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环RIP1激酶抑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60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35
本文公开了激酶抑制性化合物,如受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杂环RIP1激酶抑制剂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9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897,223,于2019年11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932,404,于2020年3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3/001,016,于2020年4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3/004,290,于2020年4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3/004,301,和于2020年4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3/004,319的较早申请日的权益。


[0002]本公开内容涉及化合物与制备和使用化合物的方法,如用于抑制受体

相互作用蛋白

1("RIP1")激酶,和用于治疗与RIP1有关的疾病和/或状况。

技术介绍

[0003]受体

相互作用蛋白

1激酶(本文称为"RIP1")属于酪氨酸激酶样家族,是参与固有免疫信号传导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IP1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并且其在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与各种炎性疾病有关,例如炎症性肠病、牛皮癣和与炎症和/或坏死性(necroptotic)细胞死亡相关的其它疾病和/或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所公开的化合物可以具有式I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N

氧化物、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或立体异构体。关于式I,环B是杂芳基,并且可以是单环杂芳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环B是5元或6元杂芳基,并且可以是吡唑基或吡啶基。
[0005]各个R1独立地是卤素或

连接基

R6基团,其中该连接基是键或R
a
,条件是R
a
不是H或D,并且R6是杂环基,R
b


C(R
f
)3,或

C(R
f
)=C(R
f
)2;R2是R
a
;R3是R
a
并且可以是H;如果存在的话,各个R4独立地是R
e
;并且L是杂原子或R
a
,条件是R
a
不是H或D。
[0006]对于每次存在,R
a
独立地是H或D,除其中L是R
a
的实施方案外,C1‑
10
脂肪族基团,C1‑
10
卤代脂肪族基团,C5‑
10
芳族基团,C3‑6杂环基团,或C3‑
10
螺杂环基团;对于每次存在,R
b
独立地是

OH,

SH,

OR
c


SR
c


NR
d
R
d


Si(R
a
)3,

C(O)OH,

C(O)OR
c


C(O)NR
d
R
d


OC(O)NR
d
R
d


OC(O)C1‑
10
烷基,其被以下取代:一个或两个NR
d
R
d
,羧基,或其组合,并且任选地进一步被以下取代:芳族部分,

SH,

O

酰基,或

C(O)NH2;对于每次存在,R
c
独立地是C1‑
10
烷基,其可以被1,2或3个R
e
取代,C2‑
10
烯基,其可以被1,2或3个R
e
取代,C2‑
10
炔基,其可以被1,2或3个R
e

代,C3‑6环烷基,其可以被1,2或3个R
e
取代,或C5‑
10
芳族基团,其可以被1,2或3个R
e
取代;对于每次存在,R
d
独立地是H;C1‑6烷基,其可以被1,2或3个R
e
取代或C3‑9杂环基;C3‑6环烷基,其可以被1,2或3个R
e
取代;C3‑6杂环,其可以被1,2或3个R
e
取代;C5‑
10
芳基,其可以被1、2或3个R
b
取代;C5‑
10
杂芳基,其可以被1,2或3个R
e
取代;或两个R
d
基团与其所键合的氮一起形成C3‑9杂环,其可以被一个或多个R
e
取代),或C5‑
10
杂芳基,其可以被一个或多个R
e
取代;对于每次存在,R
e
独立地是卤素,C1‑6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1‑6卤代烷基,C3‑6环烷基,C5‑
10
杂芳基,或

OR
a
;和对于每次存在,R
f
独立地是

烷基

磷酸酯,R
a
,R
b
,或R
e
,或两个R
f
基团与其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2‑6烯基基团,C3‑6环烷基基团,其可以被一个或多个R
e
取代,或C3‑
10
杂环,其可以被一个或多个R
e
或酰基取代。
[0007]此外,关于式I,X是CH2或O;Z是杂芳基;m是1,2,3,或4;并且n是0,1或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m是1,和/或n是0或n是1。
[00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是C1‑6烷基,并且可以是CH3或CD3。
[0009]在某些实施方案中,n是0,但是在其它实施方案中,n是1。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R4可以是C1‑6烷基,如甲基。
[001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L是杂原子,如O,但是在其它的实例中,L是C1‑6烷基,如CH2。
[00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Z可以是6元杂芳基,并且可以是吡啶基,嘧啶基,或哒嗪基。在任何实施方案中,Z可以是未被取代的或Z可以是被取代的,如被卤素,C1‑6烷基,C1‑6卤代烷基,或OH取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Z是,p是0,1,2,3,或4,并且如果存在的话,各个R5独立地是R
e
。各个R5独立地可以是OH,卤素,C1‑6烷基,或C1‑6卤代烷基,如OH,CF3,甲基或氟。和/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p是1,但是在其它实施方案中,p是0。
[0012]并且在任何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根据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N

