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微丸、制备方法及伊曲康唑微丸胶囊技术

技术编号:342628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伊曲康唑微丸、制备方法及伊曲康唑微丸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伊曲康唑微丸,包括丸芯以及包覆在所述丸芯表面的包衣层,所述包衣层中含有伊曲康唑和呈溶胀状态的黄原胶。溶胀状态的黄原胶能够显著提升包衣层的致密性,有效阻断高温、高湿等环境因素对微丸内部的影响,从而避免伊曲康唑发生重结晶,抑制析晶现象,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伊曲康唑微丸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伊曲康唑微丸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伊曲康唑微丸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Itraconazole pelle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itraconazole pellets capsu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伊曲康唑微丸、制备方法及伊曲康唑微丸胶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伊曲康唑微丸、制备方法及伊曲康唑微丸胶囊。

技术介绍

[0002]伊曲康唑即(
±
)

顺式
‑4‑
[4

[4[4

[[2

(2,4

二氯苯基)
‑2‑
(1H

1,2,4

三唑
‑1‑


甲基)

1,3

二氧杂环戊烷
‑4‑
基]甲氧基]‑1‑
哌嗪基]苯基]‑
2,4

二氢
‑2‑
(1

甲基丙基)

3H

1,2,4

三唑
‑3‑
酮,是一种广谱抗真菌化合物,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所知病症,例如曲霉病、念珠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着色真菌病、芽生菌病、妇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皮肤科/眼科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口腔念珠菌病及由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等。
[0003]伊曲康唑微丸是伊曲康唑的常见剂型,但是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伊曲康唑微丸因存在析晶现象而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r/>[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伊曲康唑微丸稳定性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伊曲康唑微丸、制备方法及伊曲康唑微丸胶囊。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伊曲康唑微丸,所述伊曲康唑微丸包括丸芯以及包覆在所述丸芯表面的包衣层,其中,所述包衣层中含有伊曲康唑和黄原胶,所述黄原胶呈溶胀状态。
[0006]可选的,所述黄原胶的分子量为2
×
106。
[0007]可选的,在所述伊曲康唑微丸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伊曲康唑,所述丸芯的含量为180重量份,所述黄原胶的含量为5~15重量份。
[0008]可选的,所述包衣层中还含有分散载体,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伊曲康唑,所述分散载体的含量为140重量份。
[0009]可选的,所述丸芯选蔗糖丸芯和/或微晶纤维素丸芯。
[0010]可选的,所述分散载体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0011]可选的,所述丸芯的粒径为600~710μm,所述伊曲康唑微丸的粒径为900~1100μm。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伊曲康唑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0013]取含药混悬液,对丸芯进行喷液包衣,干燥,得到微丸中间品,其中,所述含药混悬液中含有伊曲康唑、黄原胶和溶剂;
[0014]对所述微丸中间品进行熟化以使所述黄原胶发生溶胀。
[0015]可选的,所述黄原胶的分子量为2
×
106。
[0016]可选的,在所述含药混悬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伊曲康唑,所述黄原胶的
用量为5~15重量份,所述溶剂的用量为2300体积份,其中当重量份的单位为kg时体积份的单位为L。
[0017]可选的,在进行喷液包衣时,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伊曲康唑,所述丸芯的用量为180重量份。
[0018]可选的,所述含药混悬液中还含有分散载体,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伊曲康唑,所述分散载体的用量为140重量份。
[0019]可选的,所述丸芯选自蔗糖丸芯和/或微晶纤维素丸芯。
[0020]可选的,所述分散载体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0021]可选的,所述溶剂选自乙醇、二氯甲烷和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乙醇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液,乙醇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8:15。
[0022]可选的,所述含药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取伊曲康唑与所述分散载体,溶于溶剂后,加入黄原胶。
[0023]可选的,所述喷液包衣的条件包括:进风温度为35~40℃,出风温度为30~35℃。
[0024]可选的,所述干燥的条件包括:进风温度为40~45℃、出风温度为30~35℃,干燥时间为0.5h。
[0025]可选的,所述熟化的条件包括:熟化温度为98~102℃,相对湿度为30~40%RH,熟化时间为6~10h。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伊曲康唑微丸胶囊,含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伊曲康唑微丸,或者通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伊曲康唑微丸。
[002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伊曲康唑微丸,包括丸芯以及包覆在所述丸芯表面的包衣层,所述包衣层中含有伊曲康唑和呈溶胀状态的黄原胶。溶胀状态的黄原胶能够显著提升包衣层的致密性,有效阻断高温、高湿等环境因素对微丸内部的影响,从而避免伊曲康唑发生重结晶,抑制析晶现象,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伊曲康唑微丸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002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伊曲康唑微丸,包衣层中含有溶胀状态的黄原胶以及特定含量的分散载体,使得包衣层中的伊曲康唑药物具有良好的溶出环境,因此,该伊曲康唑微丸具有较高的溶出度。
[003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伊曲康唑微丸的制备方法,通过结合使用黄原胶和熟化工艺,能够显著改善伊曲康唑微丸的析晶问题,有效提升伊曲康唑微丸的稳定性。具体的,一方面熟化工艺能够提升微丸包衣层的致密性,另一方面黄原胶能够在熟化过程中快速溶胀,进一步提升包衣层的致密性,从而使得包衣层能够有效阻断高温、高湿等环境因素对微丸内部的影响,避免伊曲康唑在高温、高湿等条件下发生重结晶,从而抑制伊曲康唑的抑制析晶现象,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伊曲康唑微丸制备方法能够显著提升伊曲康唑微丸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验例2中各伊曲康唑微丸胶囊的DSC扫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或是将本专利技术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0035]实施例1
[0036]本实施例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伊曲康唑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伊曲康唑微丸包括丸芯以及包覆在所述丸芯表面的包衣层,其中,所述包衣层中含有伊曲康唑和黄原胶,所述黄原胶呈溶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伊曲康唑微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伊曲康唑微丸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伊曲康唑,所述丸芯的含量为180重量份,所述黄原胶的含量为5~15重量份;可选的,所述丸芯选自蔗糖丸芯和/或微晶纤维素丸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伊曲康唑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衣层中还含有分散载体,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伊曲康唑,所述分散载体的含量为140重量份;可选的,所述分散载体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伊曲康唑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的粒径为600~710μm,所述伊曲康唑微丸的粒径为900~1100μm。5.一种伊曲康唑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取含药混悬液,对丸芯进行喷液包衣,干燥,得到微丸中间品,其中,所述含药混悬液中含有伊曲康唑、黄原胶和溶剂;对所述微丸中间品进行熟化以使所述黄原胶发生溶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含药混悬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伊曲康唑,所述黄原胶的用量为5~15重量份,所述溶剂的用量为2300体积份,其中当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