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辊对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59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辊对中机,包括对中底座、转动框架、摆动杆、转轮机构、对中检测框架、转向辊、夹辊设备、夹辊上辊、夹辊下辊,所述对中底座与所述转动框架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对中底座位于所述转动框架底部四角对称设置,位于所述对中底座上设有转轮机构,所述转动框架一侧设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为圆柱杆体结构,且所述摆动杆的两端固定设有固定套,固定套为圆柱中空套,所述摆动杆的一端通过固定套套接于所述对中底座上的圆柱固定体上,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套套接于所述转动框架底部的固定设有圆柱固定体上。架底部的固定设有圆柱固定体上。架底部的固定设有圆柱固定体上。

A pinch roll center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辊对中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彩涂线的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辊对中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彩涂钢板连续生产线中,由于生产线较长,钢板在高速运行时,容易跑偏,现有技术是采用转向辊与钢板包角较大对中机,一般包角要求在90
°
以上,在实际应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很好的布置生产线总体布局。
[0003]原有的生产线在对板带进行生产时,无法调节板带走向,在生产过程中板带跑偏影响产率的同时,产生的废料无法再次使用,在保证生产质量又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本申请人进行过长期的加工实践,特别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夹辊对中机,能够满足冶金行业彩涂线的生产要求,提高了生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辊对中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夹辊对中机,包括对中底座、转动框架、摆动杆、转轮机构、对中检测框架、转向辊、夹辊设备、夹辊上辊、夹辊下辊,所述对中底座与所述转动框架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对中底座位于所述转动框架底部四角对称设置,位于所述对中底座上设有转轮机构,所述转动框架一侧设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为圆柱杆体结构,且所述摆动杆的两端固定设有固定套,固定套为圆柱中空套,所述摆动杆的一端通过固定套套接于所述对中底座上的圆柱固定体上,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套套接于所述转动框架底部的固定设有圆柱固定体上;
[0006]远离所述摆动杆的一侧的所述对中底座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着对中检测框架,所述转动框架上临近对中检测框架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着转向辊支架,所述转向辊支架为方钢支架,所述转向辊支架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转向辊;
[0007]所述转动框架通过螺栓和/或焊接方式连接着夹辊设备,紧邻所述对中检测框架一端的对中底座上设有位移反馈检测。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轮机构主要由上压板、下底板、转轮轴承、连接螺栓、转轮连接杆组成,所述上压板、下底板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对中底座连接,由上压板、下底板及位于上压板、下底板两侧的对称立板共同组成矩形空腔,上压板、下底板中间镶嵌有转轮轴承,转轮轴承与转轮连接杆固定连接,转轮连接杆通过螺栓和/或焊接方式与位于转动框架边缘的矩形支撑柱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夹辊设备包括夹辊上辊、夹辊下辊,所述夹辊设备两侧固定设有导板连接杆,所述第一导板、第二导板串接于导板连接杆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板上端与位于所述夹辊设备上端设置的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板与手动调节轮连接,所述手动调节轮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夹辊设备底部的固定
板上;
[0011]所述第一导板上通过轴承连接着夹辊上辊,所述第二导板通过轴承连接着夹辊下辊。
[0012]进一步地,所述位移反馈检测通过支撑板螺栓固定于对中底座上,所述位移反馈检测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于所述转动框架底部固定的呈L状的连接板上。
[0013]进一步地,紧邻所述位移反馈检测位置设有油缸,所述油缸一端与位于所述对中底座上的支撑筋板固定连接,所述油缸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转动框架底部。
[0014]进一步地,对中检测框架、油缸、位移反馈检测三部分共同组成纠偏检测装置,通过纠偏检测装置对板带中位的检测,驱使油缸进行对所述转动框架转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导板连接杆对称设置,且上下各有两对,与所述第一导板、第二导板连接的导板连接杆上固定设有刻度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结构简单,在生产时能够通过纠偏装置对板带走向进行调节,通过位移反馈检测能够及时的对整体的转动框架进行位移量的检测,通过摆动杆能够调节转动框架的位移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右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转轮机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摆动杆剖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