氧化物、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或立体异构体,其中:环B是杂芳基;各个R1独立地是卤素或

连接基

R6基团,其中该连接基是键或R
a
,条件是R
a
不是H或D,并且R6是杂环基、R
b


C(R
f
)3、或

C(R
f
)=C(R
f
)2;R2是R
a
;R3是R
a
;如果存在的话,各个R4独立地是R
e
;L是杂原子或R
a
,条件是R
a
不是H或D;X是CH2或O;Z是杂芳基;m是1、2、3、或4;n是0、1或2;对于每次存在,R
a
独立地是H或D,除其中L是R
a
的实施方案外、C1‑
10
脂肪族基团、C1‑
10
卤代脂肪族基团、C5‑
10
芳族基团、C3‑6杂环基团、或C3‑
10
螺杂环基团;对于每次存在,R
b
独立地是

OH、

SH、

OR
c


SR
c


NR
d
R
d


Si(R
a
)3、

C(O)OH、

C(O)OR
c


C(O)NR
d
R
d


OC(O)NR
d
R
d


OC(O)C1‑
10
烷基,其被以下取代:一个或两个NR
d
R
d
、羧基、或其组合,并且任选地进一步被以下取代:芳族部分、

SH、

O

酰基、或

C(O)NH2;对于每次存在,R
c
独立地是C1‑
10
烷基,其能够被1、2或3个R
e
取代;C2‑
10
烯基,其能够被1、2或3个R
e
取代;C2‑
10
炔基,其能够被1、2或3个R
e
取代;C3‑6环烷基,其能够被1、2或3个R
e
取代;或C5‑
10
芳族基团,其能够被1、2或3个R
e
取代;对于每次存在,R
d
独立地是H;C1‑6烷基,其能够被1、2或3个R
e
取代或C3‑9杂环基;C3‑6环烷基,其能够被1、2或3个R
e
取代;C3‑6杂环基团,其能够被1、2或3个R
e
取代;C5‑
10
芳基,其能够被1、2或3个R
b
取代;C5‑
10
杂芳基,其能够被1、2或3个R
e
取代;或两个R
d
基团与其所键合的氮一起形成C3‑9杂环基团,其能够被一个或多个R
e
取代)、或C5‑
10
杂芳基,其能够被一个或多个R
e
取代;对于每次存在,R
e
独立地是卤素、C1‑6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1‑6卤代烷基、C3‑6环烷基、C5‑
10
杂芳基、或

OR
a
;和对于每次存在,R
f
独立地是

烷基

磷酸酯、R
a
、R
b
、或R
e
,或两个R
f
基团与其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2‑6烯基基团;C3‑6环烷基基团,其能够被一个或多个R
e
取代;或C3‑
10
杂环基团,其能够被一个或多个R
e
或酰基取代。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环B是5元或6元杂芳基。3.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环B是吡唑基或吡啶基。
4.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环B是吡唑基,并且在环B上的环氮原子处,

N(R3)C(O)

部分连接到环B。5.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2是C1‑6烷基。6.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2是CH3或CD3。7.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3是H。8.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n是0。9.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n是1。10.权利要求9的化合物,其中R4是C1‑6烷基。11.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X是O。12.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X是CH2。13.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L是杂原子。14.权利要求13的化合物,其中L是O。15.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L是C1‑6烷基。16.权利要求15的化合物,其中L是CH2。17.权利要求16的化合物,其中Z是6元杂芳基。18.权利要求17的化合物,其中Z是吡啶基、嘧啶基或哒嗪基。19.权利要求1

18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Z是未被取代的。20.权利要求1

18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Z被卤素、C1‑6烷基、C1‑6卤代烷基、或OH取代。21.权利要求1

18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Z是;p是0、1、2、3、或4;和如果存在的话,各个R5独立地是R
e
。22.权利要求21的化合物,其中各个R5独立地是OH、卤素、C1‑6烷基、或C1‑6卤代烷基。23.权利要求21或权利要求22的化合物,其中各个R5独立地是OH、CF3、甲基或氟。24.权利要求21

2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p是1。25.权利要求21的化合物,其中p是0。26.权利要求1

