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平转移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295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平转移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第一上拉端、一端与第一上拉端相连的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端、一端与第二上拉端相连的第二上拉电阻以及二极管,此二极管设置于信号输入端及信号输出端所在的路径上,且其阴极连接至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其阳极连接至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用单一二极管实现了电平转移,减少使用的元器件的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平转移电路,特别涉及一种节省成本的电平转移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更佳的低压芯片不断涌现。I/O逻辑电平向3.3V、 2.5V、 1.8V,甚至更低的方向发展。但数十年来,由于5V电源的器件一直占据比较重要的市场,在系统设计中它们经常共存在一块电 路板中,因此在设计它们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不同电压电平的接口问题。 如系统基板管理器(BMC)在控制系统的工作模式时,其输出的控制信号电压为5V, 而接收其控制信号的许多芯片则要求为3. 3V的电压。因此电平转移(level shift) 电路经常会被使用到电路设计中,以实现电路中各芯片或组件信号电平的转换。图1为现有电路设计中常见的一种电平转移电路图。此电平转移电路中的输入信号电位为5V,而接收信号的芯片则要求是3.3V的电压。信号分别从此电平转 移电路100的管脚101 、管脚103、管脚105以及管脚107输入,被上拉信号P5V—DUAL 上拉至5V后,每个信号经过两个三极管后使用上拉信号P3V3—STBY上拉至3.3V, 从而实现了不同电平信号的转换。以SET—CLR一CMOS—N信号为例,当其从管脚101 输入5V高电位时,三极管109导通,使三极管111的基极为低电位,进而使三极 管111截止。SET—CLR—CMOS—BUF—N信号经上拉信号P3V3—STBY上拉至3.3V。但图1中的电平转移电路在每个信号传输路径上都需要设置两个三极管及多个电阻,特别是在产品量产的阶段,需要很高的生产成本。专利号为TW-1261216的专利提出一种前置驱动电路、 一种驱动电路及一种显示器装置其能够驱动输出组件以便当在输出组件一恻所产生的参考电平转变成高 电压时稳定地传送控制信号。前置驱动电路包含信号传送电路41,如图2所示,其将具有第一参考电平的 输入信号(即CTL2)转换成对应的第二参考电平(即Vss)的信号,并将此信号传送至输出组件。信号传送电路包括电平转移电源供应电路41a、第一电平转移电路41b 以及第二电平转移电路41c。电平转移电源供应电路41a提供一根据一规定电源供 应电压(即Vcc)的电平转移电平与第二参考电平(即Vss),其包括电平转移开关DA 以及电平转移电容器CA。专利号为TW-1261216的方法为当电平转移电平高于规定电源供应电压时,电 平转移开关DA打开,藉此充电电平转移电容器CA。当电平转移电平低于规定电源 供应电压时,电平转移开关DA关闭,藉此维持电平转移电容器CA的充电电压。因 此,TW-1261216的方法为透过电平转移开关DA改变信号VA1的电压电平。此方法 虽然可以改变信号的电平,但是其只适用于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且包含有电平转 移开关DA、电平转移电容器CA、第一电平转移电路41b以及第二电平转移电路41c 等多个部件,需要较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平转移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平转移电 路设计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平转移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第一上 拉端、第二上拉端、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以及二极管。第一上拉端连接第 一上拉电阻后连接至信号输入端。第二上拉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后连接至信号输出 端。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第一上拉电阻,其阳极连接至第二上拉电阻。此电平转移 电路用以实现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与信号输出端的输出信号间不同电平的转换。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平转移电路,第一上拉端为5V上拉端, 第二上拉端为3. 3V上拉端。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平转移电路,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为系统基板控制器。本技术的电平转移电路只使用了二极管来控制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之间的导通及截止状态,并且通过上拉信号与上拉电阻来达到电平转移的目的,相比现有技术所采用的两个三极管及多个电阻,本技术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 了同一信号在不同电位下的转换,确保了对于不同芯片输入的信号是有效电平。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路设计中常见的一种电平转移电路图2为专利号为TW-1261216的专利的前置驱动电路电路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平转移电路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平转移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平转移电路,请参见图3,电平转移电路301设置于控 制模块303及芯片组305之间。电平转移电路301包括信号输入端307、信号输出端 309、第一上拉端311、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端313、第二上拉电阻R2以及二 极管315。第一上拉端311连接第一上拉电阻R1后连接至信号输入端307。第二上拉 端313连接第二上拉电阻R2后连接至信号输出端309。此二极管315设置于信号输入 端307及信号输出端309所在的路径上,且其阴极连接至第一上拉电阻R1的另一端, 其阳极连接至第二上拉电阻R2的另一端。控制模块303通过电平转移电路301转换信号电平,并与芯片组305传输信 号。其中第一上拉端311输入5V的上拉信号P5V—DUAL,并经过第一上拉电阻 Rl上拉输入信号。第二上拉端313输入3.3V的上拉信号P3V3_STBY,并经过第 二上拉电阻R2上拉输出信号。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二极管315截止,此时输 出信号由P3V3一STBY信号及第二上拉电阻R2上拉到符合芯片组电位要求的电位。 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二极管315导通,此时输出信号的电位等于节点Vd的电 位与二极管315的压降之和。由此实现了电平转移的功能。请参见图4,其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平转移电路图。此电平转移电 路401中的输入信号SET—CLR—CMOS—N、 SET—CLR—PASSWD—N、 SET—LOCK—CFG_N以及SET—RCVRY—CFG_N为系统基板控制器403的输出信 号,并通过电平转移电路401转换电平后输出至芯片组405。 5V的上拉信号 P5V—DUAL通过管脚407输入,并经过上拉电阻R3、 R4、 R5以及R6上拉此电平 转移电路401的输入信号。3.3V的上拉信号P3V3—STBY及P3V3分别通过上拉端 409及上拉端411输入,并经过上拉电阻R7、 R8、 R9以及R10上拉电平转移电路401的输出信号。管脚413、管脚415、管脚417以及管脚419与管脚421、管脚 423、管脚425以及管脚427之间分别设置有二极管429、二极管431、 二极管433 以及二极管435。以输入信号SET_CLR_CMOS_N为例,其从管脚413输入,输入端的输入信号SET_CLR_CMOS_N经P5V_DUAL信号与上拉电阻R3上拉。输出端输出信号 SET_CLR_CMOS_BUF_N经P3V3_STBY信号与上拉电阻R7上拉。若输入信号 SET_CLR_CMOS_N为高电平,则二极管429截止,输出信号 SET_CLR_CMOS_BUF_N经P3V3_STBY信号与上拉电阻R7上拉至符合芯片组 405的电位。若输入信号SET_CLR_CM0S_N为低平,则二极管429导通,输出 信号SET_CLR_CMOS_BUF_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平转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信号输入端、一信号输出端、一第一上拉端、一第二上拉端,该第一上拉端连接一第一上拉电阻后连接至该信号输入端,该第二上拉端连接一第二上拉电阻后连接至该信号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该电平转移电路还包括一二极管,该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该第一上拉电阻,其阳极连接至该第二上拉电阻,用以控制二极管的导通或截止,来完成该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的电平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光刘士豪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