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35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属于电瓶车车架技术领域,包括钢管、两个对称焊接于钢管两端的前梁架以及设置于钢管一侧的尾顶杆和尾底杆,上述钢管的两端均设有与前梁架直接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减震结构,上述尾顶杆和尾底杆之间设有第二减震结构,上述第一减震结构至少包括焊接于前梁架其中两端的上护筒和下护筒以及内滑柱,上述第二减震结构至少包括上棱柱、下棱柱以及冲杆,上述内滑柱的两端分别滑动插入上护筒内腔和下护筒内腔中。该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可以对电瓶车的骑行车和被携带者同时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提升了该电瓶车车架的抗压能力,有效减轻了对该电瓶车车架的压力。有效减轻了对该电瓶车车架的压力。有效减轻了对该电瓶车车架的压力。

A battery car frame with double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


[0001]本技术属于电瓶车车架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电瓶车分为交流电瓶车和直流电瓶车,通常我们说的电瓶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
[0003]对于一辆电瓶车来说,其车架结构是骨干结构,起到对于整个电瓶车的支撑作用,车架结构的质量直接决定一辆电瓶车的抗压能力,即决定其寿命。目前的电瓶车车架大多只在尾部设置减震结构,可以对电瓶车后方的被携带者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但对于电瓶车骑行车起到的减震作用很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包括钢管、两个对称焊接于钢管两端的前梁架以及设置于钢管一侧的尾顶杆和尾底杆,上述钢管的两端均设有与前梁架直接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减震结构,上述尾顶杆和尾底杆之间设有第二减震结构;
[0006]上述第一减震结构至少包括焊接于前梁架其中两端的上护筒和下护筒以及内滑柱,上述第二减震结构至少包括上棱柱、下棱柱以及冲杆。
[000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上述内滑柱的两端分别滑动插入上护筒内腔和下护筒内腔中,且上述上护筒内腔和下护筒内腔相互远离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弹簧。
[000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上述上护筒内腔和下护筒内腔相互远离的一侧壁还固定焊接有滑杆,且两个上述滑杆均滑动插入内滑柱内部。
[000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上述内滑柱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辅助轮。
[001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上述上棱柱内腔和下棱柱内腔相互远离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内弹簧,两个上述第二内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垫板,上述冲杆的两端伸入上棱柱内腔和下棱柱内腔中且分别与两个第二垫板焊接固定。
[001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上述上棱柱内腔和下棱柱内腔相互远离的一侧壁还焊接有抵接块。
[0012]该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通过第一减震结构作用,可对骑行者产生的压力进行减震缓冲,通过尾顶杆和尾底杆之间的第二减震结构,可对尾顶杆上方施加的压力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因此通过上述双重减震,可以对电瓶车的骑行车和被携带者同时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提升了该电瓶车车架的抗压能力,有效减轻了对该电瓶车车架的压力;
[0014]通过设置在内滑柱两端的辅助轮,使得内滑柱与上护筒以及内滑柱与下护筒之间的摩擦减小,从而降低了内滑柱、上护筒和下护筒之间的磨损,延长了该电瓶车车架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实施例沿A

A处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处实施例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3中C处实施例的放大图。
[0020]图中:1、钢管;2、前梁架;3、尾顶杆;4、尾底杆;5、第一减震结构;6、第二减震结构;7、上护筒;8、下护筒;9、内滑柱;10、第一内弹簧;11、滑杆;12、第一垫板;13、辅助轮;14、软垫;15、上棱柱;16、下棱柱;17、冲杆;18、第二内弹簧;19、抵接块;20、第二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请参阅如图1

