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分离结构及煤粉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816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燃煤机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粉分离结构及煤粉燃烧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煤粉分离结构,包括分离部、第一过渡部和主体部,分离部内具有第一流动腔,第一过渡部的进口端与分离部的出口端相连,第一过渡部内具有与第一流动腔相连通的第二流动腔,主体部包括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第一分隔部连接于第一过渡部的出口端且套设于第二分隔部外,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之间具有第三流动腔,第二分隔部内具有第四流动腔,第三流动腔和第四流动腔分别与第二流动腔相连通,第四流动腔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流动腔对应设置。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煤粉分离结构,能够减少水冷壁因高温而产生腐蚀的问题。因高温而产生腐蚀的问题。因高温而产生腐蚀的问题。

Pulverized coal separation structure and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粉分离结构及煤粉燃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燃煤机组
,尤其涉及一种煤粉分离结构及煤粉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煤机组的低氮燃烧改造已经趋近尾声,为了追求炉内燃烧的低氮效果,普遍采用了高燃尽风率的分级燃烧策略。再者由于国内煤炭市场的特殊性,很多机组无法持续燃用设计煤种,因为掺烧等各类情况均普遍存在,而较高的燃尽风率导致侧墙很容易发生高温腐蚀的风险,每年检修期间换管量大,影响机组经济、安全运行。
[0003]国内很多燃煤机组的旋流燃烧器自带乏气分离结构,其中主气通过主燃烧器送入炉膛燃烧,乏气通过乏气管道引入侧墙进行燃烧,但是由于炉腔内温度较高,可能会出现炉腔内的水冷壁发生腐蚀现象,降低了整体燃烧装置的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粉分离结构及煤粉燃烧系统,用以至少解决现有燃烧装置的炉腔内的水冷壁因温度较高发生腐蚀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煤粉分离结构,包括:
[0007]分离部,所述分离部内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粉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部(11),所述分离部(11)内具有第一流动腔(111);第一过渡部(12),所述第一过渡部(12)的进口端与所述分离部(11)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渡部(12)内具有与所述第一流动腔(111)相连通的第二流动腔(121);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分隔部(131)和第二分隔部(132),所述第一分隔部(131)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渡部(12)的出口端且套设于所述第二分隔部(132)外,所述第一分隔部(131)和所述第二分隔部(132)之间具有第三流动腔(1311),所述第二分隔部(132)内具有第四流动腔(1321),所述第三流动腔(1311)和所述第四流动腔(1321)分别与所述第二流动腔(121)相连通,所述第四流动腔(1321)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流动腔(111)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分离结构(10)包括第二过渡部(14),所述第二过渡部(14)的出口端与所述分离部(11)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过渡部(14)内具有与所述第一流动腔(111)相连通的第五流动腔(1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粉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流动腔(14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动腔(12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横截面积递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部(131)和所述第二分隔部(132)之间设有支架组,所述支架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分隔部(132)周向间隔设置的固定支架(133)。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晖任子明郝亮方永旭刘和奎韩志军刘宏举杜永斌张超群武学谦杜俊硕孙鹏宵相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电力邯郸东郊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