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能汽车车载储氢安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507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氢能汽车车载储氢安全系统,包括:储气瓶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两侧的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14)和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15)、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前端的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后端的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13)和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与所述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中间的行车控制电脑(11);所述行车控制电脑(11)与所述储气瓶组、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13)、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14)以及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均连接。通过感应系统及行车控制电脑自动化处理发生大型事故时可能产生的氢气储存设备爆炸风险。能产生的氢气储存设备爆炸风险。能产生的氢气储存设备爆炸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能汽车车载储氢安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氢能汽车车载储氢安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氢能汽车大多采用单支储气设备储存氢气,这种形式储氢设备较大,不方便汽车内的布局,空间利用率较低,同时大多不具备紧急条件的安全处置功能。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氢气储气设备无疑就转变为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爆炸风险极高。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氢能汽车的安全系统不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氢能汽车的安全系统不完善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氢能汽车车载储氢安全系统,包括:储气瓶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两侧的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和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前端的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后端的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和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与所述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中间的行车控制电脑;
[0006]所述行车控制电脑与所述储气瓶组、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以及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均连接。
[0007]具体的,所述储气瓶组包括:
[0008]氢气瓶、与所述氢气瓶平行排列的氮气瓶;
[0009]所述氢气瓶设置有多个,氢气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注氢气管和放空管;
[0010]所述注氢气管串联,所述放空管串联;
[0011]氮气瓶的一端设置有补充氮气管;
[0012]氢气瓶的另一端与氮气瓶的另一端通过吹扫管道串联连接,所述吹扫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氢气瓶的另一端还设置有供气管。
[0013]具体的,所述供气管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0014]具体的,所述供气管与汽车的燃料电池连接。
[0015]具体的,所述放空管串联连接。
[0016]具体的,所述放空管处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放空管与大气联通。
[0017]具体的,所述注氢气管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0018]具体的,所述氢气瓶设置有4个,所述氮气瓶设置有1个。
[0019]具体的,所述注氢气管、所述放空管和所述补充氮气管均设置在储气瓶组的同一侧。
[0020]具体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与所述行车控制电脑信号连接。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感应系统及行车控制电脑自动化处理发生大型事故时可能产生的氢气储存设备爆炸风险。而且相比单个气瓶布置更加灵活,有
效节约及利用空间,增加气体储量,从而提升续航里程,通过在氢气储气设备上布置放空阀及放空口,同时配备高纯氮气吹扫气瓶,紧急条件下可对氢气瓶进行吹扫应对突发状况,降低氢气储气设备爆炸风险。布置多个单向功能的电磁阀门,应对发生碰撞事故下氢气爆炸风险,降低氢气爆炸风险发生。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氢能汽车车载储氢安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
[0023]1、氢气瓶;2、氮气瓶;3、注氢气管;4、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供气管;7、补充氮气管;8、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0、放空管;11、行车控制电脑;12、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3、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14、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15、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16、信号传输线;21、吹扫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一种氢能汽车车载储氢安全系统,包括:储气瓶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两侧的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14(即第一侧方向的形变感应器)和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15(即第二侧方向的形变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前端的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后端的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13和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与所述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中间的行车控制电脑11;
[0026]为了快速响应事故的紧急处理,所有的安全处理动作均有行车控制电脑自动化控制完成;
[0027]所述行车控制电脑11与所述储气瓶组、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13、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14以及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15均连接;为了应对全方位的碰撞事故,在汽车的前端、后端及两个侧面均布置形变感应器;
[0028]所述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14和所述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15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和所述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13对称设置。为了应对全方位的碰撞事故,在汽车的前端、后端及两个侧面均布置形变感应器。
[0029]储气瓶组包括:
[0030]氢气瓶1、与所述氢气瓶1平行排列的氮气瓶2;
[0031]所述氢气瓶1设置有多个,为了满足提升车内的空间利用率,布置多支体积较小的气瓶;氢气瓶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注氢气管3和放空管10;
[0032]氮气瓶2的一端设置有补充氮气管7;
[0033]氢气瓶1的另一端与氮气瓶2的另一端通过吹扫管道21连接,所述吹扫管道21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8,为了方便控制气体;氢气瓶1的另一端还设置有供气管6。
[0034]所述供气管6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5。为了保证氢气充足供应,氢气瓶之间采用通
过管路串联;
[0035]所述供气管6与汽车的燃料电池连接。正常工作时,仅供气管处打开第二电磁阀5,氢气通过燃料电池供气管6向燃料电池供气。
[0036]所述放空管10处设置有第四电磁阀9,所述放空管10与大气联通。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打开第四电磁阀9(氢气放空单相电磁阀),氢气通过放空管10排放到大气中。
[0037]所述注氢气管3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4。
[0038]所述氢气瓶1设置有4个,增加气体储量,从而提升续航里程。所述氮气瓶2设置有1个。有效节约及利用空间。
[0039]所述注氢气管3、所述放空管10和所述补充氮气管7均设置在储气瓶组的同一侧。排布紧凑,合理利用空间。
[0040]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5、第三电磁阀8、第四电磁阀9均为单向电磁阀,为了防止气体反串,所有电磁阀门均具有单向功能,应对发生碰撞事故下氢气爆炸风险,降低氢气爆炸风险发生。
[0041]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5、第三电磁阀8和第四电磁阀9均与所述行车控制电脑11信号连接,通过信号传输线16实现电磁阀与行车控制电脑信号连接。
[0042]本技术通过感应系统及行车控制电脑自动化处理发生大型事故时可能产生的氢气储存设备爆炸风险。而且相比单个气瓶布置更加灵活,有效节约及利用空间,增加气体储量,从而提升续航里程,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能汽车车载储氢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气瓶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两侧的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14)和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15)、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前端的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后端的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13)和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组与所述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中间的行车控制电脑(11);所述行车控制电脑(11)与所述储气瓶组、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13)、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14)以及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15)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汽车车载储氢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方形变感应器(14)和所述第二侧方形变感应器(15)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纵梁形变感应器(12)和所述第二纵梁形变感应器(13)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汽车车载储氢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瓶组包括:氢气瓶(1)、与所述氢气瓶(1)平行排列的氮气瓶(2);所述氢气瓶(1)设置有多个,氢气瓶(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注氢气管(3)和放空管(10);氮气瓶(2)的一端设置有补充氮气管(7);氢气瓶(1)的另一端与氮气瓶(2)的另一端通过吹扫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斌蔡旭明王旭金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