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轮及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5707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万向轮及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支架、主轮及辅助轮。其中,主轮与支撑支架转动连接,主轮具有第一极限通过高度。辅助轮与支撑支架转动连接,辅助轮具有第二极限通过高度及与第二极限通过高度对应设置的第一高度线,沿主轮的前进方向,辅助轮的前侧设置于主轮的前侧的前方,辅助轮的底部设置于主轮的底部的上方。本申请的万向轮及移动装置通过在支撑支架上设置转动连接的主轮及辅助轮,使得万向轮能够在不增加轮子半径及驱动力的情况,进而使得万向轮能够通过更高的台阶,从而提高了万向轮及移动装置通过台阶的性能。提高了万向轮及移动装置通过台阶的性能。提高了万向轮及移动装置通过台阶的性能。

Universal wheel and mo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万向轮及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万向轮及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机器人都有使用万向轮作为从动轮,但由于轮子半径是万向轮能否通过台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轮子半径越大,在驱动力不变的情况下,越容易通过台阶。为了使得万向轮能够通过较高的台阶,传统的万向轮通常采取增加轮子的半径的方式。但是,由于受到万向轮体积及空间的限制,使得轮子的半径无法进一步增加,进而使得万向轮不能通过较高的台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受到万向轮体积及空间的限制,使得轮子的半径无法进一步增加,进而使得万向轮不能通过较高的台阶的问题,提供一种万向轮及移动装置。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万向轮,包括:
[0006]支撑支架;
[0007]主轮,所述主轮与所述支撑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主轮具有第一极限通过高度;及
[0008]辅助轮,所述辅助轮与所述支撑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轮具有第二极限通过高度及与所述第二极限通过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支架;主轮,所述主轮与所述支撑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主轮具有第一极限通过高度;及辅助轮,所述辅助轮与所述支撑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轮具有第二极限通过高度及与所述第二极限通过高度对应设置的第一高度线,沿所述主轮的前进方向,所述辅助轮的前侧设置于所述主轮的前侧的前方,所述辅助轮的底部设置于所述主轮的底部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高度线相对于万向轮的移动平面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限通过高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限通过高度与所述第二极限通过高度之和;所述第一高度线为与所述辅助轮的底部间隔所述第二极限通过高度的水平线,且位于所述辅助轮的底部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的底壁沿所述主轮前进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万向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轴头部及与所述第一轴头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轴本体,所述第一轴头部抵紧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轴本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辅助轮及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轮与所述第一轴本体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还包括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本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接触配合,所述辅助轮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套的外侧壁,且所述辅助轮与所述第一限位套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为两个,所述万向轮还包括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二限位套套设于第一限位套的外侧壁,所述第二限位套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辅助轮一一对应接触配合,使得所述第二限位套的两端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配合,并对应限制两个所述辅助轮沿所述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