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773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7:28
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方法如下:对试验用发动机进行燃烧测试;对所得的燃烧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分解检查;进行考核试验结果评价;试验整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发动机产品开发阶段,充分验证发动机产品的可靠性,可以用于发动机气门偏磨故障攻关,为发动机气门偏磨故障攻关提供了有效的验证手段,快速验证对策的有效性,缩短了故障攻关的排查时间,大大提高试验验证效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好的应用前景。好的应用前景。

An examination test method for verifying the strength of engine valv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属于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可靠性考核试验通常包括全速全负荷耐久、交变负荷耐久、冷热冲击耐久等项目,而即使通过了以上耐久考核的发动机,在整车路试或者客户驾驶车辆时也会偶发缸盖气门偏磨故障。显然,常规的发动机台架耐久试验考核无法验证缸盖气门偏磨故障,所以需要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
[0004]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对试验用发动机进行燃烧测试;
[0006]S2:对S1所得的燃烧数据进行分析;
[0007]S3:进行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
[0008]S4:分解检查;
[0009]S5:进行考核试验结果评价;
[0010]S6:试验整理。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发动机产品开发阶段,充分验证发动机产品的可靠性,可以用于发动机气门偏磨故障攻关,为发动机气门偏磨故障攻关提供了有效的验证手段,快速验证对策的有效性,缩短了故障攻关的排查时间,大大提高试验验证效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试验用发动机3200r/min,100%负荷时的PV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试验用发动机3200r/min,118Nm负荷时的PV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对试验用发动机进行燃烧测试;
[0018]S101:准备燃烧测试用所有资源,并安装缸压传感器、角标仪及接线;
[0019]S102:按照发动机转速1000r/min

5500r/min,扭矩间隔1bar进行万有特性试验测试,并记录台架及燃烧分析数据。
[0020]S2:对S1所得的燃烧数据进行分析;
[0021]本专利技术试验用发动机选用1.5L增压发动机,通过分析燃烧数据发现,发动机在中负荷时燃烧数据中压力升高率最大,而对应转速全负荷时反而变小,通过示功图可以明显看出部分负荷时压力突变快(见图1、图2)。发动机在1600r/min

3200r/min中负荷时燃烧冲击大,正是用户开车常用工况,这些工况点都可以做为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工况。
[0022]S3:进行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
[0023]S301:进行试验前准备工作;
[0024]S30101:测量所有试验用零部件的尺寸,确定满足零部件标准后,按照作业标准装配试验用发动机;
[0025]S30102:将试验用发动机安装于试验台架上,保证试验用发动机及试验台架工作正常,发动机不进行磨合运转。
[0026]S302:调试试验条件;
[0027]原则上是按下列条件进行试验,当按下列以外的条件进行试验时,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0028]a)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温度:100
±
3℃;
[0029]b)机油温度:低于140℃;
[0030]c)其余试验条件控制按GB/T 18297

2001第6条规定执行。
[0031]S303:进行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
[0032]S30301:进行缸压测量;
[0033]S30302:将试验用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16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设定为100Nm,使试验用发动机运转1小时;
[0034]S30303:将试验用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20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设定为100Nm,使试验用发动机运转1小时;
[0035]S30304:将试验用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25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设定为120Nm,使试验用发动机运转1小时;
[0036]S30305:将试验用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30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设定为120Nm,使试验用发动机运转1小时;
[0037]S30306:循环运行S30302

S30305共5次,共计20小时;
[0038]S30307:用6秒钟时间将试验用发动机转速降至10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降至该转速时的全负荷的20%—30%;
[0039]S30308:用6秒钟时间将试验用发动机转速升至50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升至该转速时的全负荷的20%—30%;
[0040]S30309:重复运行S30307

S30308共20次,共计4分钟;
[0041]S303010:重复运行S30302

S30309共10次,共计运转发动机200h40min。
[0042]且运行期间,每间隔50小时进行一次缸压测量,并在考核后再次进行缸压测量。
[0043]S4:分解检查;
[0044]分解检查时要使用煤油对缸盖进气门侧以及排气门侧进行渗漏测试,检查各部件的机能、破损、磨损状况,对耐久后零部件状态进行拍照,对微分测量件进行微分测量。
[0045]S5:进行考核试验结果评价;
[0046]S5所述考核试验结果评价包括考核过程中评价以及考核结束后评价,其中:在考核过程中的评价时,若试验用发动机的缸压值下降超过初始缸压值的30%,则中止考核试验,并拆解试验用发动机后检查试验用发动机无其他异常问题,则判定为气门机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发动机其他异常问题导致的缸压下降不属于气门机构强度判定范围;在考核结束后的评价时,拆解试验用发动机,而后对缸盖进气门侧以及排气门侧均进行渗漏测试,若发生气门漏液情况,则判定为气门机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若无气门漏液情况,则再次对气门机构各零部件进行微分测量,根据此时的测量结果及零部件磨损量结合S4的微分测量依据相关标准对气门机构各零部件强度是否合格进行最终判定。
[0047]S6:试验整理。
[0048]按照耐久试验要求整理相关试验数据、分解调查表及微分测量结果,出试验报告。
[0049]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在于发动机运转的试验工况的获取,根据发动机在常规耐久考核中均会出现缸盖气门偏磨故障,而用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试验用发动机进行燃烧测试;S2:对S1所得的燃烧数据进行分析;S3:进行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S4:分解检查;S5:进行考核试验结果评价;S6:试验整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如下步骤:S101:准备燃烧测试用所有用具,并安装缸压传感器、角标仪以及接线;S102:按照发动机转速1000r/min

5500r/min,发动机扭矩间隔1bar进行万有特性试验测试,并记录台架及燃烧分析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如下步骤:S301:进行试验前准备工作;S302:调试试验条件;S303:进行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1包括如下步骤:S30101:测量所有试验用零部件的尺寸,确定满足零部件标准后,按照作业标准装配试验用发动机;S30102:将试验用发动机安装于试验台架上,保证试验用发动机及试验台架工作正常,发动机不进行磨合运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3包括如下步骤:S30301:进行缸压测量,确定并记录初始缸压值;S30302:将试验用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16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设定为100Nm,使试验用发动机运转1小时;S30303:将试验用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20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设定为100Nm,使试验用发动机运转1小时;S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王君张新亮陈明阳张帅左志辉于小博杨金民李晓龙李长硕赵长春梁浩武庆震刘晓宇刘新慧张天枢康丽丽陈昕孙再胜夏士泽张鹏姜鹏李东洋赵琦杨超张凯代国勇邵聪慧刘长峰邱宏凯郑研岳强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