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沟道油孔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944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沟道油孔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承沟道油孔加工装置,包括加工台,加工台上设有下料模块、装卸模块和加工模块,下料模块包括与加工台顶部连接的两个立柱。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气缸活动端间接带着拖拉板升起,拖拉板扩大其顶部两个夹板的间距,弧形开口内的轴承掉落进多个夹板之间,然后控制气缸活动端收缩,然后多个夹板在粗弹簧的挤压下被固定,第二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多个齿块配合,钻孔机和连接板跟着环体转动,钻孔机实现对轴承的加工,直至轴承加工完成后,气缸活动端带着拖拉板继续下降,然后拖拉板底部的两个夹板扩大间距,加工成型的轴承通过U形送料板进入到接料盒内部,提高了工序联动性和加工效率。提高了工序联动性和加工效率。提高了工序联动性和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沟道油孔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沟道油孔加工
,具体为一种轴承沟道油孔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
[0003]专利号为202111207521.0的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轴承沟道油孔加工装置,具体涉及汽车轴承钻孔领域,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表面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下料斗,所述加工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下料斗的一端和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工台靠近固定板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固定板靠近下料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套,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此专利技术虽然改善了传统的人工上料方式,但是在操作步骤上,多种工序不够联动,使用起来存在时间间隔,降低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承沟道油孔加工装置,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上设有下料模块、装卸模块和加工模块,所述下料模块包括与所述加工台顶部连接的两个立柱、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套板、贯穿于所述套板的漏料斗、位于所述套板底部并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板连接的第一电机和套接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外侧的接料盘,所述接料盘上开设有弧形开口,所述装卸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加工台底部的底板、与所述底板顶部连接的气缸、关于所述气缸对称并连接于所述加工台和底板之间的两个导杆、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导杆之间并与所述气缸活动端连接的升降板、安装于所述升降板内侧的紧致弹簧、安装于所述紧致弹簧内侧并与所述升降板顶部活动连接的拖拉板、安装于所述立柱内侧的多个长杆、合围于所述拖拉板外侧并活动套接于所述长杆外侧的夹板、位于所述立柱和夹板之间并活动套接于所述长杆外侧的粗弹簧、位于所述加工台底部并与所述底板顶部连接的接料盒,所述拖拉板由一个圆盘和一个竖板一体加工制成,所述圆盘位于竖板顶部并且厚度大于竖板。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活动端间接带着拖拉板升起,拖拉板扩大其顶部两个夹板的间距,弧形开口内的轴承掉落进多个夹板之间,然后控制气缸活动端收缩,多个夹板在粗弹簧的挤压下被固定,第二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多个齿块配合,钻孔机和连接板跟着环体转动,钻孔机实现对轴承的加工,直至轴承加工完成后,气缸活动端带着拖拉板继续下降,然后拖拉板底部的两个夹板扩大间距,加工成型的轴承通过U形送料板进入到接料盒内部,提高了工序联动性和加工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工模块包括与所述加工台顶部连接的两个导向板、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的凸形撑座、与所述凸形撑座顶部连接的L形杆、与所述L形杆活动连接的环体、与所述环体连接的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二电机、套接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外侧的齿轮、合围于所述L形杆外侧并与所述齿轮啮合的多个齿块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钻孔机。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模块结构简单,可以低错误率的进行轴承的加工,保证轴承生产效率。
[0009]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接料盘两侧均设有防脱板,所述防脱板高度与接料盘直径相等,所述防脱板顶部与接料盘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防脱板安装于立柱内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板起到限位轴承的作用,避免轴承从接料盘上掉落。
[0011]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立柱内侧均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限位板底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起到限位轴承的作用,避免轴承从多个夹板之间掉落。
