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385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包括充放电阶段、容检阶段及回充阶段。所述容检阶段,先以电流0.5C2安培进行定时间或定电压放电,记录终止电压值为电压1,再以更小电流放电至平均电压7.2V,记录终止电压值为电压2,以电压1为指标剔除不合格蓄电池并作第一次分档,再以电压2分档后配组,且需保证同一组内蓄电池的开路电压差值不大于20mV。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组方法,通过小电流放电后的电压进一步分档,更加细分蓄电池物质结构的相似性,将存在缺陷的蓄电池剔除,提升蓄电池配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A method of lead-acid battery internalization and mat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铅蓄电池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铅蓄电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电压特性平稳、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可再生使用,且造价低廉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能源问题的日趋严重,铅蓄电池作为动力电源在电动车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0003]蓄电池容量主要由正极物质量、负极物质量以及硫酸量的最小值限定容量,正负极物质均为多孔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硫酸通过孔隙结构进入物质孔中进行反应,从而实现充放电。然而,在极板制造到化成充电后电池下线,每一道工序的控制都会影响到物质重量、物质结构,尤其在极板制造与加酸化成,极板制造中涂板工序影响涂膏量、固化与干燥影响物质成分与结构,加酸化成主要影响物质结构与酸量,研究表明,加酸化成对蓄电池综合性能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然而,通常的做法,仍是按外化成及称片后的工艺路线,无法避免内化成带来不确定风险,比如内化成电池温度以及酸量的控制,都是直接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0004]单只铅蓄电池一般容量较小,实际使用时,一般会将多只铅蓄电池作为一组进行串联使用,而同一组中各只电池之间的一致性高低会影响整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0005]如何提高配组一致性,是提升蓄电池组一致性的其中一个关键。
[0006]比如,公开号为CN111416164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内化成配组方法,在容检放电时,放电到10.3V/只以下;配组时,回看每只电池容检放电到10.3V时所需的放电时间,根据该放电时间进行分档,取同一档中的若干只电池配为一组。本专利技术蓄电池内化成配组方法通过在容检放电时,放电到10.3V/只以下,然后配组时,回看每只电池容检放电到10.3V时所需的放电时间,从而可以基本确保所有电池的容量能够完全放电到终止而被筛选到,提高筛选范围,提高一次性放电合格率和配组率。
[0007]再比如,公开号为CN106972212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内化成中的容检放电阶段先以电流1~3C安培进行定时间或定电压放电,记录终止电压值为电压1;再以电流0.5C安培放电至平均电压10.2~10.5V,记录终止电压值为电压2,容检放电阶段放出容量控制在1.0~1.1C安时;内化成结束后,蓄电池下线,静置后检测开路电压;以电压1为指标剔除不合格蓄电池,再以电压2分档后配组,且需保证同一组内蓄电池的开路电压差值不大于20mV。本专利技术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能够有效的将存在缺陷的蓄电池剔除,提升蓄电池配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0008]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分档方法还是比较粗糙,同一组中的不同电池之间差异依然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通过小电流深放电后的电压进一步分档来细分蓄电池物质结构的相似性,从而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0010]一种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包括充放电阶段、容检放电阶段、余酸处理阶段及回充阶段,所述容检放电阶段,多个蓄电池相互串联,先以电流0.5C2安培进行定时间或定电压放电,记录每个蓄电池的终止电压值为V1,再以电流0.1C2~0.3C2安培放电至平均电压7.2V,记录每个蓄电池的终止电压值为V2,容检放电阶段放出容量控制在1.1C2~1.3C2安时;
