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滑耐磨山地自行车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078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内胎技术领域,公开了新型防滑耐磨山地自行车内胎,包括内胎本体和充气嘴,所述充气嘴安装在内胎本体上,所述内胎本体包括外层胎,所述外层胎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内加强层,所述外层胎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加强筋或防滑凸起。本方案的山地自行车内胎通过在外层胎内增设两层内加强层并与外层胎的顶部和底部对应,以此来增加外层胎的顶部和底部受力点的厚度,进而提高内胎本体的耐磨性,通过设置在外层胎表面的防滑结构来增加内胎本体的表面与外胎和轮毂之间的摩擦力,达到防滑的效果。滑的效果。滑的效果。

New antiskid and wear-resistant inner tube of mountain b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防滑耐磨山地自行车内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内胎
,更具体地说,涉及新型防滑耐磨山地自行车内胎。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虽然现在处在汽车的时代,但是自行车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其他的车相比,自行车价格低廉,占据的空间比较小,机动性也比较高,而且环保。且随着国家号召“绿色低碳环保﹑健康运动生活”深入人心,山地自行车正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交通工具,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
[0003]自行车的轮胎是由充气内胎和耐磨外胎组成,耐磨外胎与钢圈可拆卸连接,将充气内胎镶嵌在钢圈与外胎之间的空间内,在内胎上还设有充气嘴,穿过钢圈露在外面以方便充气。
[0004]现有的山地自行车大多在山地野外等不平稳的路面行驶中,而其使用的内胎一般为普通内胎,且其防滑性能并不是很好,也不耐磨,因此内胎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新型防滑耐磨山地自行车内胎。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新型防滑耐磨山地自行车内胎,包括内胎本体和充气嘴,所述充气嘴安装在内胎本体上,所述内胎本体包括外层胎,所述外层胎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内加强层,所述外层胎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加强筋或防滑凸起。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滑加强筋为网格状分布在外层胎的表面或多个环状等距离套设在外层胎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滑凸起均匀分布在外层胎的表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加强层包括突出部和两个凹陷部,两个所述凹陷部分别位于突出部的两侧,所述突出部与外层胎的顶点和底点对应,所述突出部与外层胎的距离大于凹陷部与外层胎的距离。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层胎的材质为丁基橡胶,所述内加强层的材质为聚氨酯橡胶。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一、本方案的山地自行车内胎通过在外层胎内增设两层内加强层并与外层胎的顶部和底部对应,以此来增加外层胎的顶部和底部受力点的厚度,进而提高内胎本体的耐磨性,通过设置在外层胎表面的防滑结构来增加内胎本体的表面与外胎和轮毂之间的摩擦力,达到防滑的效果。
[0015]二、本方案通过由一个突出部和两个凹陷部构成的内加强层的结构设计,既能节省材料,又能达到最佳的增厚、耐磨的效果。
[0016]三、本方案层胎的材质为丁基橡胶,丁基橡胶是合成橡胶的一种,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最突出的是气密性和水密性,内加强层的材质为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橡胶具有硬度高、强度好、高弹性、高耐磨性、耐撕裂、耐老化等优点,因此由聚氨酯橡胶制成的内加强层可以增加内胎本体的耐磨性,同时还能在车轮行走的过程中起到弹性缓冲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立体截面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正视剖面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内加强层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滑结构为网格状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滑结构为环状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滑结构为防滑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说明:
[0025]1、内胎本体;11、外层胎;12、内加强层;121、突出部;122、凹陷部;13、防滑结构;2、充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7,新型防滑耐磨山地自行车内胎,包括内胎本体1和充气嘴2,充气嘴2安装在内胎本体1上,内胎本体1包括外层胎11,外层胎11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内加强层12,外层胎1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13,该山地自行车内胎通过外层胎11、内加强层12和防滑结构13的相互配合,具备防滑耐磨的效果。
[0028]其中,内加强层12包括突出部121和两个凹陷部122,两个凹陷部122分别位于突出部121的两侧,突出部121与外层胎11的顶点和底点对应,突出部121与外层胎11的距离大于凹陷部122与外层胎11的距离,内胎本体1在实际使用时的主受力点为顶部和底部,因此通过由一个突出部121和两个凹陷部122构成的内加强层12的结构设计,既能节省材料,又能达到最佳的增厚、耐磨的效果。
[0029]另外,外层胎11的材质为丁基橡胶,丁基橡胶是合成橡胶的一种,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最突出的是气密性和水密性,内加强层12的材质为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橡胶具有硬度高、强度好、高弹性、高耐磨性、耐撕裂、耐老化等优点,因此由聚氨酯橡胶制成的内加强层12可以增加内胎本体1的耐磨性,同时还能在车轮行走的过程中起到弹性缓冲的效果。
[0030]如图5所示,防滑结构13为防滑加强筋,防滑加强筋为网格状分布在外层胎11的表面。
[0031]如图6所示,防滑结构13为防滑加强筋,防滑加强筋为环状,多个环状等距离套设在外层胎11上。
[0032]如图7所示,防滑结构13为防滑凸起,防滑凸起均匀分布在外层胎11的表面。
[0033]工作原理:该山地自行车内胎通过在外层胎11内增设两层内加强层12并与外层胎11的顶部和底部对应,以此来增加外层胎11的顶部和底部受力点的厚度,进而提高内胎本体1的耐磨性,通过设置在外层胎11表面的防滑结构13来增加内胎本体1的表面与外胎和轮毂之间的摩擦力,达到防滑的效果。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防滑耐磨山地自行车内胎,包括内胎本体(1)和充气嘴(2),所述充气嘴(2)安装在内胎本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本体(1)包括外层胎(11),所述外层胎(11)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内加强层(12),所述外层胎(1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滑耐磨山地自行车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13)为防滑加强筋或防滑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防滑耐磨山地自行车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加强筋为网格状分布在外层胎(11)的表面或多个环状等距离套设在外层胎(1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张卫兵张军利池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协和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