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6760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17
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属于单管抓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电路、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第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加热控制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第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加热控制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温度检测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温度检测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温度检测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

Single tube grab control system in deep cryogenic cold chain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单管抓取
,尤其涉及一种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样本管抓取技术中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样本管帽外侧进行抓取,有一部分厂商目前正在使用此方法,多见于以SBS板架的形式存取的存储系统中。第二种是从样本管帽内侧抓取,由于样本管帽中间的凹陷结构设计,使这种抓取方式成为主流抓取方式。
[0003]现有的样本管抓取技术中,第一种从样本管帽外侧进行抓取的方式对空间的局限性较大,抓取时容易撞到周围的样本管,发生撞击,存在对样本造成损坏的可能。第二种从样本管帽内侧抓取的方式,经常会有卡管或掉管的意外发生,需要人工介入才能避免样本的损失,而且爪头一点有轻微磨损,就无法正常抓取。
[0004]这样就需要设计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装置,那么就要配套设计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电路、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第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加热控制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第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加热控制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温度检测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供电电路的电能输出端口分别与处理器电路的电源端口、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第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加热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口、温度检测电路的电源端口相连。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处理器电路包括STM32F103ZET6芯片U1,U1的133~136脚分别与PB3~PB6对应相连,U1的73~76脚分别与PB12~PB15对应相连;U1的100脚接PA8;U1的99、111、112脚分别与PC9、PC10、PC11对应相连;U1的42、43脚分别与PA6、PA7对应相连;U1的35~37、7脚分别与PA1、PA2、PA3、PC13对应相连;U1的127~129、132脚分别与PG12、PG13、PG14、PG15对应相连。
[0008]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包括TLP250芯片OP1、OP3、OP5、OP7,OP1的2脚通过电阻R1接PB3,OP1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1的栅极,Q1的源极分别与GND、OP1的5脚相连,Q1的漏极接接插件P1的2脚;OP3的2脚通过电阻R11接PB4,OP3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3的栅极,Q3的源极分别与GND、OP3的5脚相连,Q3的漏极接接插件P1的3脚;
OP5的2脚通过电阻R21接PB5,OP5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5的栅极,Q5的源极分别与GND、OP5的5脚相连,Q5的漏极接接插件P1的4脚;OP7的2脚通过电阻R31接PB6,OP7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7的栅极,Q7的源极分别与GND、OP7的5脚相连,Q7的漏极接接插件P1的5脚。
[0009]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包括TLP250芯片OP2、OP4、OP6、OP8,OP2的2脚通过电阻R2接PB12,OP2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2的栅极,Q2的源极分别与GND、OP2的5脚相连,Q2的漏极接接插件P2的2脚;OP4的2脚通过电阻R12接PB13,OP4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4的栅极,Q4的源极分别与GND、OP4的5脚相连,Q4的漏极接接插件P2的3脚;OP6的2脚通过电阻R22接PB14,OP6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6的栅极,Q6的源极分别与GND、OP6的5脚相连,Q6的漏极接接插件P2的4脚;OP8的2脚通过电阻R32接PB15,OP8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8的栅极,Q8的源极分别与GND、OP8的5脚相连,Q8的漏极接接插件P2的5脚。
[0010]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包括TLP250芯片OP11、OP12、OP13、OP14,OP11的2脚通过电阻R54接PG12,OP11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10的栅极,Q10的源极分别与GND、OP11的5脚相连,Q10的漏极接接插件P5的2脚;OP12的2脚通过电阻R59接PG13,OP12的6、7脚接IRFP560NPB管Q11的栅极,Q11的源极分别与GND、OP12的5脚相连,Q11的漏极接接插件P5的3脚;OP13的2脚通过电阻R64接PG14,OP13的6、7脚接IRFP560NPB管Q12的栅极,Q12的源极分别与GND、OP13的5脚相连,Q12的漏极接接插件P5的4脚;OP14的2脚通过电阻R69接PG15,OP14的6、7脚接IRFP560NPB管Q13的栅极,Q13的源极分别与GND、OP14的5脚相连,Q13的漏极接接插件P5的5脚。
[0011]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EL357芯片OP9,OP9的输入端阳极接+3.3V,OP9的输入端阴极接PA8,OP9的输出端集电极接+12V2,OP9的输出端发射极接NPN三极管Q9的基极,Q9的发射极接GND,Q9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M1控制端一端,KM1控制端另一端接+12V2;KM1的受控端一端分别与AC_L、继电器KM2受控端一端相连,KM2受控端另一端接AC_N;KM1的受控端另一端通过KM2控制端接AC_N。
[0012]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STH31芯片U3,U3的1脚接PA6,U3的4脚接PA7。
[0013]其次,本专利技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S

