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85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燃烧头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预混筒,预混筒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混合片,进气管通过混合片安装在预混筒内部,预混筒出气端的内部设置有稳焰筒,稳焰筒的外部设置有旋流片,稳焰筒通过旋流片安装在预混筒内部,稳焰筒的出气端设置有稳焰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烧头结构紧凑,可使火焰在正反旋流片的作用下形态会向下侧偏转,通过此种结构一方面可以调整火型,减轻火焰因冷、热气体的下沉、上浮而偏烧火管;另一方面在双侧强对流的作用下,内部燃烧空间会形成大量烟气回流,进而降低了NOx、CO等有害排放。CO等有害排放。CO等有害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燃烧头,特别是一种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属于燃气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油田上普遍应用的为卧式加热炉,与卧式加热炉配套使用的燃气燃烧器在运行后,燃烧火焰会因冷热气体而造成下沉上浮,火焰偏高温度的一侧始终在整个火管的上方,火管的长期偏烧,会降低火管的使用寿命,容易烧坏火管引发安全事故。
[0003]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尤其是国内外相关气体燃料燃烧器标准的制定,以及政府环保部门对氮氧化物控制措施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低氮燃烧技术也应用到燃烧
,传统的燃烧头越来越不能满足低氮燃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头不能满足低氮燃烧需求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能减轻火焰因冷热气体的下沉上浮而偏烧火管影响。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燃烧头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预混筒,预混筒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混合片,进气管通过混合片安装在预混筒内部,预混筒出气端的内部设置有稳焰筒,稳焰筒的外部设置有旋流片,稳焰筒通过旋流片安装在预混筒内部,稳焰筒的出气端设置有稳焰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0007]所述的预混筒外侧设置有防护外壳,防护外壳整体包裹两个预混筒或单独包裹每个预混筒。
[0008]所述的防护外壳一端固定安装有端头板,端头板上开设有两个端头通孔,每个预混筒对应一个端头通孔安装,防护外壳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法兰,安装法兰与防护外壳固定安装在一起,安装法兰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0009]所述的旋流片相对稳焰筒倾斜设置,两个稳焰筒外部的旋流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0]所述的旋流片设有4~36片,各个旋流片在稳焰筒外部呈环形均匀分布。
[0011]所述的稳焰盘设置在稳焰筒的前端,稳焰盘带有通孔,通孔形状为圆孔、方孔、长条孔、多边形孔或星型孔。
[0012]所述的混合片相对进气管倾斜设置,两个进气管外部的混合片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的混合片设置有4~36片,各个混合片在进气管外部呈环形均匀分布。
[0013]所述的进气管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密封,进气管上开设有燃气出气孔。
[0014]所述的同一预混筒内的混合片倾斜方向与前端的旋流片方向一致。
[0015]所述的预混筒的前端周向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为圆形或方形。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头结构紧凑,可使火焰在正反旋流片的作用
下形态会向下侧偏转,通过此种结构一方面可以调整火型,减轻火焰因冷、热气体的下沉、上浮而偏烧火管;另一方面在双侧强对流的作用下,内部燃烧空间会形成大量烟气回流,进而降低了NOx、CO等有害排放。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防护外壳,2

预混筒,21

温焰筒,22

旋流片,23

稳焰盘,24

进气管,25

混合片,26

燃气出气孔,27

通气孔,3

端头板,4

安装法兰,41

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0026]请结合参看附图1至附图6,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其主要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预混筒2,预混筒2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进气管24,进气管24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混合片25,进气管24通过混合片25安装在预混筒2内部,预混筒2出气端的内部设置有稳焰筒21,稳焰筒21的外部设置有旋流片22,稳焰筒21通过旋流片22安装在预混筒2内部,稳焰筒21的出气端设置有稳焰盘23。
[0027]本实施例中,预混筒2外侧设置有防护外壳1,防护外壳1通过整体包裹两个预混筒2或单独包裹每个预混筒2的形式将预混燃气和高温的防护外壳1隔离开,防护外壳1一端固定安装有端头板3,端头板3上开设有两个端头通孔,每个预混筒2对应一个端头通孔安装,本专利技术中,将设置有端头板3一端定义为前端,则另一端为后端,防护外壳1的后端与固定设置有安装法兰4,安装法兰4与防护外壳1固定安装在一起,安装法兰4中间开设有形状与防护外壳1形状相同的孔,防护外壳1穿插在孔内,且与安装法兰4焊接在一起,安装法兰4上开设有安装孔41,安装孔41开设在安装法兰4边缘位置处,用于将本专利技术安装在设定位置。本实施例中,安装法兰4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等,其形状根据实际需求具体选定。
[0028]本实施例中,旋流片22相对稳焰筒21倾斜设置,即旋流片22呈平面状(或近似的平面状,可参考风扇扇叶),旋流片22所在平面与稳焰筒21的横截面和中心轴均呈一定角度,旋流片22结构与风扇扇叶结构相似,通过旋流片22可使流经的气体产生旋流效果。两个稳焰筒21外部的旋流片22的倾斜方向相反,即两个稳焰筒21外部的旋流片22呈一正一反逆向设置。
[0029]本实施例中,旋流片22设置有4~36片,各个旋流片22在稳焰筒21外部呈环形均匀分布。
[0030]本实施例中,稳焰盘23设置在稳焰筒21的前端,稳焰盘23带有通孔,通孔形状可为圆孔、方孔、长条孔、多边形孔或星型孔等。
[0031]本实施例中,混合片25相对进气管24倾斜设置,即混合片25呈平面状(或近似的平面状,可参考风扇扇叶),混合片25所在平面与进气管24的横截面和中心轴均呈一定角度,混合片25结构与风扇扇叶结构相似,通过混合片25可使流经的气体产生旋流效果。两个进气管24外部的混合片25的倾斜方向相反,即两个进气管24外部的混合片25呈一正一反逆向设置,用于均匀混合燃气。
[0032]本实施例中,混合片25设置有4~36片,各个混合片25在进气管24外部呈环形均匀分布。
[0033]本实施例中,进气管24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密封,进气管24上开设有燃气出气孔26,用于燃气从此处排出,燃气出气孔26在进气管24上呈多排周向均匀设置,燃气出气孔26形状可为圆孔、方孔、长条孔、多边形孔或星型孔等。
[0034]本实施例中,同一预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燃烧头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预混筒(2),预混筒(2)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进气管(24),进气管(24)外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混合片(25),进气管(24)通过混合片(25)安装在预混筒(2)内部,预混筒(2)出气端的内部设置有稳焰筒(21),稳焰筒(21)的外部设置有旋流片(22),稳焰筒(21)通过旋流片(22)安装在预混筒(2)内部,稳焰筒(21)的出气端设置有稳焰盘(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预混筒(2)外侧设置有防护外壳(1),防护外壳(1)整体包裹两个预混筒(2)或单独包裹每个预混筒(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护外壳(1)一端固定安装有端头板(3),端头板(3)上开设有两个端头通孔,每个预混筒(2)对应一个端头通孔安装,防护外壳(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法兰(4),安装法兰(4)与防护外壳(1)固定安装在一起,安装法兰(4)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强旋流低氮燃烧头,其特征是:所述的旋流片(22)相对稳焰筒(21)倾斜设置,两个稳焰筒(21)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才李东禹任航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