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15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包括车架,车架外部设有两第一导轨和一第二导轨,两第一导轨平行布置于车架两侧,第二导轨置于两第一导轨间,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两两垂直布置;两第一导轨上分别垂直设有一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用于沿第一导轨的布置轨迹移动;两第一限位杆间水平设有横梁,横梁用于沿第一限位杆的布置轨迹移动;横梁上设有亚克力板,亚克力板用于沿横梁的布置轨迹移动;第二导轨上垂直设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用于沿第二导轨的布置轨迹移动;第二限位杆上设有激光笔套具,激光笔套具朝向车架布置,激光笔套具用于沿第二限位杆的布置轨迹移动;此方案采用三轴定位,解决了现有空气动力学套件定位效率低的问题。件定位效率低的问题。件定位效率低的问题。

A new type of aerodynamic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赛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赛车来说,空气动力学套件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能够提供给赛车不俗的下压力,使赛车的行驶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而速度是赛车比赛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所以赛车的性能与空气动力学套件质量息息相关。
[0003]在现有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定位中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工具或者方法来进行定位,这就导致所制作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质量差强人意。
[0004]为此需要一种解决现有空气动力学套件定位效率低的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以解决空气动力学套件定位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外部设有两第一导轨和一第二导轨,两所述第一导轨平行布置于所述车架两侧,所述第二导轨置于两所述第一导轨间,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两两垂直布置;两所述第一导轨上分别垂直设有一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用于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布置轨迹移动;所述第一限位杆间水平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用于沿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布置轨迹移动;所述横梁上设有亚克力板,所述亚克力板用于沿所述横梁的布置轨迹移动;所述第二导轨上垂直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用于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布置轨迹移动;所述第二限位杆上设有激光笔套具,所述激光笔套具朝向所述车架布置,所述激光笔套具用于沿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布置轨迹移动。<br/>[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朝向所述车架的表面设有一排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限位杆间设有第一角马,所述第一角马与所述第一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马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孔进行选择性安装。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角马上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第一限位杆电磁吸合固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轨朝向所述车架的表面设有一排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二限位杆间设有第二角马,所述第二角马与所述第二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马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孔进行选择性安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角马上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第二限位杆电磁吸合固定。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所述第一限位杆朝向所述车架的表面分别设有一排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横梁间设有第三角马,所述第三角马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角马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三限位孔进行选择性安装。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角马上设有第三电磁铁,所述第三电磁铁与所述横梁电磁吸合固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朝向所述车架的表面设有一排第四限位孔,所述横梁与所述亚克力板间设有第四角马,所述第四角马与所述亚克力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角马用于与多个所述第四限位孔进行选择性安装。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杆朝向所述车架的表面设有一排第五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激光笔套具间设有第五角马,所述第五角马与所述激光笔套具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角马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五限位孔进行选择性安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由于所述第一限位杆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布置轨迹移动,所述第二限位杆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布置轨迹移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亮亮垂直布置,而所述横梁沿第一限位杆的布置轨迹移动,因此形成了三轴移动,形成的三坐标轴对寻找位置、确定坐标有着很大帮助,从而提高了空气动力学套件的定位效率;又由于所述亚克力板沿所述横梁的布置轨迹移动,所述激光笔套具沿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布置轨迹移动,调节所述激光笔套具的位置使得与所述亚克力板的位置相对,可以检验所述亚克力板位置是否发生偏差。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角马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磁铁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如下:
[0022]10、车架;
[0023]21、第一导轨;22、第二导轨;
[0024]31、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
[0025]40、横梁;
[0026]50、亚克力板;
[0027]60、激光笔套具;
[0028]71、第一限位孔;72、第二限位孔;73、第三限位孔;74、第四限位孔;75、第五限位孔;
[0029]81、第一角马;82、第二角马;83、第三角马;84、第四角马;85、第五角马;
[0030]91、第一电磁铁;92、第二电磁铁;93、第三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其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10,车架10外部设有两第一导轨21和一第二导轨22,两第一导轨21平行布置于车架10两侧,第二导轨22置于两第一导轨21间,第一导轨21与第二导轨22两两垂直布置;两第一导轨21上分别垂直设有一第一限位杆31,第一限位杆31用于沿第一导轨21的布置轨迹移动;两第一限位杆31间水平设有横梁40,横梁40用于沿第一限位杆31的布置轨迹移动;横梁40上设有亚克力板50,亚克力板50用于沿横梁40的布置轨迹移动;第二导轨22上垂直设有第二限位杆32,第二限位杆32用于沿第二导轨22的布置轨迹移动;第二限位杆32上设有激光笔套具60,激光笔套具60朝向车架10布置,激光笔套具60用于沿第二限位杆32的布置轨迹移动。
[0033]在进行应用时,将车架10置于空地,然后根据车架10的大小将两第一导轨21分别平行置于车架10两侧,第二导轨22置于两第一导轨21间,第一导轨21与第二导轨22两两垂直布置,再将两第一导轨21上分别设置一根第一限位杆31,第一限位杆31间水平设置横梁40,亚克力板50设置于横梁40上,激光笔套设置于第二限位杆32上,激光笔套具60朝向车架10布置,当测量空气动力学套件坐标时,可以通过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22、第一限位杆31、第二限位杆32和横梁40之间形成的三轴移动准确的找出对应的位置,再将激光笔置于激光笔套具60中,在车架10尾部放一张白纸,调节激光笔套具60的位置使得与亚克力板50的位置相对,当亚克力板50的位置发生偏差时,激光笔发出的光源会被亚克力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外部设有两第一导轨和一第二导轨,两所述第一导轨平行布置于所述车架两侧,所述第二导轨置于两所述第一导轨间,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两两垂直布置;两所述第一导轨上分别垂直设有一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用于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布置轨迹移动;两所述第一限位杆间水平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用于沿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布置轨迹移动;所述横梁上设有亚克力板,所述亚克力板用于沿所述横梁的布置轨迹移动;所述第二导轨上垂直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用于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布置轨迹移动;所述第二限位杆上设有激光笔套具,所述激光笔套具朝向所述车架布置,所述激光笔套具用于沿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布置轨迹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朝向所述车架的表面设有一排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限位杆间设有第一角马,所述第一角马与所述第一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马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孔进行选择性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马上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第一限位杆电磁吸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气动力学套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朝向所述车架的表面设有一排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宗哲敖银辉罗琨皓梁皓泉林雨南刘燕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