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18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微针头部组件和手持部组件,所述手持部组件安装于微针头部组件的顶端,所述微针头部组件包括下壳体、药瓶联接部、储药瓶、微针体、上壳体及压力杆,所述下壳体卡接于上壳体底部,所述药瓶联接部和微针体均位于下壳体中,所述储药瓶位于药瓶联接部,所述压力杆位于上壳体上。该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皮肤贴合度好,中空微针插入到弹性贴片上形成新型的微针体,使用时,在微针接触到皮肤的治疗面后,弹性贴片根据治疗面的形状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从而让微针更好地贴合到皮肤上,实现微针在不平整区域完全注入的目的。注入的目的。注入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特征在于形变记忆型空心微针及活性生发成分准确定量器。

技术介绍

[0002]人头部不同位置的骨骼形状存在巨大差异,如头部的头顶区、太阳穴区、前额区、枕骨区、颈背区等均存在不同曲度,现有微针经皮给药装置配备的中空微针片刚性过强,导致与皮肤的贴合度较差,不适用于头部注射,此外,现有公开的微针经皮给药装置在定量给药方面大多通过简单的机械控制实现,如压力控制、螺杆调节内孔的开合度等,无法达到精准控制给药剂量的效果。
[0003]美国3M创新有限公司的专利(专利号105283216A)公布了一种微针注入装置,将注入组件与灌注组件结合,通过手动按压可实现同时具备微针注入和/或活性成分注入的功能。
[0004]上海洵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专利号201822090972.0)公开了一种手持微针美容导入仪,通过外壳和微针端形状的设计,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0005]中科微针公司的专利(专利号109432585B)公开了一种微针经皮给药进针器,设计加入压力传感器和计时器部件,从而发挥可定时、可控力度的作用。
[0006]赵明知的专利(专利号201410899836.4)公开了一种电动微针注射仪,通过增加一个呈螺杆状药量调节器,在调节整体旋入深度中改变进药接头内孔的开合度,从而调节进药接头的流量,实现定量给药的效果。
[0007]休美(北京)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专利号CN109998533 B)公开了一种柔性微针电极阵列装置及制备方法,降低了微针电极制造成本,取代了脆性较强的硅材质微针。
[0008]上述专利文件涉及的微针层均未涉及弹性中空微针技术,以提高微针片与治疗面紧密贴合的效果,也未解决精准定量给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具备皮肤贴合度好、定量给药、人体工学设计的优点,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包括微针头部组件和手持部组件,所述手持部组件安装于微针头部组件的顶端,所述针头部组件和手持部组件组成的形状为“7”型;
[0011]所述微针头部组件包括下壳体、药瓶联接部、储药瓶、微针体、上壳体及压力杆,所述下壳体卡接于上壳体底部,所述药瓶联接部和微针体均位于下壳体中,所述储药瓶位于药瓶联接部,所述压力杆位于上壳体上;
[0012]所述手持部组件包括把手外壳、伺服电机及控制屏,所述伺服电机和控制屏均安装于把手外壳上,且伺服电机与控制屏电性连接,伺服电机通过传动件与压力杆传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微针头部组件还包括微针护套,所述微针护套套接于下壳体底部,且微针护套内置扁平纽扣马达。
[0014]进一步的,所述微针体包括弹性贴片和中空微针,所述中空微针均布于弹性贴片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药瓶联接部通过弹性件与压力杆相连接,且该弹性件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微针体的上部位于药瓶联接部下方,且微针体的上部插头正对于储药瓶的瓶口,所述压力杆位于储药瓶的正上方。
[0017]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外壳中安装有电池,对该应用器中的电器件进行供电。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皮肤贴合度好,中空微针插入到弹性贴片上形成新型的微针体,使用时,在微针接触到皮肤的治疗面后,弹性贴片根据治疗面的形状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从而让微针更好地贴合到皮肤上,实现微针在不平整区域完全注入的目的。
[0020]2、该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定量给药,控制屏的中央控制系统配合伺服电机协作以实现精确、微量给药,当给药剂量达到设定值,中央控制系统发出停止给药的信号,停止伺服电机的给药动力系统,同时启动护套的震动模式,提醒使用者已经完成给药操作,由微针头部组件和手持部组件组成的形状为“7”型,外观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有助于缓解长时间使用下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微针头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微针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手持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微针头部组件;2、手持部组件;3、下壳体;4、药瓶联接部;5、储药瓶;6、微针体;7、上壳体;8、压力杆;9、把手外壳;10、伺服电机;11、控制屏;12、微针护套;13、弹性贴片;14、中空微针;15、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包括微针头部组件1和手持部组件2,所述手持部组件2安装于微针头部组件1的顶端,所述针头部组件1和手持部组件2组成的形状为“7”型,外观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有助于缓解长时间使用下的疲劳感;
[0028]所述微针头部组件1包括下壳体3、药瓶联接部4、储药瓶5、微针体6、上壳体7及压
力杆8,所述下壳体3卡接于上壳体7底部,所述药瓶联接部4和微针体6均位于下壳体3中,所述储药瓶5位于药瓶联接部4,所述压力杆8位于上壳体7上,皮肤贴合度好,中空微针14插入到弹性贴片13上形成新型的微针体6,使用时,在微针接触到皮肤的治疗面后,弹性贴片13根据治疗面的形状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从而让微针更好地贴合到皮肤上,实现微针在不平整区域完全注入的目的;
[0029]所述手持部组件2包括把手外壳9、伺服电机10及控制屏11,所述伺服电机10和控制屏11均安装于把手外壳9上,且伺服电机10与控制屏11电性连接,伺服电机10通过传动件与压力杆8传动连接,定量给药,控制屏11的中央控制系统配合伺服电机10协作以实现精确、微量给药,当给药剂量达到设定值,中央控制系统发出停止给药的信号,停止伺服电机10的给药动力系统,同时启动护套的震动模式,提醒使用者已经完成给药操作。
[0030]具体的,所述微针头部组件1还包括微针护套12,所述微针护套12套接于下壳体3底部,且微针护套12内置扁平纽扣马达。
[0031]本实施方案中,停止给药后,启动护套的震动模式,提醒使用者已经完成给药操作。
[0032]具体的,所述微针体6包括弹性贴片13和中空微针14,所述中空微针14均布于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包括微针头部组件(1)和手持部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组件(2)安装于微针头部组件(1)的顶端,所述针头部组件(1)和手持部组件(2)组成的形状为“7”型;所述微针头部组件(1)包括下壳体(3)、药瓶联接部(4)、储药瓶(5)、微针体(6)、上壳体(7)及压力杆(8),所述下壳体(3)卡接于上壳体(7)底部,所述药瓶联接部(4)和微针体(6)均位于下壳体(3)中,所述储药瓶(5)位于药瓶联接部(4),所述压力杆(8)位于上壳体(7)上;所述手持部组件(2)包括把手外壳(9)、伺服电机(10)及控制屏(11),所述伺服电机(10)和控制屏(11)均安装于把手外壳(9)上,且伺服电机(10)与控制屏(11)电性连接,伺服电机(10)通过传动件与压力杆(8)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型生发微针应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芳苏钰清郑乾隆徐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