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管进舱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554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管进舱装置及方法,包括牵引装置及滚动装置,牵引装置包括连接结构及牵引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四个端部均螺栓连接于首端法兰的X型架,牵引结构能够对X型架施加斜向上的作用力,以将聚丙烯管拉进结构孔中,有效避免首端法兰的变形,滚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相邻两条球扁钢之间的滚筒,且沿聚丙烯管的进舱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滚筒,聚丙烯管的底部能够贴合于滚筒的顶部,通过滚动辅助聚丙烯管的传输,降低牵引装置拉动聚丙烯管的阻力,防止其表面被磨损,减小对聚丙烯管的摩擦,防止磨损变形;聚丙烯管进舱方法适用于上述的聚丙烯管进舱装置,能够保证聚丙烯管精准高效进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管进舱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养殖工船养殖舱单个分段约12.4米长,总组后环形总段25米长,聚丙烯管在全船左右舷廊道各布置的三路海水主管路线,分别与前后泵舱贯通,物量大。一方面,海水总管路径结构空间狭窄,聚丙烯管管径为φ800mm,聚丙烯管的首尾端和中间连接法兰外径为φ895mm,与船体结构孔理论单边间隙10mm,聚丙烯管法兰与结构孔的间隙小,另一方面,聚丙烯管的自身挠性大、表面抗磨性差,聚丙烯管在总组阶段进舱难度大。

2、现有技术中,在无抬升和牵引动力的状态下无法满足聚丙烯管平稳滑动进舱的需求,在应用牵引绞车作为动力后,聚丙烯管首端法兰又容易受牵引力作用变形。

3、因此,亟需一种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管进舱装置,能够将聚丙烯管传输进舱,且其首端法兰不变形。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聚丙烯管进舱装置,用于将聚丙烯管传输进船体的结构孔,包括:...

【技术保护点】

1.聚丙烯管进舱装置,用于将聚丙烯管(100)传输进船体的结构孔,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管进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结构包括牵引车(11)、牵引线(12),所述牵引线(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X型架(16),所述牵引线(12)的另一端绕设并固定于所述牵引车(11),所述牵引车(11)用于拉动所述牵引线(12),所述牵引结构还包括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定滑轮(13)及第二定滑轮(14),所述第一定滑轮(13)及所述第二定滑轮(14)均设置于所述牵引车(11)与所述聚丙烯管(100)之间,所述第一定滑轮(13)靠近所述牵引车(11)...

【技术特征摘要】

1.聚丙烯管进舱装置,用于将聚丙烯管(100)传输进船体的结构孔,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管进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结构包括牵引车(11)、牵引线(12),所述牵引线(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x型架(16),所述牵引线(12)的另一端绕设并固定于所述牵引车(11),所述牵引车(11)用于拉动所述牵引线(12),所述牵引结构还包括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定滑轮(13)及第二定滑轮(14),所述第一定滑轮(13)及所述第二定滑轮(14)均设置于所述牵引车(11)与所述聚丙烯管(100)之间,所述第一定滑轮(13)靠近所述牵引车(11)且下压所述牵引线(12),所述第二定滑轮(14)靠近所述聚丙烯管(100)且上顶所述聚丙烯管(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管进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动滑轮(15),所述动滑轮(15)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x型架(16),所述牵引线(12)的一端绕设所述动滑轮(15)后固定于所述船体的吊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丙烯管进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套(17),所述连接套(17)的一端连接于所述x型架(16)的轴心,另一端背离所述首端法兰(101)延伸,所述动滑轮(1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连接套(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丙烯管进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支架(18),所述动滑轮(15)连接于所述支架(18),所述支架(18)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插板,两个所述插板伸入并螺栓连接于所述连接套(17),且两个所述插板均抵接于所述连接套(17)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雷曾祥德窦上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