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762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包括缓冲器座,所述缓冲器座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缓冲器座的一侧安装有聚氨酯缓冲器,所述下开关撞弓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气开关,所述嵌板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处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阻挡装置底座进行安装后,由于嵌板的安装,使其完成对第一电气开关和第二电气开关的安装,在其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既有建筑增设电梯时,因地下有较多民用设施,电梯底坑无法深挖,当可移动止停装置展开过程中,仅有一个第一电气开关或者第二电气开关起作用,以防止电梯运行,展开完毕时,电梯可实施检修运行,从而提高了其整体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了其整体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了其整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止停装置
,具体为一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被人们所建造和居住,为了方便人们的上下便利,电梯的使用也变得十分广泛,电梯是一种刚性轨道运动的设备,其中电梯底坑则是位于轿厢服务的最低层站以下的井道部分,在其进行维修等工作的过程中会使用到止停装置,从而确保一定的安全性,既有建筑增设电梯时,因地下有较多民用设施,电梯底坑无法深挖,为满足法规要求,保护检修与救援人员的安全,需要设计可移动止停装置;
[0003]然而传统的此类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其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其安全性较差,导致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开关的单控,因此易给其实际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安全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包括缓冲器座,所述缓冲器座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缓冲器座的一侧安装有聚氨酯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座的另一侧安装有阻挡装置底座,所述阻挡装置底座的底端固定有下开关支架,所述阻挡装置底座的一端安装有嵌板,所述嵌板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下开关撞弓,所述下开关撞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气开关,所述下开关撞弓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气开关,所述嵌板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处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气开关和第二电气开关分布在下开关撞弓的两侧,所述聚氨酯缓冲器在缓冲器座的一侧呈圆柱形。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附着层,所述附着层设置在缓冲器座的外侧壁,所述附着层的内部安装有预留孔,所述附着层的一端安装有防腐层,所述防腐层的一端安装有隔氧层。
[0008]优选的,所述预留孔在附着层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所述防腐层与隔氧层设置在同一平面内。
[0009]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腔,所述定位腔设置在螺栓的内部,所述定位腔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定位腔的一端安装有受力环,所述受力环的一端安装有密封环。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关于定位腔的圆心呈环形分布,所述连接块与复位弹簧内部之间形成弹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关于连接块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密封环的外径小于受力环的内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不仅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也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防护性和定位稳定性;
[0013](1)通过将阻挡装置底座进行安装后,由于嵌板的安装,使其完成对第一电气开关和第二电气开关的安装,在其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既有建筑增设电梯时,因地下有较多民用设施,电梯底坑无法深挖,当可移动止停装置展开过程中,仅有一个第一电气开关或者第二电气开关起作用,以防止电梯运行,展开完毕时,电梯可实施检修运行,从而提高了其整体的安全性;
[0014](2)通过将附着层先进行一定的粘合处理,紧接着在预留孔的设置下完成对防腐层的附着,因此在防腐层的配合下提高了其整体的防腐蚀能力,并且在隔氧层的相互配合下完成了整体的防护工作,从而提高了其整体的防护能力;
[0015](3)通过将定位腔先进行一定的安装处理,紧接着在连接块的安装下,使其在螺栓进行定位安装的过程中其复位弹簧完成一定的复位卡合,因此在密封环的接触下,完成了一定的定位安装处理,从而提高了其整体的稳定定位的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防护结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定位结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缓冲器座;2、阻挡装置底座;3、下开关支架;4、嵌板;5、下开关撞弓;6、第一电气开关;7、防护结构;701、附着层;702、预留孔; 703、防腐层;704、隔氧层;8、聚氨酯缓冲器;9、第二电气开关;10、螺栓;11、定位结构;1101、定位腔;1102、连接块;1103、复位弹簧;1104、受力环;1105、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包括缓冲器座1,缓冲器座1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护结构7,防护结构7 包括附着层701,附着层701设置在缓冲器座1的外侧壁,附着层701的内部安装有预留孔702,附着层701的一端安装有防腐层703,防腐层703的一端安装有隔氧层704;
[0024]预留孔702在附着层701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防腐层703与隔氧层704 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以至于在预留孔702和防腐层703接触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因此很好的提高了其整体的防护能力,并且延长了其整体的使用寿命;
[0025]缓冲器座1的一侧安装有聚氨酯缓冲器8,缓冲器座1的另一侧安装有阻挡装置底座2,阻挡装置底座2的底端固定有下开关支架3,阻挡装置底座2 的一端安装有嵌板4,嵌板4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下开关撞弓5,下开关撞弓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气开关9,下开关撞弓5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气开关6,第一电气开关6和第二电气开关9分布在下开关撞弓5的两侧,聚氨酯缓冲器8在缓冲器座1的一侧呈圆柱形,以至于很好的提高了其整体的安全性和保护能力;
[0026]嵌板4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处安装有螺栓10,螺栓10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11,定位结构11包括定位腔1101,定位腔1101设置在螺栓10的内部,定位腔110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块1102,连接块1102的一端安装有复位弹簧1103,定位腔1101的一端安装有受力环1104,受力环1104的一端安装有密封环1105;
[0027]连接块1102关于定位腔1101的圆心呈环形分布,连接块1102与复位弹簧1103内部之间形成弹性连接,复位弹簧1103关于连接块1102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密封环1105的外径小于受力环1104的内径,以至于很好的提高了其整体的复位卡合能力,从而使其很好的提高了其整体的定位能力,以至于在其工作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0028]工作原理:首先,将装置先进行一定的安装处理,紧接着采用螺栓10完成一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包括缓冲器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座(1)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护结构(7),所述缓冲器座(1)的一侧安装有聚氨酯缓冲器(8),所述缓冲器座(1)的另一侧安装有阻挡装置底座(2),所述阻挡装置底座(2)的底端固定有下开关支架(3),所述阻挡装置底座(2)的一端安装有嵌板(4),所述嵌板(4)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下开关撞弓(5),所述下开关撞弓(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气开关(9),所述下开关撞弓(5)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气开关(6),所述嵌板(4)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处安装有螺栓(10),所述螺栓(10)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开关(6)和第二电气开关(9)分布在下开关撞弓(5)的两侧,所述聚氨酯缓冲器(8)在缓冲器座(1)的一侧呈圆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7)包括附着层(701),所述附着层(701)设置在缓冲器座(1)的外侧壁,所述附着层(701)的内部安装有预留孔(702),所述附着层(701)的一端安装有防腐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沛潜卫
申请(专利权)人:广德巨人智能电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