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托架的窗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70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58
托架(3)形成为剖面呈四边形的筒状,第1开口部(4)与挡风玻璃(1)的车厢内侧的面(1a)接合。第2开口部5形成为阶梯状,朝向车厢内开口。在沿着第2开口部(5)的前后方向边(5f、5g)的高度位置设有导轨(24A、24B),在该导轨之上保持有板状构件(6A、6B)。在由板状构件(6A、6B)分隔出的器件收纳空间(14、15、16)配置照相机等电子器件(18A、18B、18C)。因此,能够在托架(3)集中地配置多个电子器件(18)。中地配置多个电子器件(18)。中地配置多个电子器件(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托架的窗玻璃


[0001]本公开涉及具备用于选择性地安装照相机等电子器件的托架的车辆用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托架。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在车辆的窗玻璃例如挡风玻璃的上部的内侧面配置照相机等电子器件。作为电子器件,除了监视车辆的前方、周围的照相机以外,还有用于检测障碍物的雷达、红外线激光器等,这些电子器件借助固定于玻璃面的托架安装于窗玻璃。
[0003]近年来,将行驶中的前方或周围的状况记录为图像的所谓的行车记录仪、检测障碍物并在万一时使紧急制动器工作的安全技术、或者识别路面的白线或在前方行驶的车辆并进行跟踪行驶的自动驾驶技术等不断发展,伴随于此,存在将多种电子器件搭载于车辆的趋势。然而,若要将多个电子器件安装于窗玻璃,则与之相应地托架、电子器件所占有的面积会变大,妨碍驾驶员、乘员的视野,不理想。
[0004]另外,在上述自动驾驶技术等装备作为所谓的可选设备而提供的情况下,即使是相同车型的车辆,有时也会针对每一台车辆安装不同种类的电子器件或不同组合的多个电子器件,更难以确保窗玻璃上的电子器件的设置区域。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8841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

1144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该带托架的窗玻璃包括:
[0010]车辆用的窗玻璃
[0011]托架,其呈筒状,保持于所述窗玻璃;以及
[0012]板状构件,其保持于所述托架,
[0013]所述托架包括:
[0014]第1开口部,其由所述车辆用的窗玻璃的车厢内侧的面覆盖;
[0015]第2开口部,其在与所述第1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开口以能够插拔所述板状构件;以及
[0016]一对侧面侧内壁,
[0017]所述板状构件保持于所述一对侧面侧内壁,将所述托架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各自的器件收纳空间。
[0018]进一步提供一种带托架的窗玻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0019]制造车辆用的窗玻璃的工序、
[0020]制造在各个端部具有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并且具有一对侧面侧内壁的呈筒状
的托架的工序;
[0021]将所述托架的所述第1开口部与所述车辆用的窗玻璃的车厢内侧的面接合来提供带托架的窗玻璃的工序;
[0022]将所述带托架的窗玻璃安装于车身的工序;以及
[0023]将搭载有电子器件的板状构件从所述第2开口部向所述托架内插入且由所述一对侧面侧内壁保持该板状构件的工序。
[0024]在上述的托架中能够收纳任意种类的多个电子器件,能够在窗玻璃的有限的面积中以集中于一处的形式安装多种电子器件。另外,相对于预先安装于窗玻璃的托架,能够在事后进行电子器件的安装、拆卸,能够容易地应对多种电子器件的多种组合。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具备一实施例的带托架的挡风玻璃的车辆的主视图。
[0026]图2是从车厢内侧观察第1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0027]图3是第1实施例的托架的第2开口部的主视图。
[0028]图4是将第1实施例的托架与挡风玻璃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0029]图5是从车厢内侧观察第2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0030]图6是第2实施例的托架的第2开口部的主视图。
[0031]图7是将第2实施例的托架与挡风玻璃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0032]图8是从车厢内侧观察第3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0033]图9是第3实施例的托架的第2开口部的主视图。
[0034]图10是将第3实施例的托架与挡风玻璃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0035]图11是从车厢内侧观察第4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0036]图12是第4实施例的托架的第2开口部的主视图。
[0037]图13是将第4实施例的托架与挡风玻璃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0038]图14是从车厢内侧观察第5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0039]图15是第5实施例的托架的第2开口部的主视图。
