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唇设计方法和锚唇技术

技术编号:341013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锚唇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锚唇设计方法和锚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锚唇设计方法简单有效,能有效解决锚唇卡唇或锚收紧时不能跟锚唇良好贴合的问题,采用本锚唇设计方法的锚唇可直接用于制造,可以不必再用木模拉锚试验去验证其正确性,方法完整有效,适用于大抓力锚的锚唇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锚唇通过上述方法设计而成,锚与锚唇间贴合良好,不易发生卡锚现象。卡锚现象。卡锚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唇设计方法和锚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锚唇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锚唇设计方法和锚唇。

技术介绍

[0002]船舶在锚地、港内或遮蔽水域停泊时,都需要进行起锚和抛锚作业。在起锚和抛锚过程中,如果发生锚唇卡锚现象,就会严重影响船舶的安全;锚在起锚收紧后,如果不能很好地与锚唇贴合,锚在船舶航行过程中就会产生剧烈晃动及碰撞,从而对船体结构造成破坏和产生危险。锚唇是与锚直接接触的结构,锚唇的尺寸和形状直接决定着起锚和抛锚的效果。因此要保证船舶的安全,必须高度重视锚唇的设计工作。
[0003]目前,造船界的锚唇设计理论比较粗略,还没有一套完整、简单和有效的锚唇设计方法,也没有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锚唇的设计方法通常是设计人员凭自己的设计经验和一些感性认识进行设计,然后再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定缩放比例的木模模型进行拉锚试验,最后根据木模拉锚试验的结果对锚唇的安装位置和形状进行检验、修正和优化。这样反复试验多次,直至达到理想的拉锚试验效果,以确保实船的锚唇能够正常工作。但现有的锚唇设计方法都无法避免锚唇卡锚和锚与锚唇不能很好贴合的问题,因此,研制出一套完整、简单及有效的锚唇设计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唇设计方法和锚唇,以解决传统设计方法中锚唇卡锚和锚与锚唇不能很好贴合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锚唇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S1、依据锚链筒在锚设备平面布置图中的位置和实际尺寸,在纸面上作出锚链筒垂直剖面,所述锚链筒中心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记作锚唇安装角θ,所述锚链筒半径为R;
[0008]步骤S2、确定锚唇下口及锚唇上口的形状尺寸参数,并在所述锚链筒垂直剖面上分别绘制出所述锚唇下口和所述锚唇上口的垂直剖面,记所述锚唇上口外缘、所述锚唇上口内缘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夹角α、夹角γ;所述锚唇下口外缘、所述锚唇下口内缘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夹角β、夹角δ;
[0009]步骤S3、在锚唇正视图内以所述锚唇下口及锚唇上口形状尺寸参数作出锚唇内轮廓线A、锚唇外轮廓线B以及锚唇顶切点线C;
[0010]步骤S4、以所述锚唇内轮廓线A的圆心为旋转中心,在所述锚唇正视图上作出所述锚唇的截面形状。
[0011]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还包括求得水平方向的锚唇的截面形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2]步骤S40、在所述锚唇正视图作垂直截面线DC;
[0013]步骤S41、在所述锚唇正视图以所述锚唇内轮廓线A的圆心为基准,作水平截面线DS,所述水平截面线DS与所述锚唇顶切点线C交点分别记为交点E0和交点E1;
[0014]步骤S42、过所述交点E0、所述交点E1向所述锚唇剖面图作水平线得到线段H0和线段H1;
[0015]步骤S43、分别以所述线段H0、所述线段H1的长度尺寸为间隔,分别作与所述水平截面线DS平行的平行线P0及平行线P1;
[0016]步骤S44、计算求得所述水平截面线DS的外缘夹角G0=G1=(α+β)/2;并以所述外缘夹角G0、所述外缘夹角G1在所述水平截面线DS上作外缘角度斜线I0、外缘角度斜线I1;取水平截面线DS的内缘夹角M0、内缘夹角M1分别为90
°
,并以所述内缘夹角M0、所述内缘夹角M1在所述水平截面线DS上作内缘角度斜线F0、内缘角度斜线F1;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0与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0、所述平行线P0及所述水平截面线DS围设形成梯形面J0;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1与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1、所述平行线P1及所述水平截面线DS围设形成梯形面J1;
[0017]以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0、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0及所述平行线P0三边作内切圆弧S0,所述内切圆弧S0的两端与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0、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0相切后分别沿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0、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0方向延伸;
[0018]以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1、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1及所述平行线P1三边作内切圆弧S1,所述内切圆弧S1的两端与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1、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1相切后分别沿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1、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1方向延伸;所述水平截面线DS处的所述锚唇截面形状走向分别与所述内切圆弧S0、所述内切圆弧S1走向重合。
[0019]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44后,还包括:
[0020]步骤S45、以所述垂直截面线DC和所述水平截面线DS的角度中分线作截面线D1,所述截面线D1与所述锚唇顶切点线C交点分别记为交点E2和交点E3;
[0021]步骤S46、过所述交点E2和所述交点E3分别向所述锚唇剖面图作水平线,得到线段H2和线段H3;
[0022]步骤S47、分别以所述线段H2、所述线段H3的长度尺寸为间隔,分别作与所述截面线D1平行的平行线P2及平行线P3;
[0023]步骤S48、计算求得所述截面线D1的外缘夹角G2=(α+G1)/2,外缘夹角G3=(β+G0)/2,并以所述外缘夹角G2、所述外缘夹角G3分别在所述截面线D1上分别作外缘角度斜线I2、外缘角度斜线I3;计算求得所述截面线D1的内缘夹角M2=(γ+M1)/2,内缘夹角M3=(δ+M0)/2,并以所述内缘夹角M2、所述内缘夹角M3分别在所述截面线D1上分别作内缘角度斜线F2、内缘角度斜线F3;
[0024]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2与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2、所述平行线P2及所述截面线D1围设形成梯形面J2;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3与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3、所述平行线P3及所述截面线D1围设形成梯形面J3;在所述梯形面J2、所述梯形面J3中分别作内切圆弧S2、内切圆弧S3;所述内切圆弧S2及所述内切圆弧S3与所述锚唇200截面形状走向重合。
[0025]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锚唇安装角θ的取值范围为40
°
≤θ≤45
°