500

48电源POW1、GPA40B

15电源POW2、GPA40B

05电源POW3和AMS1117

3.3芯片U4,POW1的输入端接AC_L、AC_N,POW1的输出端接48V,POW2的输入端接AC_L、AC_N,POW2的输出端接+15V,POW2的输入端接AC_L、AC_N,POW2的输出端接+5V;U4的3脚接+5V,U4的2脚接+3.3V。
[0014]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电机运行复位按钮S1、急停开关S2、EL357N(B)(TA)

G芯片OP10和EL357N(B)(TA)

G芯片OP20,S1一端接+3.3V,S1另一端接PA1;S2一端接+3.3V,S2另一端接PA2;OP10输入端阳极通过发光二极管E1接DORP_KEY_INSIDE1,OP10输入端阴极接GND,OP10输出端集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电路、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第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加热控制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第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加热控制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温度检测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供电电路的电能输出端口分别与处理器电路的电源端口、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第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加热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口、温度检测电路的电源端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电路包括STM32F103ZET6芯片U1,U1的133~136脚分别与PB3~PB6对应相连,U1的73~76脚分别与PB12~PB15对应相连;U1的100脚接PA8;U1的99、111、112脚分别与PC9、PC10、PC11对应相连;U1的42、43脚分别与PA6、PA7对应相连;U1的35~37、7脚分别与PA1、PA2、PA3、PC13对应相连;U1的127~129、132脚分别与PG12、PG13、PG14、PG15对应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包括TLP250芯片OP1、OP3、OP5、OP7,OP1的2脚通过电阻R1接PB3,OP1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1的栅极,Q1的源极分别与GND、OP1的5脚相连,Q1的漏极接接插件P1的2脚;OP3的2脚通过电阻R11接PB4,OP3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3的栅极,Q3的源极分别与GND、OP3的5脚相连,Q3的漏极接接插件P1的3脚;OP5的2脚通过电阻R21接PB5,OP5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5的栅极,Q5的源极分别与GND、OP5的5脚相连,Q5的漏极接接插件P1的4脚;OP7的2脚通过电阻R31接PB6,OP7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7的栅极,Q7的源极分别与GND、OP7的5脚相连,Q7的漏极接接插件P1的5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包括TLP250芯片OP2、OP4、OP6、OP8,OP2的2脚通过电阻R2接PB12,OP2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2的栅极,Q2的源极分别与GND、OP2的5脚相连,Q2的漏极接接插件P2的2脚;OP4的2脚通过电阻R12接PB13,OP4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4的栅极,Q4的源极分别与GND、OP4的5脚相连,Q4的漏极接接插件P2的3脚;OP6的2脚通过电阻R22接PB14,OP6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6的栅极,Q6的源极分别与GND、OP6的5脚相连,Q6的漏极接接插件P2的4脚;OP8的2脚通过电阻R32接PB15,OP8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8的栅极,Q8的源极分别与GND、OP8的5脚相连,Q8的漏极接接插件P2的5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低温冷链环境下的单管抓取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宇齐瑞群高运安石润华巴鹏魏清阁张泉圣刘向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碳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