(61)设置在斜管(10)的拐角(12)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热风口(61)处的斜管(10)管腔内设置有挡料热扰动板(20),挡料热扰动板(20)的板底与斜管(10)的底侧管壁(11)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料热扰动板(20)的上板沿位于斜管(10)的拐角(12)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料热扰动板(20)与热风口(61)之间的间距>挡料热扰动板(20)的下板沿与斜管(10)的底侧管壁(11)之间的间距。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料热扰动板(20)的形状与斜管(10)的底侧管壁(11)形状相符。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婷婷赵东楼李鸿儒赵慧娟杨秋珠刘凤丽肖杰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康迪纳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