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907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涉及隧道工程二衬防排水施工技术领域,该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包括横梁、紧固器与定位夹具,所述紧固器固定在横梁两端端部,且所述紧固器可拆卸式固定在二衬钢筋表面,所述定位夹具与横梁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夹具用于夹持纵向止水带;采用隧道二衬钢筋作为止水带运输及定位轨道,可以将纵向止水带顺利安装到对应空间位置,相比端头模板安装止水带,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在保证施工速度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止水带在安装时发生弯折情况,从而保证止水带的整体完整性。从而保证止水带的整体完整性。从而保证止水带的整体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二衬防排水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建设事业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尤其是隧道勘察设计,施和运营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现在还处于建设高峰期,随之而来公路隧道的数量和里程都在快速的增长。由于水的可流动性及水压的传递性,隧道的衬砌结构往往都要承受较高的水头压力,隧道在地下水的环境中,衬砌中的任何缺陷和病害都极有可能成有渗漏水的通道。反过来,滲漏水又会加速各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影响隧道的使用性能,减少使用寿命。因此,隧道防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极为重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隧道建成后的运营环境、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运营成本和运营安全。
[0003]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防排水措施之一是在二次衬砌沉降缝及纵向施工缝处设置中埋式止水带,隧道二衬中埋式止水带的施工过程中,中埋式止水带一般由端头模板固定,由于端头模板固定困难、连接不牢,造成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S”型扭曲和前后跑位现象比较严重,经常出现二衬板缝渗漏水等质量缺陷,为了规避渗漏水的发生、减少其对隧道运营造成的损失,通常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防水做到万无一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横梁、紧固器与定位夹具,所述紧固器固定在横梁两端端部,且所述紧固器可拆卸式固定在二衬钢筋表面,所述定位夹具与横梁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夹具用于夹持纵向止水带。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夹具包括至少两块相对设置的角钢片,两块所述角钢片自由端之间用于放置纵向止水带,所述角钢片顶部与横梁活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两块相对设置的所述角钢片之间穿设有间距调节件,转动所述间距调节件可使角钢片自由端相互靠近或远离。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微调机构,所述定位夹具通过微调机构与横梁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夹具通过微调机构沿横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沿横梁长度方向开设的安装腔以及安装在安装腔内底部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与定位夹具顶部转动连接,通过驱动齿轮组带动定位夹具沿齿条长度方向左右移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包括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连动块,所述连动块与相对设置的角钢片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角钢片顶部通过连接销钉与从动齿轮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位于相对设置的角钢片之间,所述主动齿轮通过转动件与连动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
固定穿设于主动齿轮,所述转动件两端端部贯穿连动块,所述转动件与连动块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包括圆杆、棱柱,圆杆固定在棱柱两端,所述棱柱固定穿设于主动齿轮,所述圆杆贯穿连动块,并与所述连动块转动连接,所述连动块与横梁之间设置圆环体磁环,所述棱柱贯穿磁环,所述磁环可在棱柱表面滑动,所述磁环始终吸附在横梁表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角钢片顶部体通过连接销钉与横梁转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相邻设置的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之间设置防挤压角钢条,所述防挤压角钢条设置在角钢片自由端端部,所述角钢片与纵向止水带之间通过防挤压角钢条隔开。
[0014]进一步的,所述间距调节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贯穿相对设置的角钢片,所述角钢片另一端穿设有螺帽,所述螺帽通过螺纹与螺栓旋合。
[001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一,定位夹具通过防挤压角钢条夹住拟安装的纵向止水带,以二衬钢筋作为滑移轨道;
[0017]步骤二,横梁将纵向止水带滑移安装至对应位置后,通过紧固器将整套安装装置及纵向止水带固定在二衬钢筋上;
[0018]步骤三,防挤压角钢条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安装装置与纵向止水带松开,沿二衬钢筋轨道上滑取下安装装置。
[0019]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采用隧道二衬钢筋作为止水带运输及定位轨道,可以将纵向止水带顺利安装到对应空间位置,相比端头模板安装止水带,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在保证施工速度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止水带在安装时发生弯折情况,从而保证止水带的整体完整性。
[0021](2)定位夹具通过微调机构沿横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对定位夹具的位置进行左右微调,进一步方便纵向止水带对准施工缝处,方便纵向止水带的安装,使安装装置适配不同的安装条件,提升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安装装置安装纵向止水带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安装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安装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安装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定位夹具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安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转动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安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安装装置对弯折的施工缝安装纵向止水带示意图。
[0032]图中部件名称序号为:1、定位夹具;2、横梁;3、防挤压角钢条;4、纵向止水带;5、二衬钢筋;6、间距调节件;61、螺帽;62、螺栓;7、紧固器;71、连接套;8、连接销钉;9、扭片;10、
紧固螺栓;13、角钢片;14、微调机构;15、磁环;16、限位螺栓;17、伸缩条;
[0033]140、转环;141、齿条;142、从动齿轮;143、转动件;144、主动齿轮;145、连动块;146、安装腔;
[0034]1431、圆杆;1432、棱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实施例一
[003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包括横梁2,与横梁2活动连接有定位夹具1,横梁2两端端部固定有紧固器7,紧固器7可拆卸式固定在二衬钢筋5表面。
[0038]其中,定位夹具1包括至少两块“L”型角钢片13,两块“L”型角钢片13对称设置,角钢片13顶部与横梁2活动连接,具体的,角钢片13顶部体通过连接销钉8与横梁2转动连接,两块角钢片13自由端(即夹紧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2)、紧固器(7)与定位夹具(1),所述紧固器(7)固定在横梁(2)两端端部,且所述紧固器(7)可拆卸式固定在二衬钢筋(5)表面,所述定位夹具(1)与横梁(2)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夹具(1)用于夹持纵向止水带(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具(1)包括至少两块相对设置的角钢片(13),两块所述角钢片(13)自由端之间用于放置纵向止水带(4),所述角钢片(13)顶部与横梁(2)活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相对设置的所述角钢片(13)之间穿设有间距调节件(6),转动所述间距调节件(6)可使角钢片(13)自由端相互靠近或远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调机构(14),所述定位夹具(1)通过微调机构(14)与横梁(2)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夹具(1)通过微调机构(14)沿横梁(2)长度方向左右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机构(14)包括沿横梁(2)长度方向开设的安装腔(146)以及安装在安装腔(146)内底部的齿条(141),与所述齿条(141)啮合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与定位夹具(1)顶部转动连接,通过驱动齿轮组带动定位夹具(1)沿齿条(141)长度方向左右移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纵向止水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从动齿轮(142)、主动齿轮(144)与连动块(145),所述连动块(145)与相对设置的角钢片(13)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角钢片(13)顶部通过连接销钉(8)与从动齿轮(142)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144)位于相对设置的角钢片(13)之间,所述主动齿轮(144)通过转动件(143)与连动块(145)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143)固定穿设于主动齿轮(1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深陈杰武陶小磊江活鑫吴渊岳张文杨力覃海梦廖军黄伟李鑫杨文忠黄春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