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水路基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473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水路基及其施工方法,属于路基加筋加固和边坡防护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浸水路基的边坡渗流破坏、耐久性差的问题。浸水路基中路堤的顶面设置加固层,路堤的坡面设置防护层,路堤内设置加筋层,加筋层的一端与防护层连接;垫层、加固层和防护层围成用于容纳路堤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内壁设置透水土工布;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均包括土工格室以及填充在土工格室内的透水料。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地基上依次形成垫层和路堤,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在路堤坡面形成防护层,在路堤顶面形成加固层;在加固层上形成路床,得到浸水路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浸水路基及其施工方法可用于道路施工。基及其施工方法可用于道路施工。基及其施工方法可用于道路施工。

A submerged subgrad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浸水路基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路基加筋加固和边坡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浸水路基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沿河流、水库等修建的路堤将会越来越多。这些路堤常年或季节性浸水,在流水作用下,路堤会出现浸湿、坡脚掏空等问题,或者,由于水位骤降的原因带走路堤内填料,导致路堤失稳或边坡崩坍。因此,做好浸水路堤的防护,对确保行车安全和运输畅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浸水路堤是指路堤本体一侧或两侧经受长期或季节性浸水的路堤,浸水路堤除需要具有荷载的能力,还要承受水位变化和水流及波浪的冲击作用。常规路堤由于容易受到水流侵袭导致变形沉降或垮塌,难以用于浸水路段中,浸水路堤防护一直是边坡防护的重点难题。
[0004]现有技术中,浸水路堤的施工方式大多在路堤边坡采用防渗膜、钢筋混凝土面板和石笼铺砌处理,但是,此种处理方式仅适用于表层的防渗处理,无法解决边坡渗流破坏的问题,而且石笼防护也存在耐久性差的问题。
[0005]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垃圾不断增多,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不仅占用场地大,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存在后续降解处理的问题,对环境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浸水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浸水路基的边坡渗流破坏、耐久性差、建筑垃圾对环境影响较大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浸水路基,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地基、路堤和路床;路堤的底面设置垫层,路堤的顶面设置加固层,路堤的坡面设置防护层,路堤内设置加筋层,加筋层的一端与防护层连接;垫层、加固层和防护层围成用于容纳路堤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内壁设置透水土工布;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均包括土工格室以及填充在土工格室内的透水料。
[0009]进一步地,浸水路基边坡坡率为1:0.75~1.5。
[0010]进一步地,上述浸水路基还包括锚杆,锚杆的一端与防护层固定连接,锚杆的另一端穿过防护层和路基后与加筋层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上述浸水路基还包括设于路堤坡脚的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的上端与防护层连接,混凝土基础的内侧与垫层连接,混凝土基础的下端埋置于地基内。
[0012]进一步地,混凝土基础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斜坡段和竖向段,斜坡段的上端与防护层连接,竖向段的内侧与垫层连接,竖向段的下端埋置于地基内。
[0013]进一步地,斜坡段朝向防护层的一面开设用于容纳土工格室的凹槽,凹槽的形状
与土工格室的形状相匹配;与斜坡段对应的土工格室内不填充透水料,与斜坡段对应的土工格室嵌入凹槽内。
[0014]进一步地,混凝土基础上设有贯穿混凝土基础的排水管,排水管内的水流方向为从路堤内至路堤外部。
[0015]进一步地,加筋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筋层沿竖向等间距布置,沿垫层至加固层方向,多个加筋层的长度逐渐增大。
[0016]进一步地,上述浸水路基还包括设于防护层远离路堤一面的模袋,植物生长基和植物种子置于模袋中。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在地基上依次形成垫层和路堤,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
[0019]在路堤坡面形成防护层,在路堤顶面形成加固层;
[0020]在加固层上形成路床,得到浸水路基。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2]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浸水路基,采用土工格室填充透水料作为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且在路堤的四周和内部分别设置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使得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组成形成稳定的、相对密闭的围护结构,能够在保证路基透水的基础上,将外部水体与路堤之间进行隔离,避免路堤在水的作用下软化破坏,有效减少浸水路基在水流侵袭中路堤材料的流失,避免路堤材料受水损害影响发生病害,从而保证浸水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0023]b)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浸水路基,土工格室是一种具有三维立体蜂窝状结构的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强度高、延伸率低、侧限能力强、耐磨损的优良特性,在使用时,经过充分张拉并填充碎石等透水料,能够形成具有高强度和刚度的复合层,且其黏聚力也会显著增长,从而能够提高浸水路基的稳定性。土工格室的三维立体蜂窝状片材对其内部的碎石等透水料有着强大的侧限作用,当土工格室内碎石等透水料被夯实,土工格室的网格会形成环箍挤压碎石体,增加土工格室和碎石等透水料之间的摩擦,从而提供锚固力,避免土工格室内填土后在自重作用下沿坡面发生滑动。同时,土工格室还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等优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0024]c)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浸水路基,此外,通过透水土工布的设置,使得加固层、防护层和垫层均具有排水作用,透水料之间的孔隙以及土工格室上的排水孔共同形成排水通道,在水位波动时,使得路堤内水流渗出,使得内外水压达到一致,从而减小内外水位差带来的渗流影响,在保证路基整体透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路堤材料的流失。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6]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浸水路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浸水路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的a

a剖面图;
[0030]图4为图2的b

b剖面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浸水路基中混凝土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浸水路基中混凝土基础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浸水路基中土工格室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浸水路基施工方法中加筋层的第一设计原理图;
[003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浸水路基施工方法中加筋层的第二设计原理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1‑
地基;2

路堤;3

路床;4

垫层;5

加固层;6

防护层;7

锚杆;8

混凝土基础;81

斜坡段;82

竖向段;83

凹槽;9

排水管;10

模袋;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水路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地基、路堤和路床;所述路堤的底面设置垫层,所述路堤的顶面设置加固层,所述路堤的坡面设置防护层,所述路堤内设置加筋层,所述加筋层的一端与防护层连接;所述垫层、加固层和防护层围成用于容纳路堤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设置透水土工布;所述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均包括土工格室以及填充在土工格室内的透水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水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水路基边坡坡率为1:0.75~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水路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杆,所述锚杆的一端与防护层固定连接,所述锚杆的另一端穿过防护层和路堤后与加筋层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水路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路堤坡脚的混凝土基础;所述混凝土基础的上端与防护层连接,所述混凝土基础的内侧与垫层连接,所述混凝土基础的下端埋置于地基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浸水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斜坡段和竖向段,所述斜坡段的上端与防护层连接,所述竖向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广庆许忠印杨荣博邱文利张孟强徐鹏李永梅何勇海邱爽刘华君蒲昌瑜杨海峰刘鹏祥张少波李阳何帅刘雯锦陈汉超王志杰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雄安京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