图5所示的一种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包括:
[0023]钢管1和两个对称焊接于钢管1两端的前梁架2,前梁架2的第一段倾斜设计,其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70
°
之间,前梁架2的第二段水平设计,前梁架2的第三段呈C形设计,且第三段用于承接骑行车臀部以上肢体的压力,前梁架2的三段之间以此采用焊接工艺连接为一体;
[0024]设置于钢管1一侧的尾顶杆3和尾底杆4,于钢管1的两端均设有与前梁架2直接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减震结构5,尾顶杆3和尾底杆4均焊接于钢管1的外壁上,且尾顶杆3和尾底杆4之间设有第二减震结构6。
[0025]第一减震结构5的特殊之处在于:第一减震结构5至少包括焊接于前梁架2其中两端的上护筒7和下护筒8以及设于上护筒7和下护筒8之间的内滑柱9,内滑柱9的两端分别滑动插入上护筒7内腔和下护筒8内腔中,且上护筒7内腔和下护筒8内腔相互远离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弹簧10,上护筒7内腔和下护筒8内腔相互远离的一侧壁还固定焊接有滑杆11,第一内弹簧10套设于滑杆11的外部,且两个滑杆11均滑动插入内滑柱9内部,使得滑杆11可沿着内滑柱9内壁滑行,保证了内滑柱9滑行轨迹的稳定,减小了内滑柱9的磨损,延长寿命,但两个滑杆11之间不接触,两个第一内弹簧1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垫板12,内滑柱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垫板12焊接固定,第一垫板12的侧壁与上护筒7内壁或下护筒8内壁贴合,可以沿着上护筒7内壁或下护筒8内壁滑行;
[0026]值得注意的是:于内滑柱9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辅助轮13,内滑柱9其中一端的两个辅助轮13与上护筒7两侧的内壁贴合,内滑柱9另一端的两个辅助轮13与下护筒8两侧的内壁贴合,内滑柱9在上护筒7和下护筒8内滑行时,内滑柱9上的辅助轮13沿着上护筒7和下护筒8的内壁滚动,从而减小了内滑柱9与上护筒7和下护筒8之间的磨损,于上护筒7和
下护筒8内腔相互靠近的一侧壁固定粘接有软垫14,其材质优选橡胶或硅胶,起到对辅助轮13的缓冲,避免辅助轮13与上护筒7或下护筒8碰撞。
[0027]第二减震结构6的特殊之处在于:第二减震结构6至少包括焊接于尾底杆4底壁的上棱柱15、焊接于第一减震结构5顶壁的下棱柱16以及设于上棱柱15和下棱柱16之间的冲杆17,上棱柱15内腔和下棱柱16内腔相互远离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内弹簧18,上棱柱15内腔和下棱柱16内腔相互远离的一侧壁还焊接有抵接块19,两个第二内弹簧1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垫板20,两个抵接块19分别用于与两个第二垫板20抵接,第二垫板20的侧壁与上棱柱15内壁或下棱柱16内壁贴合,可沿着上棱柱15内壁和下棱柱16内壁滑行,冲杆17的两端伸入上棱柱15内腔和下棱柱16内腔中且分别与两个第二垫板20焊接固定,避免两个第二内弹簧18被过分压缩而损坏。
[0028]该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实际生产时,将坐垫设置于前梁架2的第三段的顶部,使得骑行车坐在坐垫上,其身体臀部以上部位的压力直接施加在前梁架2的第三段,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包括钢管(1)、两个对称焊接于钢管(1)两端的前梁架(2)以及设置于钢管(1)一侧的尾顶杆(3)和尾底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的两端均设有与前梁架(2)直接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减震结构(5),所述尾顶杆(3)和尾底杆(4)之间设有第二减震结构(6);所述第一减震结构(5)至少包括焊接于前梁架(2)其中两端的上护筒(7)和下护筒(8)以及内滑柱(9),所述第二减震结构(6)至少包括上棱柱(15)、下棱柱(16)以及冲杆(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柱(9)的两端分别滑动插入上护筒(7)内腔和下护筒(8)内腔中,且所述上护筒(7)内腔和下护筒(8)内腔相互远离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弹簧(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双重减震结构的电瓶车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寿海蒋国卫余国联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鲲鹏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