[0026]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锚唇下口的圆弧半径R1不小于锚链直径的3倍,所述锚唇下口高度K1大于所述锚链直径的6倍。
[0027]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锚唇上口的圆弧半径R2与锚爪的贴合点在距锚爪
尖的L/2.5

L/3位置处,L为锚冠中心到所述锚爪尖端的长度尺寸。
[0028]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锚唇上口高度K2尺寸的选取根据锚的实船存放进行设计,即锚杆抵住所述锚唇上口时,锚杆卸扣横销的中心需在所述锚链筒中心线处。
[0029]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锚唇内轮廓线A为椭圆线,所述锚唇内轮廓线A的短轴尺寸为R,长轴尺寸为2R/sinθ。
[0030]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锚唇外轮廓线B和所述锚唇顶切点线C为所述锚唇内轮廓线A的放大椭圆,放大倍数通过所述锚唇剖面图求得。
[0031]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锚唇,使用上述的锚唇设计方法设计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依据锚链筒(100)在锚设备平面布置图中的位置和实际尺寸,在纸面上作出所述锚链筒(100)垂直剖面,所述锚链筒(100)中心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记作锚唇安装角θ,所述锚链筒(100)半径为R;步骤S2、确定锚唇下口(1)及锚唇上口(2)的形状尺寸参数,并在所述锚链筒(100)垂直剖面上分别绘制出所述锚唇下口(1)和所述锚唇上口(2)的垂直剖面,记所述锚唇上口(2)外缘、所述锚唇上口(2)内缘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夹角α、夹角γ;所述锚唇下口(1)外缘、所述锚唇下口(1)内缘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夹角β、夹角δ;步骤S3、在锚唇(200)正视图内以所述锚唇下口(1)及所述锚唇上口(2)形状尺寸参数作出锚唇内轮廓线A、锚唇外轮廓线B以及锚唇顶切点线C;步骤S4、以所述锚唇内轮廓线A的圆心为旋转中心,在所述锚唇(200)正视图上作出所述锚唇(200)的截面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还包括求得水平方向的所述锚唇(200)的截面形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40、在所述锚唇(200)正视图作垂直截面线DC;步骤S41、在所述锚唇(200)正视图以所述锚唇内轮廓线A的圆心为基准,作水平截面线DS,所述水平截面线DS与所述锚唇顶切点线C交点分别记为交点E0和交点E1;步骤S42、过所述交点E0、所述交点E1向所述锚唇(200)剖面图作水平线得到线段H0和线段H1;步骤S43、分别以所述线段H0、所述线段H1的长度尺寸为间隔,分别作与所述水平截面线DS平行的平行线P0及平行线P1;步骤S44、计算求得所述水平截面线DS的外缘夹角G0=G1=(α+β)/2;并以所述外缘夹角G0、所述外缘夹角G1在所述水平截面线DS上作外缘角度斜线I0、外缘角度斜线I1;取水平截面线DS的内缘夹角M0、内缘夹角M1分别为90
°
,并以所述内缘夹角M0、所述内缘夹角M1在所述水平截面线DS上作内缘角度斜线F0、内缘角度斜线F1;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0与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0、所述平行线P0及所述水平截面线DS围设形成梯形面J0;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1与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1、所述平行线P1及所述水平截面线DS围设形成梯形面J1;以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0、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0及所述平行线P0三边作内切圆弧S0,所述内切圆弧S0的两端与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0、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0相切后分别沿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0、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0方向延伸;以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1、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1及所述平行线P1三边作内切圆弧S1,所述内切圆弧S1的两端与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1、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1相切后分别沿所述外缘角度斜线I1、所述内缘角度斜线F1方向延伸;所述水平截面线DS处的所述锚唇(200)截面形状走向分别与所述内切圆弧S0、所述内切圆弧S1走向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育仁谢胜军朱圣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