25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L

Z部分是(6

氟吡啶
‑2‑
基)甲基、(6

甲基吡啶
‑2‑
基)甲基、(2

甲基吡啶
‑5‑
基)氧基、(2

氟吡啶
‑5‑
基)氧基、吡啶
‑2‑
基甲基、(6

三氟甲基吡啶
‑2‑
基)甲基、(6

羟基吡啶
‑2‑
基)甲基、吡啶
‑3‑
基甲基、哒嗪
‑3‑
基甲基、(2

甲基吡啶
‑5‑
基)甲基、(2

氟吡啶
‑5‑
基)甲基、(2

氟吡啶
‑3‑
基)甲基、(2,6

二氟吡啶
‑3‑
基)甲基、嘧啶
‑2‑
基甲基、或吡啶
‑4‑
基甲基。27.权利要求1

26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m是1。28.权利要求1

27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至少一个R1是卤素。29.权利要求1

27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至少一个R1是

连接基

R6。30.权利要求29的化合物,其中至少一个R1是8

至12

元螺杂环基、C1‑
10
烷基或C2‑
10
炔。31.权利要求1

30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至少一个R1选自以下:
。32.权利要求1

31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至少一个R1是是是是。33.权利要求1

32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至少一个R1是是。34.权利要求1

3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具有选自以下的式子: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N

氧化物、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或立体异构体。35.权利要求1

3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具有选自以下的式子: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N

氧化物、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或立体异构体。36.权利要求1

35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是:I

1:(S)
‑4‑
((6

氟吡啶
‑2‑
基)甲基)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2:(S)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甲基吡啶
‑2‑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3:(S)

N

(7

((3

羟基氧杂环丁
‑3‑
基)乙炔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甲基吡啶
‑3‑
基)氧基)吡啶酰胺;I

4:(S)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甲基吡啶
‑3‑
基)氧基)吡啶酰胺;I

5:(S)
‑4‑
((6

氟吡啶
‑3‑
基)氧基)

N

(7

((3

羟基氧杂环丁
‑3‑
基)乙炔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吡啶酰胺;I

6:(S)
‑4‑
((6

氟吡啶
‑3‑
基)氧基)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吡啶酰胺;I

7:(S)
‑4‑
((6

氟吡啶
‑2‑
基)甲基)

N

(7

((3

羟基氧杂环丁
‑3‑
基)乙炔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吡啶酰胺;I

8:(S)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
[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吡啶
‑2‑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9:(S)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三氟甲基)吡啶
‑2‑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10:(S)

N

(7

((3

羟基氧杂环丁
‑3‑
基)乙炔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羟基吡啶
‑2‑
基)甲基)吡啶酰胺;I

11:(S)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甲基吡啶
‑2‑
基)甲基)吡啶酰胺;I

12:(S)

N

(7

((3

羟基氧杂环丁
‑3‑
基)乙炔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甲基吡啶
‑2‑
基)甲基)吡啶酰胺;I

13:(S)
‑4‑
((6

氟吡啶
‑2‑
基)甲基)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吡啶酰胺;I

14:(S)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吡啶
‑3‑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15:(S)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甲基吡啶
‑3‑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16:(S)
‑4‑
((6

氟吡啶
‑3‑
基)甲基)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17:(S)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哒嗪
‑3‑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18:(S)

N

(7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吡啶
‑2‑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19:(S)

N

(7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甲基吡啶
‑2‑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20:(S)

N

(7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氟吡啶
‑2‑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21:(S)

N

(7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三氟甲基)吡啶
‑2‑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22:(S)

N

(7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吡啶
‑3‑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23:(S)

N

(7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甲基吡啶
‑3‑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24:(S)

N

(7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6

氟吡啶
‑3‑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25:(S)

N

(7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哒嗪
‑3‑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26:(S)
‑4‑
((2

氟吡啶
‑3‑
基)甲基)

N

(7

((3

羟基氧杂环丁
‑3‑
基)乙炔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吡啶酰胺;I

27:(S)
‑4‑
((2

氟吡啶
‑3‑
基)甲基)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吡啶酰胺;I

28:(S)

N

(7


‑5‑
甲基
‑4‑
氧代

2,3,4,5

四氢苯并[b][1,4]氧杂氮杂环庚三烯
‑3‑
基)
‑4‑
(吡啶
‑4‑
基甲基)

1H

吡唑
‑1‑
甲酰胺;I

29:(S)

N

(7

(3

羟基
‑3‑
甲基丁
‑1‑

‑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里格尔药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