[0011]所述配组包括以下步骤:
[0012](1)计算待配组蓄电池V1的平均值,剔除V1小于其平均值0.97倍的蓄电池;
[0013](2)先以蓄电池V1进行第一次分档,然后再根据V2值进行二次分档,同一档位电压差值不大于100mV;
[0014](3)测量蓄电池内化成完成后,静置一段时间的开路电压;
[0015](4)将同一档内开路电压最大差值不大于20mV的蓄电池配为一组。
[0016]第一次分档时按终止电压值V1大小分成4~6档,分为同一档的铅蓄电池的终止电压值差值为0.1~0.21V。
[0017]所述的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以电流0.5C2安培进行定时间放电时,放出其额定容量的100%~110%。
[0018]额定容量是铅蓄电池标称的容量大小,设定的是放电到10.5V时放出电量的期望值,铅蓄电池在深放电的情况下(比如,放电到7.2V)实际放出的容量会超过额定容量。C2表示电池的两小时率额定容量,充放电时电流大小用C2安培的倍数表示时,其中的C2只取数值大小,电流大小的单位为安培。
[0019]所述的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以电流0.5C2安培进行定电压放电时,定电压放电至单只电池电压为7.2V~9.6V。
[0020]将蓄电池先采用0.5C2放电至额定容量的100%~110%或放电至单只电池电压为7.2V~9.6V,然后再以电流0.1C2~0.3C2安培放电至平均电压7.2V,很明显是对电池进行深放电,将电池容量完全地放出,采用小电流进行过放电,此时反应的是正负极物质结构及隔板中硫酸在孔隙结构中的传输是否通畅或一致,从而反应出各电池化成后其物质是否类似,而直接反应在过放电的放电电压上,故以该电压进行二次分档后对电池组寿命有明显的提升效果。
[0021]所述的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所述内化成充放电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0022](1)线路检查阶段:以电流0.01C2~0.015C2安培恒流充电2~5min;
[0023](2)静置阶段:静置0.5~1.5h;
[0024](3)第一次充电阶段:以电流0.15C2~0.18C2安培充电22~27h,该阶段充电容量控制在3.8C2~4.9C2安时;
[0025](4)第一次放电阶段:以电流0.5C2安培放电1h,放出容量0.5C2安时;
[0026](5)第二次充电阶段:以电流0.2C2~0.25C2安培充电2~3h,再以电流0.15C2~0.18C2安培充电18~22h,该阶段充电容量控制在3.2C2~4C2安时。
[0027]优选的,所述回充阶段包括以下步骤:以电流0.2C2~0.25C2安培充电2~3h,再以电流0.15C2~0.18C2安培充电10~12h,该阶段充电容量控制在2.2C2~2.7C2安时。
[0028]优选的,所述内化成工艺中电池电解液温度控制在30~45℃。
[0029]优选的,检测开路电压前静置时间为24h。
[0030]本专利技术的配组方法,通过小电流深放电后的电压进一步分档,更加细分蓄电池物质结构的相似性,将存在缺陷的蓄电池进一步剔除,提升蓄电池配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同一批半成品6

DZF

20电池(极板批次工艺相同),采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包括充放电阶段、容检放电阶段和回充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检放电阶段,多个蓄电池相互串联,先以电流0.5C2安培进行定时间或定电压放电,记录每个蓄电池的终止电压值为V1,再以电流0.1C2~0.3C2安培放电至平均电压7.2V,记录每个蓄电池的终止电压值为V2,容检放电阶段放出容量控制在1.1C2~1.3C2安时;所述配组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待配组蓄电池V1的平均值,剔除V1小于其平均值0.97倍的蓄电池;(2)先以蓄电池V1进行第一次分档,然后再根据V2值进行二次分档,第二次分档时同一档位电压差值不大于100mV;(3)测量蓄电池内化成完成后,静置一段时间的开路电压;(4)将同一档内开路电压最大差值不大于20mV的蓄电池配为一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分档时,按终止电压值V1大小分成4~6档,分为同一档的铅蓄电池的终止电压值差值为0.1~0.21V。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电流0.5C2安培进行定时间放电时,放出其额定容量的100%~1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内化成及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电流0.5C2安培进行定电压放电时,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发王卫东孔鹤鹏李雪辉邓成智刘玉郭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