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系统、空调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0101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3:54
本公开涉及空气调节系统、空调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蒸发器和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压缩机的载冷剂出口、车内冷凝换热组件、车内蒸发器和压缩机的载冷剂入口之间连通形成可供载冷剂流通的制热通道,在容纳车内蒸发器和车内冷凝换热组件的空调箱上设置与车内连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进而使得车内的空气经进气口进入至空调箱内后,可以首先经车内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再通过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加热后经排气口排至车内,以实现车内的除湿制热,从而既可以确保空气调节系统可以在内循环模式下进行除湿制热,且通过压缩机以及车内蒸发器和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即可实现除湿制热,该空气调节系统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单且制造成本较低。单且制造成本较低。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系统、空调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空气调节系统用于安装在车辆上,以向车内制热或者制冷。
[0003]通常,在冬季时制热情况时,为了降低车辆能耗,空气调节系统一般需要设置为内循环模式,内循环模式即为将车内的空气送至空气调节系统内进行制热后再吹向车内的循环模式。然而,当空气调节系统处于内循环模式下,由于车内外温差较大,驾驶员呼出的气体无法排至车外,很容易导致汽车挡风玻璃和车窗起雾,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视野,并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0004]为解决车窗玻璃以及挡风玻璃等的起雾问题,目前通常设置压缩机、四通阀、车外冷凝器、车内蒸发器以及车内冷凝器等实现车内的除湿制热,而设置压缩机、车外冷凝器、车内蒸发器、四通阀以及车内冷凝器等组成的空气调节系统的零部件较多,使得其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0006]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蒸发器和车内冷凝换热组件;
[0007]所述压缩机具有载冷剂入口以及载冷剂出口,所述载冷剂出口、所述车内冷凝换热组件、所述车内蒸发器和所述载冷剂入口之间可依次连通形成可供载冷剂流通的制热通道;
[0008]所述车内蒸发器和所述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均设于车辆的空调箱内;所述空调箱上具有分别与车内连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以使车内的空气经所述进气口进入至所述空调箱内后,依次经所述车内蒸发器、所述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后经所述排气口排至车内,以实现车内空气的除湿和制热。
[0009]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空调箱的相对两侧。
[0010]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于所述空调箱内,且所述鼓风机的吹风口朝向所述车内蒸发器。
[0011]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包括加热器以及分别与所述载冷剂出口和所述车内蒸发器连通的车内冷凝器,以使车内空气经所述车内蒸发器、所述车内冷凝器和所述加热器后通过所述排气口排至车内。
[0012]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车内冷凝器与所述车内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膨胀阀。
[0013]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热管理系统,包括换向阀、车外冷凝器以及上述的空气调节系统,所述换向阀的一端与所述载冷剂出口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和所述车外冷凝器中的其中一者连通;且所述换向阀与所述车外冷凝器连通时,所述载冷剂出口、所述换向阀、所述车外冷凝器、所述车内蒸发器以及所述载冷剂入口之间依次连通形成可供所述载冷剂流通的第一制冷通道。
[0014]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空调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换热器,所述电池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车外冷凝器远离所述换向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电池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载冷剂入口连通,以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车外冷凝器连通时,所述载冷剂出口、所述换向阀、所述车外冷凝器、所述电池换热器和所述载冷剂入口之间依次连通形成可供所述载冷剂流通的第二制冷通道。
[0015]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车外冷凝器和所述电池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膨胀阀。
[0016]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空调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一端与所述载冷剂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车内蒸发器和所述电池换热器中的其中一者连通。
[0017]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空调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冷凝吹风件,所述冷凝吹风件的吹风口朝向所述车外冷凝器。
[0018]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车辆本体内的空调热管理系统。
[001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0]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该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蒸发器和车内冷凝换热组件。通过将压缩机的载冷剂出口、车内冷凝换热组件、车内蒸发器和压缩机的载冷剂入口之间依次连通形成可供载冷剂流通的制热通道,并在容纳车内蒸发器和车内冷凝换热组件的空调箱上设置与车内连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进而使得车内的空气经进气口进入至空调箱内后,可以首先经车内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再通过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加热后经排气口排至车内,以实现车内的除湿制热,从而既可以确保空气调节系统可以在内循环模式下进行除湿制热,且本公开的空气调节系统通过压缩机、车内蒸发器和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即可实现除湿制热,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系统的零部件较少,其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2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空调热管理系统在除湿制热模式下的载冷剂的流向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空调热管理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载冷剂的流向示意图。
[0025]其中,1、压缩机;11、载冷剂出口;12、载冷剂入口;2、车内蒸发器;21、鼓风机;3、车
内冷凝换热组件;31、车内冷凝器;32、加热器;4、换向阀;5、车外冷凝器;51、冷凝吹风件;6、电池换热器;7、第一膨胀阀;8、第二膨胀阀;9、储液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一
[0029]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1、车内蒸发器2和车内冷凝换热组件3。
[0030]其中,压缩机1具有载冷剂入口12以及载冷剂出口11,载冷剂出口11、车内冷凝换热组件3、车内蒸发器2和载冷剂入口12之间可依次连通形成可供载冷剂流通的制热通道,具体的载冷剂在制热通道内的流向可参照图1中的箭头所示。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1可以为增焓压缩机。
[0031]具体实现时,压缩机1的载冷剂出口11和载冷剂入口12可以设置在压缩机1的相对两侧,从而使得经压缩机1的载冷剂出口11排出的载冷剂可以首先经车内冷凝换热组件3进行换热后,再经过车内蒸发器2进行换热,最后经压缩机1的载冷剂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车内蒸发器和车内冷凝换热组件;所述压缩机具有载冷剂入口以及载冷剂出口,所述载冷剂出口、所述车内冷凝换热组件、所述车内蒸发器和所述载冷剂入口之间可依次连通形成可供载冷剂流通的制热通道;所述车内蒸发器和所述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均设于车辆的空调箱内;所述空调箱上具有分别与车内连通的进气口以及排气口,以使车内的空气经所述进气口进入至所述空调箱内后,依次经所述车内蒸发器、所述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后经所述排气口排至车内,以实现车内空气的除湿和制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空调箱的相对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系统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于所述空调箱内,且所述鼓风机的吹风口朝向所述车内蒸发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冷凝换热组件包括加热器以及分别与所述载冷剂出口、所述车内蒸发器连通的车内冷凝器,以使车内空气经所述车内蒸发器、所述车内冷凝器和所述加热器后通过所述排气口排至车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冷凝器与所述车内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膨胀阀。6.一种空调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阀、车外冷凝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聪张晓斌张艳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