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防水板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防水板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防水板。
技术介绍
[0002]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建造,一方面为满足隧道使用功能的防水要求,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均铺设防水板;同时为排出二次衬砌背后的地下水,避免或减小水压对衬砌结构的不利作用,一般在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排水板。
[0003]普通防水板采用等厚、表面光滑的结构,在受防水板幅宽限制的搭接处易受水压影响发生破坏,从而造成漏水,使得防水效果失效,影响隧道的使用安全。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隧道防水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避免防水板搭接处受水压的影响,加强防水板搭接处的连接的力度,有效的防止防水板搭接处出现漏水的隧道防水板。
[0006]本技术提供的隧道防水板包括:第一防水板;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防水板侧壁的内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插板、第一橡胶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防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水板(1);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3)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防水板(1)侧壁的内部,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板(31)、插板(32)、第一橡胶垫(33)和螺纹环(34),所述插板(32)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防水板(1)侧壁的内部,所述连接板(31)固定于所述插板(3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橡胶垫(33)固定于所述连接板(31)的侧壁,所述螺纹环(34)固定于所述插板(32)内部的居中处;第二防水板(2),所述第二防水板(2)安装于所述连接板(31)另一侧壁固定所述插板(32)的一端;固定结构(4),所述固定结构(4)安装于所述第一防水板(1)一端和所述第二防水板(2)一端的边沿的表面,所述固定结构(4)包括固定板(41)、第二橡胶垫(42)、凸块(43)、凹槽(44)、弹簧(45)、卡块(46)和滑槽(47),所述固定板(41)安装于所述第一防水板(1)一端和所述第二防水板(2)一端的边沿的表面,所述第二橡胶垫(42)固定于所述固定板(41)的底面,所述凸块(43)固定于所述固定板(41)的底面,所述凸块(43)底端的内部设有所述滑槽(47),所述卡块(46)安装于所述凸块(43)底端的内部,所述弹簧(45)的两端固定有所述卡块(46),所述凹槽(44)设于所述固定板(41)表面的两端;加强结构(5),所述加强结构(5)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防水板(1)和所述第二防水板(2)一端的侧壁,所述加强结构(5)包括螺母(51)和螺杆(52),所述螺杆(52)贯穿所述第一防水板(1)和所述第二防水板(2)一端的侧壁,所述螺母(51)安装于所述螺杆(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