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358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包括有支撑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的成像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且设于所述成像部件下端的光源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有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杆上端固定连接的挡板、与所述导向杆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成像部件与所述导向杆可调节固定连接,所述光源部件与所述导向杆可调节固定连接,通过导向杆的设置,解决了采用可调距摄像头导致成本大维护不易的问题,实现了检测设备成本较低,维护方便实惠,且可通过导向杆灵活调节摄像头的位置,保证视觉检测的精准度。保证视觉检测的精准度。保证视觉检测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芯入壳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芯入壳机用于将电芯规整好后并将其装进钢壳内,为完成电芯入壳作业的设备。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检测电芯中的极耳是否处于合适的位置,通常采用视觉进行观察,也有采用照相设备进行识别检测,但是照相设备为了拍摄更清晰的图片,常会采用可调距的摄像头,从而导致成本较大,且可调距摄像头为高精密设备,同时设备维护难且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通过导向杆的设置,解决了采用可调距摄像头导致成本大维护不易的问题,实现了检测设备成本较低,维护方便实惠,且可通过导向杆灵活调节摄像头的位置,保证视觉检测的精准度。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包括有支撑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的成像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且设于所述成像部件下端的光源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有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杆上端固定连接的挡板、与所述导向杆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成像部件与所述导向杆可调节固定连接,所述光源部件与所述导向杆可调节固定连接。
[0007]其中,成像部件用于拍摄识别检测被测体状态。光源部件用于配合成像部件提供光源,保证拍摄更为清晰。导向杆用于成像部件、光源部件的移动,导向杆的长度为成像部件、光源部件可移动范围。挡板用于保护成像部件过度移动,防止成像部件脱离导向杆。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导向杆、挡板以及在导向杆上的部件。导向杆上端与挡板固定连接以及导向杆下端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可采用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或者螺纹锁紧的方式。成像部件与所述导向杆以及光源部件与所述导向杆固定可采用螺丝拧紧的方式,当螺丝松开可进行调节光源部件、成像部件在导向杆的位置,调节完后,再进行螺丝拧紧方式。
[0008]本技术中,在进行极耳检测前,将光源部件和成像部件相应调节到导向杆的合适位置,从而保证拍摄识别的清晰度。调节成像部件的过程为:松开螺丝,减少成像部件和导向杆之间的接触摩擦力,从而将成像部件在导向杆内进行移动,将成像部件移动至相应位置后,再通过拧紧螺丝,将成像部件固定在导向杆的相应位置。实现可调节成像部件与被测体之间距离,可有效节省检测设备的制造成本,维护简单实惠。
[0009]调节光源部件的过程为:松开螺丝,减少光源部件和导向杆之间的接触摩擦力,从而将光源部件在导向杆内进行移动,将光源部件移动至相应位置后,再通过拧紧螺丝,将光
源部件固定在导向杆的相应位置。实现可灵活调节光源部件与被测体之间的距离,为成像部件提供更为光亮的拍摄环境,光源提供充足,保证拍摄识别检测的精准性。通过上述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装置制造成本低下,维护更为简单实惠。
[0010]极耳检测工作原理:将合格的极耳放置状态拍摄图片作为极耳合格状态参考图输送至控制中心,后续成像部件每拍摄一张极耳放置状态图,都会发送至控制中心与极耳合格状态参考图相对比。当相对成同一状态的话,即合格,极耳检测工作继续,当相对成不同状态的话,即不合格,极耳检测工作停止并相应提供警示信号,从而完成极耳检测。其中,状态图对比通过现有控制程序控制实现。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对称于所述挡板中线设置。通过导向杆的对称设置,为成像部件、光源部件提供两个受力点,提高成像部件、光源部件移动的平衡性,且有效保证作业过程的稳定性,保证检测的精准性。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的长度为45

100mm。通过该设置,可根据检测实际情况灵活调节成像部件、光源部件在导向杆的位置,调节范围大,灵活性强。
[0013]进一步的,所述成像部件包括有连接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的CCD元件。其中,第二支撑板与CCD元件固定连接可采用螺丝锁紧的方式。通过该设置,通过调节第二支撑板在导向杆的位置,通过第二支撑板带动调节CCD元件与被测体之间的距离,可有效减少对CCD元件本身的来回松紧导致的过分震动,保证CCD元件的使用寿命,且对于第二支撑板维护也简单方便。
[0014]进一步的,所述CCD元件对称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线设置。通过该设置,可根据实际检测要求通过现有控制程序来调控两个CCD元件的分工,可通过设置一个备用CCD元件,一个主用CCD元件的方式来设置,提供不间断的检测服务。也可在检测不合格的情况下,通过两个CCD元件进行不同使用不同CCD元件进行两次拍摄识别,提供检测精准,有效防止因CCD元件的损坏而影响误报警。也可同时进行检测两个被测体,实现提供检测的高效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于所述导向杆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的一侧沿至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设有第一松紧槽;所述第一松紧槽所在平面穿过圆心且垂直于第二支撑板。通过该设置,将导向杆卡嵌于第一卡孔内,将螺丝垂直穿过第一松紧槽,通过拧松螺丝,从而扩大第一松紧槽,第一松紧槽与导向杆的接触摩擦力减小,第二支撑板可在导向杆移动调节。通过拧紧螺丝,第一松紧槽与导向杆的接触摩擦力增大,从而缩小第一送紧槽,导向杆被锁紧进而固定。结构设计紧凑巧妙,操作简单方便。
[0016]进一步的,所述光源部件包括有连接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一侧的发光体。其中,发光体与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可采用螺丝锁紧的方式,当需要配合成像部件更换不同颜色或者形状的发光体,都可简单方便地更换,而不会影响到拆卸导向杆进行重组,利于发光体的更换。且在发光体故障后,便于维护。
[0017]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体为空心圆发光体。通过该形状设置,将被测体置于发光体的空心部分下端,利于给被测体的光充分且均匀,保证成像部件拍摄清晰,提供检测精确度。
[0018]进一步的,所述CCD元件正对于所述发光体的空心部分,所述CCD元件的水平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发光体空心部分的水平截面面积。通过该设置,结构紧凑,提高CCD元件拍摄清晰度。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板相对于所述导向杆设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孔的一
侧沿至所述第三支撑板一端设有第二松紧槽;所述第二松紧槽所在平面穿过圆心且垂直于第三支撑板。通过该设置,将导向杆卡嵌于第二卡孔内,将螺丝垂直穿过第二松紧槽,通过拧松螺丝,从而扩大第二松紧槽,第二松紧槽与导向杆的接触摩擦力减小,第三支撑板可在导向杆移动调节。通过拧紧螺丝,第二松紧槽与导向杆的接触摩擦力增大,从而缩小第二送紧槽,导向杆被锁紧进而固定。操作快捷方便。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通过导向杆的设置,解决了采用可调距摄像头导致成本大维护不易的问题,实现了检测设备成本较低,维护方便实惠,且可通过导向杆灵活调节摄像头的位置,保证视觉检测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的成像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且设于所述成像部件下端的光源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有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杆上端固定连接的挡板、与所述导向杆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成像部件与所述导向杆可调节固定连接,所述光源部件与所述导向杆可调节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对称于所述挡板中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的长度为45

1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部件包括有连接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的CCD元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芯入壳机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CD元件对称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线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双何茂水刘小川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成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