6所示,一种夹辊对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中底座1、转动框架 2、摆动杆3、转轮机构4、对中检测框架5、转向辊6、夹辊设备7、夹辊上辊8、夹辊下辊9,所述对中底座1与所述转动框架2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对中底座1位于所述转动框架2底部四角对称设置,位于所述对中底座1上设有转轮机构4,所述转动框架2一侧设有摆动杆3,所述摆动杆3为圆柱杆体结构,且所述摆动杆3的两端固定设有固定套,固定套为圆柱中空套,所述摆动杆3的一端通过固定套套接于所述对中底座1上的圆柱固定体上,所述摆动杆3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套套接于所述转动框架2底部的固定设有圆柱固定体上;
[0025]远离所述摆动杆3的一侧的所述对中底座1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着对中检测框架5,所述转动框架2上临近对中检测框架5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着转向辊支架,所述转向辊支架为方钢支架,所述转向辊支架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转向辊6;
[0026]所述转动框架2通过螺栓和/或焊接方式连接着夹辊设备7,紧邻所述对中检测框
架5一端的对中底座1上设有位移反馈检测10。
[0027]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能够配合纠偏装置调节转动框架的角度,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是,所述转轮机构4主要由上压板11、下底板12、转轮轴承13、连接螺栓14、转轮连接杆15组成,所述上压板11、下底板12通过连接螺栓14与所述对中底座1连接,由上压板11、下底板12及位于上压板11、下底板12两侧的对称立板共同组成矩形空腔,上压板11、下底板12中间镶嵌有转轮轴承13,转轮轴承13与转轮连接杆15固定连接,转轮连接杆15通过螺栓和/或焊接方式与位于转动框架2边缘的矩形支撑柱连接。
[0028]所述夹辊设备7包括夹辊上辊8、夹辊下辊9,所述夹辊设备7两侧固定设有导板连接杆,第一导板71、第二导板73串接于导板连接杆上。
[0029]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下,能够调节夹辊上辊8、夹辊下辊9之间的距离,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是,所述第一导板71上端与位于所述夹辊设备7上端设置的气缸7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板73与手动调节轮74连接,所述手动调节轮74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夹辊设备7底部的固定板上;
[0030]所述第一导板71上通过轴承连接着夹辊上辊8,所述第二导板73通过轴承连接着夹辊下辊9。
[0031]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下能够通过位移反馈检测10进行纠偏,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辊对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中底座(1)、转动框架(2)、摆动杆(3)、转轮机构(4)、对中检测框架(5)、转向辊(6)、夹辊设备(7)、夹辊上辊(8)、夹辊下辊(9),所述对中底座(1)与所述转动框架(2)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对中底座(1)位于所述转动框架(2)底部四角对称设置,位于所述对中底座(1)上设有转轮机构(4),所述转动框架(2)一侧设有摆动杆(3),所述摆动杆(3)为圆柱杆体结构,且所述摆动杆(3)的两端固定设有固定套,固定套为圆柱中空套,所述摆动杆(3)的一端通过固定套套接于所述对中底座(1)上的圆柱固定体上,所述摆动杆(3)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套套接于所述转动框架(2)底部的固定设有圆柱固定体上;远离所述摆动杆(3)的一侧的所述对中底座(1)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着对中检测框架(5),所述转动框架(2)上临近对中检测框架(5)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着转向辊支架,所述转向辊支架为方钢支架,所述转向辊支架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转向辊(6);所述转动框架(2)通过螺栓和/或焊接方式连接着夹辊设备(7),紧邻所述对中检测框架(5)一端的对中底座(1)上设有位移反馈检测(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辊对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机构(4)主要由上压板(11)、下底板(12)、转轮轴承(13)、连接螺栓(14)、转轮连接杆(15)组成,所述上压板(11)、下底板(12)通过连接螺栓(14)与所述对中底座(1)连接,由上压板(11)、下底板(12)及位于上压板(11)、下底板(12)两侧的对称立板共同组成矩形空腔,上压板(11)、下底板(12)中间镶嵌有转轮轴承(13),转轮轴承(13)与转轮连接杆(15)固定连接,转轮连接杆(15)通过螺栓和/或焊接方式与位于转动框架(2)边缘的矩形支撑柱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宝玉薛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艾米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