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493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包括变压电路、双电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和控制器,通过变压电路用于将输入电源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双电压电路与所述变压电路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三直流电的电压;电机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双电压电路及电机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产生驱动信号,控制器对所述变压电路进行变压控制,以及控制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机转动。该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电路相对简单,可满足对直流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极少了驱动电路故障率,同时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业生产成本。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加工中,通常需要通过电机来带动被加工件进行转动,并配合加工机构来实现对被加工件的加工。直流电机在工业加工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直流电机的转动通常由驱动电路来控制,以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转速和方向的控制。现有技术中,电机的驱动及控制电路非常复杂。复杂的驱动电路导致故障率高,以及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包括:变压电路,所述变压电路用于将输入电源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双电压电路,所述双电压电路与所述变压电路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三直流电的电压;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双电压电路及电机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产生驱动信号;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变压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连接,以对所述变压电路进行变压控制,以及控制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机转动。
[0005]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压电路包括:MOS管Q8,所述MOS管Q8的漏极与输入电源的正输入端连接;MOS管Q9,所述MOS管Q9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Q9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电感L1,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8的源极连接;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控制器的PWM控制端与所述MOS管Q9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器的PWM控制端还通过MOS驱动电路与所述MOS管Q8的栅极连接,以输出PWM信号驱动所述MOS管Q8和MOS管Q9交替导通或截止,从而将输入电源进行PWM调制后,并通过所述电感L1和电容C3储能和滤波后,输出所述第一直流电。
[0006]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双电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变压电路的所述第一直流电输出端连接;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C5,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与
参考地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两端还分别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输出至所述电机驱动电路。
[0007]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还包括:电压反馈电路,所述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反馈电压检测端连接;电阻R12,所述电阻R12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
[0008]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3,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所述双电压电路的第二直流电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13与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电机的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二电源端与所述双电压电路的第三直流电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4,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与参考地连接;MOS管Q15,所述MOS管Q15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Q15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15的栅极通过电阻R14与所述控制器的正反向驱动控制端连接,所述MOS管Q15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15与参考地连接。
[0009]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过流检测电路,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通过所述过流检测电路与所述双电压电路的第二直流电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双电压电路的第二直流电输出端;三极管Q12,所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0,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8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8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1,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
[0010]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MOS驱动电路包括:MOS管Q7,所述MOS管Q7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所述PWM控制端连接,所述MOS管Q7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7的漏极通过电阻R7与所述MOS管Q8的栅极连接;充电电容C2,所述充电电容C2的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充电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5与所述MOS管Q7的漏极连接;充电二极管D2,所述充电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充电电容C2的所述一端连接;偏置充电电路,所述偏置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以通过所述充电二极管D2为所述充电电容C2提供驱动所述MOS管Q8导通的偏置电压。
[0011]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置充电电路包括:
MOS管Q2,所述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偏置电压控制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入电源的正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参考地连接;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输入电源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偏置供电电压的正输入端连接;充电电容C1,所述充电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充电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
[0012]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置充电电路还包括:MOS管Q1,所述MOS管Q2通过所述MOS管Q1与所述控制器的偏置电压控制端连接;其中,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所述偏置电压控制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还通过电阻R1与上拉电源连接。
[0013]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过流电容放电电路,所述过流电容放电电路包括:三极管Q5,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所述过流检测电路的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上拉电源V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电路,所述变压电路用于将输入电源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双电压电路,所述双电压电路与所述变压电路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三直流电的电压;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双电压电路及电机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产生驱动信号;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变压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连接,以对所述变压电路进行变压控制,以及控制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机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电路包括:MOS管Q8,所述MOS管Q8的漏极与输入电源的正输入端连接;MOS管Q9,所述MOS管Q9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Q9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电感L1,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8的源极连接;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控制器的PWM控制端与所述MOS管Q9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器的PWM控制端还通过MOS驱动电路与所述MOS管Q8的栅极连接,以输出PWM信号驱动所述MOS管Q8和MOS管Q9交替导通或截止,从而将输入电源进行PWM调制后,并通过所述电感L1和电容C3储能和滤波后,输出所述第一直流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变压电路的所述第一直流电输出端连接;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C5,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两端还分别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输出至所述电机驱动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压反馈电路,所述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反馈电压检测端连接;电阻R12,所述电阻R12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3,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所述双电压电路的第二直流电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13与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电机的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二电源端与所述双电压电路的第三直流电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4,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与参考地连接;
MOS管Q15,所述MOS管Q15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Q15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15的栅极通过电阻R14与所述控制器的正反向驱动控制端连接,所述MOS管Q15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15与参考地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驱动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流检测电路,所述三极管Q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良海王宪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助尔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