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81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包括减震器缸体和向上伸出于减震器缸体的活塞杆,还包括套在活塞杆外围的柔性防尘罩,柔性防尘罩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筒形部、折弯部和内筒形部,外筒形部的下部环绕在内筒形部的外围,折弯部自外筒形部的下端边缘过渡至内筒形部的下端边缘,所述外筒形部的下部、所述内筒形部和所述转折部围成气室,外筒形部的上端部与活塞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内筒形部的上端部与减震器缸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柔性防尘罩的结构,能够减少甚至消除柔性防尘罩在工作过程中吸入气体的量,从而提升了防尘效果。从而提升了防尘效果。从而提升了防尘效果。

Airbag type dust cover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是通过活塞在液体中往复运动产生阻力,将汽车震动、摆动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加速震动、摆动的衰减。减震器工作时,活塞杆通过油封进出油液。为防止活塞杆沾染灰尘异物,减震器上通常设置有防尘罩。
[0003]现有技术中的防尘罩虽然用来防止灰尘异物进入防尘罩内侧,但是在在减震器工作时,防尘罩内的气体空间大小都有所变化,防尘罩会不断“呼气”和“吸气”,在防尘罩“呼气”和“吸气”的过程中,会导致部分灰尘异物进入防尘罩内内侧,如果防尘罩内侧的异物附着在活塞杆上,加上侧向力使油封与活塞杆产生缝隙,就会导致活塞杆上的异物进入油封、油液,进而损坏活塞杆以及阀系,使减震器产生漏油、异响甚至失效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以提升减震器的防尘罩的防尘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包括减震器缸体和向上伸出于所述减震器缸体的活塞杆,还包括套在所述活塞杆外围的柔性防尘罩,所述柔性防尘罩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筒形部、折弯部和内筒形部,所述外筒形部的下部环绕在所述内筒形部的外围,所述折弯部自所述外筒形部的下端边缘过渡至所述内筒形部的下端边缘,所述外筒形部的下部、所述内筒形部和所述转折部围成气室,所述外筒形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内筒形部的上端部与所述减震器缸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均为密封连接结构。
[0007]可选的,所述外筒形部的下部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
[0008]可选的,所述外筒形部的下部相对于所述外筒形部的上部从上至下向外倾斜。
[0009]可选的,所述外筒形部的下部和所述内筒形部之间的间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0010]可选的,所述折弯部的断面呈弧线形。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上的缓冲块,所述外筒形部的上端部环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缓冲块上。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减震器缸体上端部上的端盖,所述内筒形部的上端部环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端盖上。
[0013]可选的,所述外筒形部的下部和所述内筒形部间隔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柔性防尘罩的结构,能够减少甚至消除柔性防尘罩在工作过程中吸入气体的量,从而提升了防尘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减震器缸体;2—活塞杆;3—端盖;4—缓冲块;5—柔性防尘罩;51—上开口;52—下开口;53—气室;54—外筒形部;55—折弯部;56—内筒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包括减震器缸体1和向上伸出于减震器缸体1的活塞杆2,还包括套在活塞杆2外围的柔性防尘罩5,柔性防尘罩5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筒形部54、折弯部55和内筒形部56,外筒形部54的下部环绕在内筒形部56的外围,折弯部55自外筒形部54的下端边缘过渡至内筒形部56的下端边缘,外筒形部54的下部、内筒形部56和转折部围成气室53,外筒形部54的上端部与活塞杆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内筒形部56的上端部与减震器缸体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柔性防尘罩5在减震器缸体1和活塞杆2之间形成防尘的空间,通过合理设置柔性防尘罩5的结构,形成向内、向上翻折设置的内筒形部56,在活塞杆2的伸缩过程中,柔性防尘罩5的尺寸变化主要集中在轴向,柔性防尘罩5的径向尺寸变化较小,能够防止在活塞杆2的伸缩过程中柔性防尘罩5因过大的变形而与周边结构干涉;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的柔性防尘罩5,在弹簧和减震器同轴布置时,弹簧可以不用被迫设计为较大的直径;通过设置气室53,在活塞杆2的伸缩过程中能够利用气室53进行补气和储气,能够减小外筒形部54的上部在活塞杆2的伸缩过程中的变形量;在活塞杆2的伸缩过程中,柔性防尘罩5在气室53处变形主要是轴向的变形,柔性防尘罩5在气室53处变形会减小或增大气室53的容积,而在活塞杆2的伸缩过程中,外筒形部54的上部和活塞杆2之间的空间也会增大和减小,外筒形部54的上部和活塞杆2之间的空间与气室53之间形成互补,能够减小柔性防尘罩5内空气压力的变化,从而减小柔性防尘罩5的变形量,减小甚至消除柔性防尘罩5 出现“呼气”和“吸气”的现象。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均为密封连接结构,不透气的密封连接结构可以阻隔灰尘异物进入柔性防尘罩5内侧的路径,能够防止柔性防尘罩5在工作过程中吸入气体,从而提升了防尘效果。由于合理设置了柔性防尘罩5的结构,能够防止在活塞杆2的伸缩过程中柔性防尘罩5因变形而与周边结构干涉,有利于将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设置成密封连接结构。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外筒形部54的下部和内筒形部56之间形成气室53,外筒形部54的下部和内筒形部56间隔设置。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形成具有较大容积的气室53,外筒形部54的下部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筒形部54的下部相对于外筒形部54的上部从上至下向外倾斜。采用上述方案,在保证气室53容积的情况下,外筒形部54上部的直径可以设置的较小,能够减少在活塞杆2的伸缩过程中柔性防尘罩5内部空间的变化量,有利于减少在活塞杆2的伸缩过程中柔性防尘罩5内的气体转移量,从而减少柔性防尘罩5的尺寸变化。另一方面,将外筒形部54上部的直径可以设置的较小,能够减小外筒形部54上部与周边结构干涉的可能性。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形成具有较大容积的气室53,外筒形部54的下部和内筒形部56之间的间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外筒形部54的下端边缘和内筒形部56的下端边缘之间形成平滑的过渡,折弯部55的断面呈弧线形。
[0025]在具体实施时,外筒形部54的上端部可以与缓冲块、减震器上安装座或轴承下轨道(若有轴承)相连并密封。密封形式可为采用但不限于过盈配合、卡环紧固和硫化粘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塞杆2上的缓冲块4,外筒形部54的上端部环绕并固定连接在缓冲块4上。具体的,外筒形部54的上端部围成上开口51,上开口51与缓冲块4的外壁配合并密封的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6]在具体实施时,内筒形部56的上端部可以与端盖或储油桶相连并密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减震器缸体1上端部上的端盖3,内筒形部56的上端部环绕并固定连接在端盖3上。具体的,内筒形部56的上端部围成下开口52,下开口52与端盖3的外壁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包括减震器缸体和向上伸出于所述减震器缸体的活塞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在所述活塞杆外围的柔性防尘罩,所述柔性防尘罩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筒形部、折弯部和内筒形部,所述外筒形部的下部环绕在所述内筒形部的外围,所述折弯部自所述外筒形部的下端边缘过渡至所述内筒形部的下端边缘,所述外筒形部的下部、所述内筒形部和所述转折部围成气室,所述外筒形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内筒形部的上端部与所述减震器缸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均为密封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形部的下部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减震器的气囊式防尘罩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