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915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设有凸出于驱动块侧面的卡爪,还包括前连杆、主滑块、后连杆;所述前连杆朝向所述主滑块的一侧设有轨道主滑块;所述后连杆朝向所述主滑块的一侧设有二号后滑杆,所述后连杆的另一侧设有一号后滑杆;所述主滑块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轨道滑块,所述主滑块上开设有后滑槽、驱动连接孔,所述后滑槽、所述驱动连接孔均位于两个轨道滑块之间,所述后滑槽是弧形滑槽,且为向下突起;所述卡爪插入所述驱动连接孔内,所述二号后滑杆插入所述后滑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动结构件只有4个,可靠性高,产生机械问题的概率小。产生机械问题的概率小。产生机械问题的概率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天窗驱动组件,运动结构件多,容易产生机械问题。虽然申请人曾优化了汽车天窗的驱动组件,并于2020年10月15日申请了专利名称为《汽车天窗驱动组件》、专利号为CN2020222927468的专利,已经减少了汽车天窗驱动组件的运动结构件的数量,但仍还有5个,分别是驱动块2、主滑块37、后连杆38、锁止滑块39、前连杆36,如图1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设有凸出于驱动块侧面的卡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连杆、主滑块、后连杆;
[0006]所述前连杆的前端开有用于铰接支撑臂前端的第一销孔,所述前连杆朝向所述主滑块的一侧设有轨道主滑块;
[0007]所述后连杆的后端开有用于铰接支撑臂后端的第二销孔,所述后连杆朝向所述主滑块的一侧设有二号后滑杆,所述后连杆的另一侧设有一号后滑杆;
[0008]所述主滑块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轨道滑块,所述主滑块上开设有后滑槽、驱动连接孔,所述后滑槽、所述驱动连接孔均位于两个轨道滑块之间,所述后滑槽是弧形滑槽,且为向下突起;
[0009]所述卡爪插入所述驱动连接孔内,所述二号后滑杆插入所述后滑槽内。
[0010]本技术的运动结构件只有4个,可靠性高,产生机械问题的概率小。
[0011]优选,所述前连杆朝向支撑臂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可插入汽车天窗轨道的前滑杆。
[0012]优选,还包括固定在天窗轨道内的锁止滑槽,所述锁止滑槽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滑道;所述后连杆的一号后滑杆经过第二弧形滑道进出天窗轨道顶面。
[0013]优选,还包括固定在天窗轨道内的起翘滑槽,所述起翘滑槽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滑道;所述前连杆的轨道主滑块经过第一弧形滑道进出天窗轨道底面。
[0014]优选,两个所述轨道滑块顶面上均设置有弧形弹片,其中弧形弹片的外圆弧面向上布置,弧形弹片的中部设置有M字型通孔。该结构,使得主滑块在导轨中滑动更为稳定可靠,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专利号CN2020222927468的爆炸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爆炸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运动结构件的爆炸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主滑块结构三维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后连杆后视三维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前连杆后视三维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参照图2、图3、图4、图5、图6,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包括支撑臂1、前连杆36、主滑块37、后连杆38、驱动块2。
[0023]关于支撑臂
[0024]支撑臂1用于支撑并连接天窗盖板,其两端分别设有前铰接孔和后铰接孔。
[0025]关于前连杆
[0026]前连杆36的前端设有第一铆接销钉,并通过第一铆接销钉与前铰接孔相连,实现前连杆36与支撑臂1的前端的铰接。前连杆36的底部设置有轨道主滑块361,轨道主滑块沿着天窗轨道的相应滑槽运动。参照图2、图5,轨道主滑块361的末端设有凸块362。轨道主滑块361、凸块362位于前连杆36 朝向主滑块的一侧。前连杆36朝向支撑臂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前滑杆363。前滑杆363为水平放置的7字型结构,7字型结构的竖杆朝向支撑臂1布置,前滑杆363、三号后滑杆30均位于第三轨道滑块区,前滑杆363、三号后滑杆30均沿着第三轨道滑块区的相应滑槽运动,其中7字型结构的竖杆与第三轨道滑块区的相应滑槽接触端、三号后滑杆30与第三轨道滑块区的相应滑槽接触端均为弧形面。
