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30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包括连接器和线缆本体,所述线缆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上盖壳,所述线缆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下盖壳,所述下盖壳的顶部且与线缆本体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支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簧、伸缩杆和卡块等组件之间的互相配合,通过向下拉动上盖壳两侧的卡块使其穿过穿槽,卡块穿过穿槽后,转动伸缩杆带动卡块转动,松开卡块,此时卡块被卡在第二安装块的底部,起到对线束上的线缆进行单独固定,防止线缆之间互相缠绕接触产生磁干扰进而降低信号传输的效果的作用。生磁干扰进而降低信号传输的效果的作用。生磁干扰进而降低信号传输的效果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线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器及其他控制系统也不断向功能精细化、结构复杂化、多样化发展,各类线束和管路纵贯车身,高压线束接插件己在国内与国际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高压线束接插件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己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0003]目前,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线束的线缆基本上都是缠绕在一起,而线缆之间互相缠绕接触容易产生磁干扰,降低了信号传输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包括连接器和线缆本体,所述线缆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上盖壳,所述线缆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下盖壳,所述下盖壳的顶部且与线缆本体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支座,所述上盖壳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块,所述下盖壳的两侧且与第一安装块对应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筒和竖杆,套筒的顶端通过轴承座与第一安装块转动连接,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竖杆,竖杆竖向贯穿第二安装块,竖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开设有用于竖杆穿过的穿槽,所述伸缩杆的套筒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且位于伸缩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伸缩杆的推杆端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穿槽的直径远大于卡块转动后的直径。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杆为钢性材质所造。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支座的顶部为圆弧形设计。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线缆本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耐高温乙丙橡胶层,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碳纤维材料所造。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弹簧、伸缩杆和卡块等组件之间的互相配合,通过向下拉动上盖壳两侧的卡块使其穿过穿槽,卡块穿过穿槽后,转动伸缩杆带动卡块转动,松开卡块,此时卡块被卡在第二安装块的底部,起到对线束上的线缆进行单独固定,防止线缆之间互相缠绕接触产生磁干扰进而降低信号传输的效果的作用。
[0013]2、本技术通过耐磨层、绝缘层和线缆本体等组件之间的互相配合,通过绝缘
层防止静电和漏电的电流传播造成的安全隐患,通过耐磨层使线缆本体的耐磨性更好,达到增强线缆本体安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1、耐磨层;2、上盖壳;3、连接器;4、第一安装块;5、伸缩杆;6、固定板;7、线缆本体;8、弹簧;9、第二安装块;10、卡块;11、下盖壳;12、安装支座;13、穿槽; 14、轴承座;15、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包括连接器3和线缆本体7,线缆本体7的上方设置有上盖壳2,线缆本体7的下方设置有下盖壳11,下盖壳11 的顶部且与线缆本体7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支座12,上盖壳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块4,下盖壳11的两侧且与第一安装块4对应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块9,第一安装块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座14,第一安装块4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5,伸缩杆 5包括套筒和竖杆,套筒的顶端通过轴承座14与第一安装块4转动连接,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竖杆,竖杆竖向贯穿第二安装块9,竖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卡块10,第二安装块9 上开设有用于竖杆穿过的穿槽13,伸缩杆5的套筒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固定板6 的底部且位于伸缩杆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弹簧8,弹簧8的底端与伸缩杆5的推杆端固定连接。
[0021]穿槽13的直径远大于卡块10转动后的直径。
[0022]伸缩杆5为钢性材质所造。
[0023]安装支座12的顶部为圆弧形设计。
[0024]线缆本体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绝缘层15,绝缘层15为耐高温乙丙橡胶层,绝缘层15 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磨层1,耐磨层1为碳纤维材料所造。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26]本技术使用时,向下拉动上盖壳2两侧的卡块10使其穿过穿槽13,此时弹簧8 和伸缩杆5均被拉伸,卡块10穿过穿槽13后,转动伸缩杆5,伸缩杆5带动卡块10转动,松开卡块10,此时卡块10被卡在第二安装块9的底部,起到对线束上的线缆进行单独固定,防止线缆之间互相缠绕接触产生磁干扰进而降低信号传输的效果的作用,线缆本体7 通过绝缘层15防止静电和漏电的电流传播造成的安全隐患,通过耐磨层1使线缆本体7 的耐磨性更好。
[00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包括连接器(3)和线缆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本体(7)的上方设置有上盖壳(2),所述线缆本体(7)的下方设置有下盖壳(11),所述下盖壳(11)的顶部且与线缆本体(7)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支座(12),所述上盖壳(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块(4),所述下盖壳(11)的两侧且与第一安装块(4)对应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块(9),所述第一安装块(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座(14),所述第一安装块(4)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包括套筒和竖杆,套筒的顶端通过轴承座(14)与第一安装块(4)转动连接,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竖杆,竖杆竖向贯穿第二安装块(9),竖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卡块(10),所述第二安装块(9)上开设有用于竖杆穿过的穿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雅李建敏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桃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