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装配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24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整机装配产线,包括底盘改制线、副车架底架合装线、总装线、泵送单元部装线、后支腿部装线和臂架总成部装线,所述底盘改制线和副车架底架合装线并行排布,所述底盘改制线和总装线沿线体流向依次排布,所述泵送单元部装线和后支腿部装线布置在所述总装线的一侧,且所述泵送单元部装线与所述总装线之间布置有能够将泵送单元输送至所述总装线进行上机装配的泵送单元空中输送线,所述后支腿部装线与所述总装线之间布置有能够将后支腿输送至所述总装线进行上机装配的后支腿空中输送线,所述臂架总成部装线布置在所述总装线的另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整机装配产线能够减少吊装次数,且无需线边缓存面积,不影响地面物流。不影响地面物流。不影响地面物流。

Complete machine assembly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机装配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配
,具体地,涉及一种整机装配产线。

技术介绍

[0002]装配生产线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导向布局形式。装配生产线是指由一些物料搬运设备连接起来的连续生产线。装配线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可以说任何有着多种零部件并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最终产品在某种程度上都采用装配线生产。因此,装配线的布置受装配线设备,产品,人员,物流运输以及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0003]以混凝土泵车的装配为例,混凝土泵车是一种能泵送混凝土并将混凝土输送至浇注点的工程机械,具备泵送和行驶功能。混凝土泵车整机主要由底盘和上装组成,上装主要包含副车架、底架前支腿总成、泵送单元、左、右后支腿总成以及臂架总成等几大部件。泵车整机装配是对底盘进行改制并将上装几大部装件合装至改制完的底盘形成整车的过程。
[0004]当前混凝土泵车整机装配产线包含主机线、大件线及动车下线三大部分,为流水线与工位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主机线为流水线,主要进行底盘改制及臂架总成上机之前的部分总装作业内容;大件线为流水线,主要进行副车架底架的合装、泵送单元以及后支腿的上机装配;动车下线采用工位法,主要用于车辆的电气接线等作业。泵送单元部装完成后,通过地面过跨设备转序至大件线边,后支腿通过叉车转序至大件线边,主机线装配完成后,由人工驾驶车辆转移至臂架部装线进行臂架总成上机装配,装配完成后再由人工驾驶车辆转移至动车下线进行电气接线作业。
[0005]但是,以泵送单元、后支腿等大型结构件的装配为例,泵送单元、后支腿等大型结构件采取地面转运至线边,然后再吊装上机的方式,整个过程吊装次数多,转运过程占用物流通道面积大,导致装配效率不高、线边存放占用面积大、物流拥堵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机装配产线,该整机装配产线能够减少吊装次数,且无需线边缓存面积,不影响地面物流。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机装配产线,包括底盘改制线、副车架底架合装线、总装线、泵送单元部装线、后支腿部装线和臂架总成部装线,所述底盘改制线和副车架底架合装线并行排布,所述底盘改制线和总装线沿线体流向依次排布,所述泵送单元部装线和后支腿部装线布置在所述总装线的一侧,且所述泵送单元部装线与所述总装线之间布置有能够将泵送单元输送至所述总装线进行上机装配的泵送单元空中输送线,所述后支腿部装线与所述总装线之间布置有能够将后支腿输送至所述总装线进行上机装配的后支腿空中输送线,所述臂架总成部装线布置在所述总装线的另一侧。
[0008]可选地,所述底盘改制线、副车架底架合装线和总装线布置在第二跨区域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泵送单元部装线和后支腿部装线布置在第三跨区域中,所述第三跨区域与所述第二跨区域相邻并行排布,所述泵送单元部装线和后支腿部装线沿线体流向
依次排布。
[0010]进一步地,所述臂架总成部装线布置在第一跨区域中,所述第一跨区域与所述第二跨区域相邻并行排布。
[0011]可选地,所述泵送单元空中输送线包括第一环形轨道,所述第一环形轨道上设有能够沿所述第一环形轨道移动的小车葫芦;所述后支腿空中输送线包括第二环形轨道,所述第二环形轨道上设有能够沿所述第二环形轨道移动的小车葫芦。
[0012]可选地,所述底盘改制线包括第一输送线体、底盘尾梁自动切割设备、第一柔性吊装系统、备胎拆卸助力机械手、底盘大梁钻孔设备以及底盘连接板拧紧专机,所述底盘尾梁自动切割设备和第一柔性吊装系统沿所述第一输送线体的线体流向顺次布置,所述备胎拆卸助力机械手和底盘连接板拧紧专机均悬挂在所述第一柔性吊装系统上,且所述备胎拆卸助力机械手、底盘大梁钻孔设备以及底盘连接板拧紧专机沿所述第一输送线体的线体流向顺次布置。
[0013]可选地,所述副车架底架合装线包括顺次布置的副车架仓储系统、第二输送线体、第二柔性吊装系统以及电控柜装配助力机械手,所述副车架仓储系统和第二柔性吊装系统沿所述第二输送线体的线体流向顺次布置,所述电控柜装配助力机械手悬挂在所述第二柔性吊装系统上。