[0027]关于后连杆
[0028]后连杆38的后端设有第二铆接销钉,并通过第二铆接销钉与后铰接孔相连,实现后连杆38与支撑臂1的后端的铰接。后连杆38上设有一号后滑杆 17、二号后滑杆29和三号后滑杆30,其中一号后滑杆17和二号后滑杆29分别位于后连杆38的两侧,一号后滑杆17和三号后滑杆30位于后连杆38的同侧。图中一号后滑杆17和三号后滑杆30位于为朝向支撑杆的一侧,二号后滑杆29位于朝向主滑块的一侧。
[0029]关于主滑块
[0030]主滑块37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轨道滑块,主滑块37上开设有后滑槽43。后滑槽43是弧形滑槽,且为向下突起。主滑块37上开有驱动连接孔。驱动连接孔和后滑槽43均位于两个轨道滑块之间。
[0031]关于驱动块
[0032]驱动块2上设有凸出于驱动块2侧面的卡爪,卡爪与主滑块37的驱动连接孔对应配合,并插接相连,驱动块带动主滑块移动。驱动块2包括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其中第一驱动块位于两个轨道滑块之间;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联动,卡爪位于第一驱动块上。第二驱动块固定在汽车上,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通过柔性丝杆连接。柔性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驱动块移动。
[0033]关于锁止滑槽
[0034]天窗轨道内还设有锁止滑槽3,锁止滑槽3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滑道。第二弧形滑道
是开口朝向后连杆的呈弧形状的盲槽。
[0035]关于起翘滑槽
[0036]天窗轨道内设有起翘滑槽4,起翘滑槽4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滑道,第一弧形滑道是开口朝向前连杆的呈弧形状的盲槽。
[0037]关于各部件连接关系以及天窗运动情况
[0038]前连杆的前端铰接支撑臂的前端,后连杆的后端铰接支撑臂的后端。前连杆的轨道主滑块361经过第一弧形滑道从第一轨道滑块区进或出天窗轨道底面。驱动块2上卡爪插接在主滑块37的驱动连接孔中,从而带动主滑块移动。后连杆38的二号后滑杆29插入主滑块37的后滑槽43。主滑块的移动,使得二号后滑杆29在后滑槽43内的位置发生变化,因后滑槽43是弧形滑槽,不同位置处的高度不同,与此同时三号后滑杆30沿着第三轨道滑块区的相应滑槽作有限滑动,所以二号后滑杆29在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后连杆的前端绕第二销孔转动,从而使天窗翘起或落下。后连杆的一号后滑杆17经过第二弧形滑道从第三轨道滑块区进或出天窗轨道顶面。本技术通过在天窗轨道内嵌有锁止滑槽,锁止滑槽无需跟随运动结构件运动,在天窗开启初期及天窗关闭时对后连杆的运动进行导向。
[0039]本技术的机构结构大幅度简化,在天窗轨道内装有起翘滑槽,起翘滑槽无需跟随运动结构件运动,天窗驱动组件不再需要锁止滑块跟随运动,在天窗开启初期及天窗关闭时对前连杆的运动进行导向;由传统机构的5个运动结构件(即3个连杆零件与2个滑块零件)简化为4个零件(即3个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块,驱动块上设有凸出于驱动块侧面的卡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连杆、主滑块、后连杆;所述前连杆的前端开有用于铰接支撑臂前端的第一销孔,所述前连杆朝向所述主滑块的一侧设有轨道主滑块;所述后连杆的后端开有用于铰接支撑臂后端的第二销孔,所述后连杆朝向所述主滑块的一侧设有二号后滑杆,所述后连杆的另一侧设有一号后滑杆;所述主滑块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轨道滑块,所述主滑块上开设有后滑槽、驱动连接孔,所述后滑槽、所述驱动连接孔均位于两个轨道滑块之间,所述后滑槽是弧形滑槽,且为向下突起;所述卡爪插入所述驱动连接孔内,所述二号后滑杆插入所述后滑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滑块的末端设有凸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杆朝向支撑臂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可插入汽车天窗轨道的前滑杆,前滑杆为水平放置的7字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件式汽车天窗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杆上还设有三号后滑杆,所述一号后滑杆和所述三号后滑杆位于所述后连杆的同侧。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帆
申请(专利权)人:晖鹄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