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低氮燃烧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85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式低氮燃烧头,燃烧头包括防护外壳和预混筒,预混筒设置在防护外壳内,预混筒出气端的内部设置有稳焰筒,稳焰筒的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旋流片,稳焰筒通过旋流片安装在预混筒内部,稳焰筒的出气端设置有稳焰盘,稳焰盘带有通孔,稳焰筒的进气端位置处设置有金属波纹板,金属波纹板安装在预混筒内,预混筒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混合片,进气管通过混合片安装在预混筒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烧头在双侧强对流的作用下,内部燃烧空间会形成大量烟气回流而减低氧浓度进而降低污染物排放;高温烟气在三元催化器的作用下处理部分烟气进一步降低NOx、CO、HC等有害排放。HC等有害排放。HC等有害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低氮燃烧头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燃烧头,特别是一种复合式低氮燃烧头,属于燃气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油田上普遍应用的为卧式加热炉,与卧式加热炉配套使用的燃气燃烧器在运行后,燃烧火焰会因冷热气体而造成下沉上浮,火焰偏高温度的一侧始终在整个火管的上方,火管的长期偏烧,会降低火管的使用寿命,容易烧坏火管引发安全事故。
[0003]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尤其是国内外相关气体燃料燃烧器标准的制定,以及政府环保部门对氮氧化物控制措施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低氮燃烧技术也应用到燃烧
,传统的燃烧头越来越不能满足低氮燃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头不能满足低氮燃烧需求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式加热炉燃气燃烧器用能减轻火焰因冷热气体的下沉上浮而偏烧火管影响的复合式低氮燃烧头,通过多种复合技术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低氮燃烧头。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式低氮燃烧头,燃烧头包括防护外壳和预混筒,预混筒设置在防护外壳内,预混筒出气端的内部设置有稳焰筒,稳焰筒的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旋流片,稳焰筒通过旋流片安装在预混筒内部,稳焰筒的出气端设置有稳焰盘,稳焰盘带有通孔,稳焰筒的进气端位置处设置有金属波纹板,金属波纹板安装在预混筒内,预混筒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混合片,进气管通过混合片安装在预混筒内部。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0007]所述的预混筒设有两个,两个预混筒相互平行设置,防护外壳整体包裹两个预混筒或单独包裹每个预混筒。
[0008]所述的防护外壳前端固定安装有端头板,端头板上开设有两个端头通孔,每个预混筒对应一个端头通孔安装。
[0009]所述的防护外壳的后端与固定设置有安装法兰,安装法兰与防护外壳固定安装在一起。
[0010]所述的安装法兰下部设置有防护壳,防护壳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圆形、椭圆形或正方形,防护壳内部设置的有三元催化器。
[0011]所述的安装法兰上部设置有烟气回流管,烟气回流管设置有两条,两条烟气回流管平行设置。
[0012]所述的旋流片相对稳焰筒倾斜设置,两个稳焰筒外部的旋流片的倾斜方向相反,旋流片设置有4~36片,各个旋流片在稳焰筒外部呈环形均匀分布。
[0013]所述的混合片相对进气管倾斜设置,两个进气管外部的混合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混合片设置有4~36片,各个混合片在进气管外部呈环形均匀分布,进气管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密封,进气管上开设有燃气出气孔。
[0014]所述的旋流片相对稳焰筒倾斜设置,所述的混合片相对进气管倾斜设置,所述的混合片倾斜方向与旋流片方向一致。
[0015]所述的预混筒的前端周向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为圆形或方形。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头,结构紧凑,可使火焰在正反旋流片的作用下形态会向下侧偏转,通过此种结构一方面可以调整火型,减轻火焰因冷热气体的下沉上浮而偏烧火管;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头在双侧强对流的作用下,内部燃烧空间会形成大量烟气回流而减低氧浓度进而降低污染物排放;高温烟气在三元催化器的作用下处理部分烟气进一步降低NOx、CO、HC等有害排放。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5的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5的C

C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防护外壳,2

预混筒,21

温焰筒,22

旋流片,23

稳焰盘,24

进气管,25

混合片,26

金属波纹板,27

通气孔,28

燃气出气孔,3

端头板,4

安装法兰,41

安装孔,42

防护壳,43

烟气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0]请结合参看附图1至附图8,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复合式低氮燃烧头,其主要包括防护外壳1和预混筒2,预混筒2设置在防护外壳1内,预混筒2出气端的内部设置有稳焰筒21,稳焰
筒21的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旋流片22,稳焰筒21通过旋流片22安装在预混筒2内部,稳焰筒21的出气端设置有稳焰盘23,稳焰筒21的进气端位置处设置有金属波纹板26,金属波纹板26安装在预混筒2内,预混筒2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进气管24,进气管24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混合片25,进气管24通过混合片25安装在预混筒2内部。
[0031]本实施例中,金属波纹板26是有由带有波纹的宽度为10~30mm的金属带从中心逐渐向外缠绕构成圆形平板状结构,金属带的厚度为0.1~0.5mm,金属带波纹的波峰与波谷高度为1~1.5mm,将金属波纹板26通过密封胶固定安装于预混筒2内,且靠近旋流片22的一端设置,可起到防止回火的作用。
[0032]本实施例中,预混筒2设有两个,两个预混筒2相互平行设置,防护外壳1通过整体包裹两个预混筒2或单独包裹每个预混筒2的形式将预混燃气和高温的防护外壳1隔离开,防护外壳1一端固定安装有端头板3,端头板3上开设有两个端头通孔,每个预混筒2对应一个端头通孔安装,本专利技术中,将设置有端头板3一端定义为前端,则另一端为后端,防护外壳1的后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低氮燃烧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燃烧头包括防护外壳(1)和预混筒(2),预混筒(2)设置在防护外壳(1)内,预混筒(2)出气端的内部设置有稳焰筒(21),稳焰筒(21)的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旋流片(22),稳焰筒(21)通过旋流片(22)安装在预混筒(2)内部,稳焰筒(21)的出气端设置有稳焰盘(23),稳焰盘(23)带有通孔,稳焰筒(21)的进气端位置处设置有金属波纹板(26),金属波纹板(26)安装在预混筒(2)内,预混筒(2)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进气管(24),进气管(24)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混合片(25),进气管(24)通过混合片(25)安装在预混筒(2)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低氮燃烧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预混筒(2)设有两个,两个预混筒(2)相互平行设置,防护外壳(1)整体包裹两个预混筒(2)或单独包裹每个预混筒(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低氮燃烧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护外壳(1)前端固定安装有端头板(3),端头板(3)上开设有两个端头通孔,每个预混筒(2)对应一个端头通孔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低氮燃烧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护外壳(1)的后端与固定设置有安装法兰(4),安装法兰(4)与防护外壳(1)固定安装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低氮燃烧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法兰(4)下部设置有防护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才李东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