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030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包括旋转油封连接法兰、连接轴、调节连杆、行进轴、减速箱输出齿轮、减速齿轮组和减速箱输入轴;旋转油封连接法兰套装在连接轴的一端,连接轴的另一端与调节连杆的一端连接,调节连杆的另一端与行进轴的一端连接,减速齿轮组和减速箱输出齿轮分别套装在减速箱输入轴上,行进轴的另一端与减速箱输出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执行器自带减速箱的传动比,可减少执行器的死区情况,并通过外置的减速箱的输出齿轮与平齿轴之间啮合,使水平向量的调控更加顺滑,降低因机械传动之间的摩擦等因素,导致的调控不灵活等情况。能够有效的增加动调风机的线性特性。的增加动调风机的线性特性。的增加动调风机的线性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燃煤火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煤火力发电厂烟风系统所配备的拐臂式动叶调节轴流式引风机一般具有调节性能好,对烟风系统变化反应灵敏等优点,其动叶调节机构一般由电动执行器、连接杆、旋转油封、液压缸等部件组成,此套机构中存在传动不稳定,电动执行器死区较大等问题,导致风机在调节中,动作不均匀,忽快忽慢,甚至严重影响炉膛负压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动不稳定,电动执行器死区较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包括旋转油封连接法兰、连接轴、调节连杆、行进轴、减速箱输出齿轮、减速齿轮组和减速箱输入轴;
[0006]旋转油封连接法兰套装在连接轴的一端,连接轴的另一端与调节连杆的一端连接,调节连杆的另一端与行进轴的一端连接,减速齿轮组和减速箱输出齿轮分别套装在减速箱输入轴上,行进轴的另一端与减速箱输出齿轮啮合。
[0007]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连接轴和调节连杆之间,以及调节连杆和行进轴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固定螺帽连接在一起。
[0008]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通过固定螺帽,能够对调节连杆的长度进行锁紧。
[0009]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行进轴的另一端端部还设置有固定销。
[0010]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旋转油封连接法兰用于与液压缸旋转油封的连接。
[0011]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行进轴的一头带有平齿纹、另一头带有内螺纹的圆柱杆,通过内螺纹与调节连杆进行配合连接,通过平齿纹与减速箱输出齿轮之间啮合。
[0012]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减速箱输出齿轮为行星减速箱的输出齿轮,用于与行进轴进行啮合,将齿轮角位移转换为行进轴的直线位移。
[0013]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减速箱齿轮组为将从执行器输入的角速度量进行再次降速,并设置有物理限位。
[0014]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通过改变原动调风机从执行器输出端至旋转油封的调控机构布局,并增设匀降速行进调节装置,可将从执行器输出的转动向量(0~720
°
,ω≈0~24
°
/s),先进行降速(0~60
°
,ω≈0~2
°
/s)再转换为水平
向量并用于调节风机液压缸的伸出及缩进(输出齿由θ1角度运行至θ2角度,角行程θ3=60
°
,行进轴由A位置运行至B位置,行进路程δ
L
=L2

L1=液压缸行程量)。通过本技术装置,可有效降低执行器自带减速箱的传动比,可减少执行器的死区情况,并通过外置的减速箱的输出齿轮与平齿轴之间啮合,使水平向量的调控更加顺滑,降低因机械传动之间的摩擦等因素,导致的调控不灵活等情况。能够有效的增加动调风机的线性特性。
[0016]进一步的:
[0017]本技术可根据不同用途的风机,及用户对烟风系统不同的调节需求,选配不同的比例的啮合齿轮和行进轴。
[0018]对于不同用途的风机及其应用环境:
[0019]若适用对象为一次风机,考虑到一次风机特性及机组极端工况的应对,本装置可将角速度ω提高至3.5~4
°
/s,并通过调整输出齿轮及行进轴的啮合配比,使一次风机叶片调控顺滑。
[0020]若适用对象为送风机和引风机,考虑到送、引风机与烟风系统的匹配关系,本装置可将输出角速度ω调整为2.0~3.0
°
/s,并通过调整输出齿轮及行进轴的啮合配比,使送引风机叶片线性效果达到最优状态。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减速箱齿轮啮合示意图,其中图1(a)为驱动轴示意图,图1(b)为从动轴示意图。
[0022]图2为行星减速箱齿轮动力模型图。
[0023]图3为本技术行进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视角1)。
[0024]图4为本技术行进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视角2)。
[0025]图5为本技术装置行进示意图。
[0026]图6为改造前执行器指令及反馈的线性对比图,其中图6(a)为角度的指令和反馈线性对比图,图6(b)为开度的响应时间线性图。
[0027]图7为改造后的执行器指令及反馈线性对比图,其中图7(a)为角度的指令和反馈线性对比图,图7(b)为开度的响应时间线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通过降低执行器减速齿轮箱的减速比(原减速比i=21:1,调整为i

=3:1),将原执行器转速(19.8r/min)调整为6.6r/min,并在其与旋转油封之间增设单级行星减速箱(减速比I”=7:1),最终转速输出为0.94r/min。
[0030]其中行星减速箱齿轮啮合示意图如图1所示
[0031]式中θ
q
为驱动轴转角,θ
c
为从动齿转角,k为齿轮的啮合刚度系统,c为啮合阻尼系数,T为齿轮的传动力矩,2α为齿隙的大小。
[0032]齿隙的非线性描述可通过死区模型对其进行描述
[0033][0034]式中Δθ(t)=θ
q
(t)

1/i
·
θ
c
(t)
[0035]行星减速箱齿轮动力模型图如图2所示
[0036]式中J
1s
为输入轴转动惯量;b1为输入轴粘性摩擦系数;j
c2
s输出齿转动惯量;b
c2
为输出齿粘性摩擦系数,c
e
为内部轴传动阻尼;
[0037]通过二级行星减速箱集合行进连杆连接后,可增加动叶响应速度及动作的均匀性,并且可以结合风机压头选型,对本技术进行优化配置化,使风机在不影响其调节能力的前提下,达到更好的线性效果。
[0038]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连接装置,由旋转油封连接法兰1、连接轴2、固定螺帽3、调节连杆4、行进轴5、减速箱输出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油封连接法兰(1)、连接轴(2)、调节连杆(4)、行进轴(5)、减速箱输出齿轮(6)、减速齿轮组(8)和减速箱输入轴(9);旋转油封连接法兰(1)套装在连接轴(2)的一端,连接轴(2)的另一端与调节连杆(4)的一端连接,调节连杆(4)的另一端与行进轴(5)的一端连接,减速齿轮组(8)和减速箱输出齿轮(6)分别套装在减速箱输入轴(9)上,行进轴(5)的另一端与减速箱输出齿轮(6)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轴(2)和调节连杆(4)之间,以及调节连杆(4)和行进轴(5)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固定螺帽(3)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置减速箱的动叶调节行进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固定螺帽(3),能够对调节连杆(4)的长度进行锁紧。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高国栋秦沫陈得胜石清鑫李昊燃张虎张振民呼军朱红伟王伯平聂林涛徐永峰康志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