[0040]图16是将第5实施例的托架与挡风玻璃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0041]图17是从车厢内侧观察第6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0042]图18是第6实施例的托架的第2开口部的主视图。
[0043]图19是将第6实施例的托架与挡风玻璃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0044]图20是具备第7实施例的托架的挡风玻璃的立体图。
[0045]图21是从车厢外侧观察第7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0046]图22是从车厢内侧观察第7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0047]图23是第7实施例的托架的剖视立体图。
[0048]图24是将第7实施例的托架与挡风玻璃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0049]图25是去除板状构件而示出的第7实施例的托架的剖视图。
[0050]图26是第7实施例的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0051]图27是从车厢内侧观察第8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0052]图28是第8实施例的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0053]图29是表示具备两个托架的变形例的车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窗玻璃应用于挡风玻璃的优选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55]在图1中示出具备一实施例的带托架的挡风玻璃1的车辆即汽车2。
[0056]挡风玻璃1以向汽车2的驾驶席前方倾斜的形式安装,通常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平缓地弯曲的曲面玻璃。该挡风玻璃1也可以由一片平板玻璃构成,但通常由通过将两片平板玻璃隔着中间的合成树脂膜贴合而成的夹层玻璃构成。
[0057]在挡风玻璃1的上部中央安装有用于搭载电子器件的托架3。
[0058]图2~图4表示第1实施例的托架3。该第1实施例的托架3呈筒状,更详细而言,形成为剖面呈正圆形或椭圆形的圆筒状,具有朝向车厢外侧的第1开口部4和朝向车厢内侧的第2开口部5。
[0059]如图4的剖视图所示,第1开口部4形成为沿着挡风玻璃1的车厢内侧的面1a的三维形状,在托架3安装于挡风玻璃1的状态下,第1开口部4由挡风玻璃1的车厢内侧的面1a覆盖。与此相对,处于与第1开口部4相反的一侧的朝向车厢内侧的第2开口部5开口以使后述的板状构件6的插拔能够进行。
[0060]圆筒状的托架3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或硬质橡胶或者金属等形成,通过将形成为沿着挡风玻璃1的面1a的形状的第1开口部4的开口缘借助例如粘接剂接合于挡风玻璃1的面1a,从而保持于挡风玻璃1。托架3相对于挡风玻璃1的面1a的接合不限于粘接剂,也可以基于任何粘接技术。在安装于挡风玻璃1的状态下,呈圆筒状的托架3沿着车身的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该带托架的窗玻璃包括:车辆用的窗玻璃;托架,其呈筒状,保持于所述窗玻璃;以及板状构件,其保持于所述托架,所述托架包括:第1开口部,其由所述车辆用的窗玻璃的车厢内侧的面覆盖;第2开口部,其在与所述第1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开口以能够插拔所述板状构件;以及一对侧面侧内壁,所述板状构件保持于所述一对侧面侧内壁,将所述托架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各自的器件收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该带托架的窗玻璃具有多个所述板状构件,这些多个板状构件分别配置于所述托架的不同的高度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所述侧面侧内壁具备保持所述板状构件的引导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所述引导件为轨道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所述引导件由侧面侧内壁的槽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所述引导件在所述第1开口部侧具备末端部。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所述托架形成为剖面呈多边形的筒状。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在所述板状构件之上搭载有电子器件。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所述第1开口部的开口面形成为沿着车辆用的窗玻璃的车厢内侧的面的三维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所述第2开口部的开口面沿着车身的铅垂方向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托架的窗玻璃,其中,所述托架具备覆盖所述第2开口部的能够开闭或能够装卸的罩。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笃史小掠孝
申请(专利权)人: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