[0013]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形撑座上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贯穿凸形撑座,所述螺旋杆底端延伸至加工台内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旋杆,使其底端伸入加工台内部,可以对凸形撑座固定。
[0015]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工台上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气缸位于矩形开口内部,所述矩形开口底部套设有U形送料板,所述U形送料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加工台底部和接料盒顶部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开口使加工完成的轴承可以落入接料盒内部。
[0017]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L形杆圆心与圆盘圆心横向同轴,所述L形杆上开设有适于环体转动的环形滑槽。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该布局方式,位于L形杆上的钻孔机可以对轴承进行加工。
[0019]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电机和钻孔机关于连接板垂直中心面对称,所述第二电机和钻孔机横向同轴。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该布局方式,使本装置更加的精致,提高本装置的美观性。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气缸活动端间接带着拖拉板升起,拖拉板扩大其顶部两个夹板的间距,弧形开口内的轴承掉落进多个夹板之间,然后控制气缸活动端收缩,然后多个夹板在粗弹簧的挤压下被固定,然后第二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多个齿块配合,钻孔机和连接板跟着环体转动,钻孔机实现对轴承的加工,直至轴承加工完成后,气缸活动端带着拖拉板继续下降,然后拖拉板底部的两个夹板扩大间距,加工成型的轴承通过U形送料板进入到接料盒内部,提高了工序联动性和加工效率。
[0022]2.本专利技术中,启动第一电机,其输出轴带动接料盘转动,然后漏料斗内的轴承填满
接料盘上的弧形开口,这里每个弧形开口有且只能容纳一个轴承,然后只在两两夹板扩大间距时掉落,输送作业稳定,出错率低。
[0023]3.本专利技术中,在导向板的限位下,向加工台后侧移动凸形撑座,直至凸形撑座运动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旋杆,结构简单,调节灵活。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料模块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卸模块组装后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卸模块拆分后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加工模块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加工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00、加工台;200、下料模块;210、立柱;220、套板;230、漏料斗;240、限位板;250、第一电机;260、接料盘;300、装卸模块;310、底板;320、气缸;330、导杆;340、升降板;350、紧致弹簧;360、拖拉板;370、夹板;380、长杆;390、粗弹簧;391、接料盒;400、加工模块;410、导向板;420、凸形撑座;430、L形杆;440、环体;450、连接板;460、第二电机;470、齿轮;4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沟道油孔加工装置,包括加工台(100),所述加工台(100)上设有下料模块(200)、装卸模块(300)和加工模块(4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模块(200)包括与所述加工台(100)顶部连接的两个立柱(210)、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210)之间的套板(220)、贯穿于所述套板(220)的漏料斗(230)、位于所述套板(220)底部并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210)之间的限位板(240)、与所述限位板(240)连接的第一电机(250)和套接于所述第一电机(250)输出轴外侧的接料盘(260),所述接料盘(260)上开设有弧形开口;所述装卸模块(300)包括位于所述加工台(100)底部的底板(310)、与所述底板(310)顶部连接的气缸(320)、关于所述气缸(320)对称并连接于所述加工台(100)和底板(310)之间的两个导杆(330)、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导杆(330)之间并与所述气缸(320)活动端连接的升降板(340)、安装于所述升降板(340)内侧的紧致弹簧(350)、安装于所述紧致弹簧(350)内侧并与所述升降板(340)顶部活动连接的拖拉板(360)、安装于所述立柱(210)内侧的多个长杆(380)、合围于所述拖拉板(360)外侧并活动套接于所述长杆(380)外侧的夹板(370)、位于所述立柱(210)和夹板(370)之间并活动套接于所述长杆(380)外侧的粗弹簧(390)、位于所述加工台(100)底部并与所述底板(310)顶部连接的接料盒(391);所述拖拉板(360)由一个圆盘和一个竖板一体加工制成,所述圆盘位于竖板顶部并且厚度大于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沟道油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模块(400)包括与所述加工台(100)顶部连接的两个导向板(410)、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导向板(410)之间的凸形撑座(420)、与所述凸形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凤袁红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泽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