[0014]可选地,所述总装线包括顺次布置的第三输送线体、第三柔性吊装系统、垂直油缸装配助力机械手、垂直油缸螺栓拧紧专机、液压油加注设备以及多功能高空作业平台,所述第三柔性吊装系统、液压油加注设备以及多功能高空作业平台沿所述第三输送线体的线体流向顺次布置,所述垂直油缸装配助力机械手和垂直油缸螺栓拧紧专机均悬挂在所述第三柔性吊装系统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柔性吊装系统位于所述泵送单元空中输送线和所述后支腿空中输送线的下方。
[0016]可选地,还包括产线信息化系统,所述产线信息化系统包括与MES通讯连接的产线控制系统、用于采集各线体的数据信息的多个线体控制器以及用于控制设备运行的多个专机控制系统,所述线体控制器和专机控制系统均与所述产线控制系统通讯连接。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采用泵送单元空中输送线和后支腿空中输送线可以将泵送单元及后支腿等大型部装件,直接从部装线自动过跨转序至总装线装配,吊装次数减少,且无需线边缓存面积,且不影响地面物流。而且,底盘改制线和副车架底架合装线并行排布,底盘改制线和总装线沿线体流向依次排布,可按节拍实现流水线作业,三条线的线体流向一致,制造周期缩短。
[0019]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整机装配产线的平面布局简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产线信息化系统架构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底盘改制线主视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副车架底架合装线主视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总装线主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底盘改制线
ꢀꢀꢀꢀꢀꢀꢀꢀꢀꢀꢀꢀꢀꢀꢀꢀꢀꢀꢀꢀꢀꢀ
11第一输送线体
[0028]12底盘尾梁自动切割设备
ꢀꢀꢀꢀꢀꢀꢀꢀꢀꢀꢀ
13第一柔性吊装系统
[0029]14备胎拆卸助力机械手
ꢀꢀꢀꢀꢀꢀꢀꢀꢀꢀꢀꢀꢀ
15底盘大梁钻孔设备
[0030]16底盘连接板拧紧专机
ꢀꢀꢀꢀꢀꢀꢀꢀꢀꢀꢀꢀꢀ
2副车架底架合装线
[0031]21副车架仓储系统
ꢀꢀꢀꢀꢀꢀꢀꢀꢀꢀꢀꢀꢀꢀꢀꢀꢀ
22第二输送线体
[0032]23第二柔性吊装系统
ꢀꢀꢀꢀꢀꢀꢀꢀꢀꢀꢀꢀꢀꢀꢀ
24电控柜装配助力机械手
[0033]3总装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机装配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改制线(1)、副车架底架合装线(2)、总装线(3)、泵送单元部装线(8)、后支腿部装线(9)和臂架总成部装线(10),所述底盘改制线(1)和副车架底架合装线(2)并行排布,所述底盘改制线(1)和总装线(3)沿线体流向依次排布,所述泵送单元部装线(8)和后支腿部装线(9)布置在所述总装线(3)的一侧,且所述泵送单元部装线(8)与所述总装线(3)之间布置有能够将泵送单元输送至所述总装线(3)进行上机装配的泵送单元空中输送线(4),所述后支腿部装线(9)与所述总装线(3)之间布置有能够将后支腿输送至所述总装线(3)进行上机装配的后支腿空中输送线(5),所述臂架总成部装线(10)布置在所述总装线(3)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机装配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改制线(1)、副车架底架合装线(2)和总装线(3)布置在第二跨区域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机装配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单元部装线(8)和后支腿部装线(9)布置在第三跨区域中,所述第三跨区域与所述第二跨区域相邻并行排布,所述泵送单元部装线(8)和后支腿部装线(9)沿线体流向依次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机装配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总成部装线(10)布置在第一跨区域中,所述第一跨区域与所述第二跨区域相邻并行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整机装配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单元空中输送线(4)包括第一环形轨道,所述第一环形轨道上设有能够沿所述第一环形轨道移动的小车葫芦;所述后支腿空中输送线(5)包括第二环形轨道,所述第二环形轨道上设有能够沿所述第二环形轨道移动的小车葫芦。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整机装配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改制线(1)包括第一输送线体(11)、底盘尾梁自动切割设备(12)、第一柔性吊装系统(13)、备胎拆卸助力机械手(14)、底盘大梁钻孔设备(15)以及底盘连接板拧紧专机(16),所述底盘尾梁自动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启倪川皓谭芝芝陈林张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